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2020-11-27 08:10孙琼琼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识

摘要:语言知识和技能是语言交际的基础,但是有了语言能力不等于就具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在日语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能仅仅教授语言知识,还要进行文化的引导,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以及中日文化的对比,引导学生掌握两国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为真正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级日语;跨文化交际;意识

虽然语言知识和技能是语言交际的基础,但是有了语言能力不等于就具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语言能力必然不断提高,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未必相应地提高,所以在初级日语的教学过程中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也是为今后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基础。与英语专业学生相比,日语专业的学生在跨文化态度上还不够积极,以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意识还不够强。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语言知识(指语音、语法、文字、词汇等)和语言技能(指听、说、读、写)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可以说日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在教学大纲中都明确提出了培养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如何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是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传统教学理念下的培养现状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以及笔者的课堂观察和教学实践,发现在初级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灌输,过多地强调语音、单词以及语法的重要性,因此在语言知识的教学上倾注了较多心血,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学生们往往以应付作业和考试为主,在单词、句型的背诵上花费较多时间与精力,缺少对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的理解,从而不能用日语进行得体地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

(一)课堂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传授存在局限性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更注重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等)的传授和语言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或者受到自身专业和知识面的局限而忽视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而且,随着近几年课时和学分的削减,课堂教学时间越来越紧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充分讲授文化知识,甚至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化内容都略去不讲,形成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空白区。

(二)教材中所含文化知识有限

通过对高校日语专业常用的初级日语教材的考察发现,教材内容的构成还是以语言知识为主,对语法、词汇应用等解释得较为详细,练习部分也更侧重基本句型的反复操练,很少有专门的文化知识介绍或者专栏。教师在讲解句型和课文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所提及相关文化知识,但是这种选择性的讲解比较碎片化,难以帮助学生形式系统的文化知识体系,对于促进语言现象的理解帮助甚微。听说教材中的听力练习大部分是关于话题或篇章的理解,几乎没有涉及文化知识的专题,而实际上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与否对于听力理解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补充,才能让学生逐渐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薄弱

由于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较少,学生也习惯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学习上比较被动,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缺乏课前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少有主动查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对话练习、提问回答的互动环节,教师和学生都更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缺少跨文化交际的情景模拟。在态度上,学生对于参加日语角、日语社团活动缺乏积极性,害怕和外教开口讲话,也就很难有机会置身于真实的跨文化交流语境中,跨文化交际意识淡薄,跨文化交际信心不足。

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策略

其实,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并不矛盾,只要教学方法设计合理,完全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虽然在初级日语的学习阶段,学生开口用日语交流的机会并不多,但是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如果从初级阶段就开始重视,对今后的中高级日语学习以及真正的语言交际都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初级日语教学中以综合日语、日语阅读、日语听说为主要课程,其中《综合日语》更是日語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课时多,内容复杂,课程地位重要,可以说学生在《综合日语》课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占了整个初级阶段日语学习的大部分,所以在《综合日语》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对日本文化知识、中日文化差异都有所理解。使学生树立健康的文化观,培养对日语的兴趣,正确看待中日两国的差异,避免排他性。正确对待母语文化负迁移现象,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这种负迁移现象是外语学习中必然会产生的现象,随着学习的深入会逐步减少,从而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

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其次是逐渐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学会透过语言现象看文化,通过文化背景分析语言现象。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化能力,也将促进其在中高级阶段其它日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对于在国内学习日语的学习者来说,缺乏语言环境,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增强语感,准确地运用日语并进行得体地表达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考虑到外语教学也是两种文化的碰撞,做好课内课外的文化引导,将有效解决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各种困惑,为今后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

(一)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文化引导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传授知识,指导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所以在综合日语课堂上也是教师进行充分的文化引导的阵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将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讲授。

在词汇教学环节,比如讲到日语人称代词“わたし”和“あなた”时,仅仅告诉学生这两个词的中文意思显然是不够的,而应该结合文化背景,解释清楚日语中人称代词的省略现象以及“あなた”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含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在对话和翻译中正确使用日语中这两个最常见的人称代词,也不会因为误用而说出不自然的日语甚至引起误会。

