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对策研究

2020-11-27 08:10王思迪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综合素质

摘要:新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责任期待,也为高等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育人要求。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搭建专门的素质教育平台,将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相联系,形成了明确的育人理念,更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从而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提升了育人质量。

关键词: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综合素质;就业能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责任期待,也为高等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育人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在培養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同样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回应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责任期待,满足新时代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

一、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责任期待和素质要求

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学生必须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对中国青年担当尽责、成长成才提出了六点期望和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这是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殷切期待,也是对培养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高等教育提出的育人要求。

在思想道德层面,高等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1]培养学生担当民族振兴的责任感,树立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的担当精神。帮助青年学生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夯实道德根基,提高道德境界,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行稳致远,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时代新人;帮助学生开拓思维视野、更新思想观念、让自己的认识水平跟上时代发展。

在知识层面,激励青年学生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新工科,新文科的背景下,拓展知识领域,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时代前沿的动态知识、精湛牢固的专业知识、广博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2]高等教育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对其成长成才,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通识知识,如文学、艺术、心理、写作等,提升其人文素养、艺术品味,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能力层面,高等教育要培养学生练就过硬本领,教育学生不仅要有思想,有文化,更要有能力。高等教育要为学生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应用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培养学生成为有广泛职业适应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建设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3]。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突破传统的课堂知识理论传授的教育形式,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需要到企业中进行专业实践学习,在学校内要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课程安排相对集中,在校内学习课时分配上,不得不侧重于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素质教育类课程的课时则被压缩,素质教育相对被弱化。

(二)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如何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力度

新时代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需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上,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力度,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素质教育类课程的自主性,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自觉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而用以培养学生非专业素质的面授通识教育类课程则非常有限,线上大量丰富的通识教育类课程作为选修课,更是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情况下,必须激发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不使学习流于形式。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如何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育人合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在客观上存在短板,要克服实际困难,尽最大努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就必须要举全校之力,激发出校内所有人员,所有组织,教育教学全部过程的育人潜力,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找到切实可行的育人方法和途径,形成育人合力。

三、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对策

(一)搭建专门的素质教育平台

为使素质教育不会被弱化,明确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搭建专门的素质教育平台,进行素质教育研究与教学工作,构建起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在授课形式上,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不能将素质教育完全依托于网上教学平台,要注重开发对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别重要的线下通识类课程,如写作课、计算机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心理学类课程等。

(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责任期待,青年应具备的素质扎扎实实的培养起来。首先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和价值引领作用;其次,高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再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营造爱党、爱国、爱校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将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相联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把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素质类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用型本科院校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未来就业的严峻形势,明确在职业工作中,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外,工作态度、职业精神、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组织领导等非专业素质同样重要,教育学生有意识的自觉的进行素质课程学习,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综合素质之于就业的重要意义。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开始,就进入到了准工作状态,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场地转移,更是学生从学习状态到就业状态转变的一个调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还要邀请企业工作人员用实际案例向学生讲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积极肯干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对在工作中如何有效沟通,协调配合进行现场教学。学校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延伸到企业,充分挖掘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学校和企业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形成合力。

(四)形成明确的育人理念,科学的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明确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后,应形成高度凝练的育人理念,统领全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以达到在全校范围内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育人合力的作用。同时,为使应用型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培养时,非专业素质不会被弱化,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設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较高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构建起能够有效促使学生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制定需要符合适用性、协同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四个原则。适用性是人才培养体系要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充分考虑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协同性是综合素质培养中,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协同发展,学校各部门在人才培养中步调协同一致;科学性是体系制定必须符合高校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不能主观臆断,脱离客观实际;可操作性是人才培养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可实施,可落实,有成效,可复制。

总结: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虽然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同,但作为高等院校,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和责任是一致的。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探索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回应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责任期待和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19-04/30/c_1124437937.htm

[2]杨坚.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1):101-103.

[3]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课题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智库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民办高校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立项编号:ZK1837。

作者简介:王思迪(1988.3.3)男,汉族,吉林长春人,高级经济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综合素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