在语法教学环节,以授受动词为例,授受动词的使用一直以来都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如果我们仅仅跟学习者解释授受动词的意思以及物品和动作的方向性,学习者对日语授受动词的理解和记忆都会比较有限,而且肯定会出现很多的误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向学习者解释清楚日本人在使用授受动词时的恩惠意识,相信对授受动词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终助词的使用也是难点之一。很多学习者比较能理解助词“が”位于句中时的语法功能,对于“が”位于句末的用法却难以理解,也不会正确运用。“が”位于句末时的用法,体现了日本人典型的说话方式即含蓄委婉的说话方式,而助词“が”或者“けれども”位于句末就是起到了欲言又止的“体察文化”。了解了这样的文化背景,学习者就会比较容易理解相关终助词的用法。这也是中日语言中非常大的一个区别。此外,因性别差异使用不同的终助词也是日语的一大特色。学习者在了解了相关文化背景之后也就不难理解这一语言现象了。

在课文讲解环节,除了解释课文的意思以外,更要分析课文内容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新编日语》第二册第16课《歌舞伎と相撲》,教师通过比较日本歌舞伎和中国京剧,日本相扑和中国古代摔跤,就能让学生比较清楚地认识到两国传统文化上的交流与异同。

当然以上各个环节的文化引导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可以是相对常用的诠释法、演绎法、对比法,也可以运用情景模拟法、视频教学法,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类似的短视频,然后加以模仿,进行小组对话,运用所学词汇句型,结合文化背景,教师加以点评,指出跨文化交际中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敏感度。

(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引导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例如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加以文化引导,对加强知识的理解和逐渐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各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源上传到学习平台,视频内容的选择尽量轻松有趣易接受,让学生愿意观看喜欢学习。也可以布置课后对话练习,通过录制短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的方式,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这样的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以《新编日语》第一册第14课《あいさつの言葉》这一课为例,对于日本人见面喜欢说“今日はいい天気ですね。”“今日は寒いですね。”“よく雨が降りますね。”等以天气为主的寒暄语,以及作为应答该怎么说,学生在初学阶段肯定有难以理解之处。而掌握常用寒暄语也是初级日语教学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如果简单地告诉学生这就是日本人的习惯显然不够。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自主观看视频,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介绍日语寒暄语的文化背景,教师加以点评总结的方式进行文化引导,让学习者以自我参与的形式明白由中日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语言差异,从而渐渐树立起跨文化交际意识。

此外,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多观看日语的影视剧和动漫作品来感受日本文化,多参与日语角日语社团等活动,多和外教沟通,也可以加入日语口语交流群,哪怕自己还没有发言能力也可以从中进行学习,以此建立跨文化交际的自信心。

(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自身既要掌握大量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准确把握中日文化的内涵,又要有积极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信念。

在教材的选用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应加大文化知识内容的比例,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大胆选用融入较多文化知识的新教材,也可以多套教材结合使用,博采众长。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師要与时俱进学习新技术,不但能在众多的网络资源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共享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要能带领学生共同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拓宽学习领域,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体会文化的魅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结语

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异文化的敏感性,也将帮助到他们在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能力上的提高。根据近几年能力考试的出题倾向,我们注意到能力考试的出题越来越注重实际应用性,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将难以应对高级别的考试题目。反之,如果学生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完成听力和阅读题时会更加得心应手。所以,能力考试的变革也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在教学中加强改革,重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刘钟鸣,曾妍.我国高等学校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1).

[4]姚艳玲.基于外语教育视角的日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7(2).

[5]金玉花.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实证研究——聚焦于日语专业生的“认知”和“态度”层面[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9(1).

作者简介:孙琼琼(1978—)女,汉族,浙江舟山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日语教学。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论低年级合唱意识的培养
巧用迷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