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2020-11-27 08:10司长久刘帮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有效性小学数学

司长久 刘帮

摘要:目前,小学教育被十分重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离的现象提出来的,它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将教学融入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因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新课程改革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教学从目标到内容再到教学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进,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跳脱出来,使教学活动出现新的生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导向,进而打造高效高质的教学课堂。而目前,在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的有效性变得十分必要。

1刺激求知欲望,增强问题意识

好奇心较强是每一名小学生的天性,而具有好奇心,就会具有求知欲望,所以说,好奇心为创新的根本动力,好奇心能够让小学生对外在事物,以及学习内容等产生诸多疑惑,引发小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小学生刨根问底的精神。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保护小学生的这一好奇心理,积极引导他们,让他们能够主动去提出诸多新颖的问题,这样则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除此之外,在小学生产生好奇心理,乐于提问的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小学生能够主动提出发散性问题,针对同一问题尽可能思考其多种可能性,由一点至四周,积极探寻问题的答案,以实现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让小学生的思维能够不受到局限,也不受固有答案的限制,使问题信息能够以发散性方向前行,努力去探寻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针对此,教师则应为小学生设计开放性问题,以刺激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小学生能够以发散性思维,去思考数学问题,以防止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局限,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完全没有自主思考、提出疑问的机会。小学生本就智力发育不完全,欠缺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想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此,教师不妨以设置前置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前置作业”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意识到有一部分问题是可以自行解决的,从而带着疑问去上课,让教师解答疑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情况下,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进行思考,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图形,利用剪切、拼接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两个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3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因为小学生自身的思维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在课堂上就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如果想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保持注意力,就必须要有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事物。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活动,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还能够很好的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是,在开展生活化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要在小学数学教材上进行开展,利用活动来代替课后作业,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加大生活化活动规模,联系学生的家长积极的参与到其中,让家长配合学校的活动,进一步保证活动的质量,还能够让家长在这过程中提出相应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活动教学方法。

4利用网络化信息平台开展智慧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课堂教学应运而生,并成为当前研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向。在智慧课堂中,不仅能够使学生接受更加智慧的数学知识,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要有效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就需要借助网络化信息平台打造高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智慧型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改革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添砖加瓦”。在借助网络化信息平台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时,需要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合理化运用网络学习空间。因为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除了要掌握数学知识外,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只局限于個体,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等方式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二是灵活应对信息技术故障。网络学习不比书本知识可以随时翻阅,会受网络因素的制约,如出现网页打开缓慢或打不开等现象。对此,教师在课前要对网络、设备等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好应对之策,以免遇到突发情况时不知所措。

5巧妙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比价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以形象性为主,所以他们对于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在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和应用,为此,我们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这一技术手段图文并茂、声形兼备,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于一体,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将静态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详细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并用虚线标出图形移动的痕迹,让学生对图形的变化形成完整的认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深入揭示知识的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借助生活情境锻炼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学科的理论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最终又会回到现实生活中,被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境,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实践中得到提升。以“平均数”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题目,如“计算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让全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一起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在日常的应用题训练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比如“三箱苹果重15千克,一箱橘子比一箱苹果重2千克,请问三箱橘子总共有多重”,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题并不是抽象难解的。

7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利用问题情境开展教学,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小学生能够紧紧跟随教师的指令,而完成学习目标,同时也利于引发小学生学习需求,丰富小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小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之中,科学去分析与思考数学问题,以合理解决问题,从而强化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小学生問题意识,将数学教学内容贯彻于生动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小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之中,如此则非常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小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之中收获颇丰。以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最终目的来说,主要在于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创设问题情境就为一种培养的重要方法。对此,一方面,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而后有的放矢地为小学生设计问题情境,让小学生能够在此问题情境之中充分去思考相关数学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注重问题设计的难度等级,该问题难度不可过高,但也不可过低,若过高则会阻碍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脚步,而若过低,只会让小学生感到无聊,进而也不愿意参与到思考之中。所以,教师务必要合理设置问题难度,确保其适中,以培养小学生学习信心,让小学生能够充分投身至问题思考之中,以落实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

8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能力往往比较简单,比较形象具体化。小学生一般都是通过眼睛直观地感受事物,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不借助形象的实物,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找寻实物素材,来作为课堂的辅助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实物或生活场景,来认识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以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我们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课前先准备好学具币,上课时通过小组内模拟购物活动,体验购物过程,学会付钱、换钱,感受购物乐趣,学会简单购物,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再比如,我们在学习“千克、克”时,教师可以准备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一袋苹果、一袋盐、三个曲别针、一桶食用油等等,让学生自己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物品,从生活中找他们熟悉的物体感受1千克、1克,帮助学生从直观上的认识数量和重量单位,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9强化课下练习,学会巩固和总结

课堂的知识即使掌握了如果得不到及时巩固和练习,就会很快忘记。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下的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多练习就能够熟能生巧,知识也会记得更扎实。其实,这样的想法并不完全正确,过多的作业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要科学合理地布置练习的题目,引导学生高效、保质保量地完成练习,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布置练习题目,要具有针对性,选择一些具有特征又典型的题目,做到练习一道题目就掌握一众同类型的题目,这样才能够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通过一些互动交流的方式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以便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此外,强化练习不仅仅是学习完一节课程后及时的练习,还应该包括阶段性的巩固,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时常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个重新的梳理,最好能够形成一个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脑海里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轨迹,这是一种系统性的总结,不仅是对之前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后续知识的一种承接。

10深入挖掘教材文化,积累丰富学习经验

数学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数学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发挥了一定的文化传承功能。数学文化不仅仅表现在数学知识中,还蕴含于人类社会、历史、生活当中,作为数学教师,应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文化现象,并将其呈现出来,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生活实例,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素材,渗透数学文化思想,积累学生丰富的学习经验。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池塘中的圆晕、精美的玉盘等,将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圆的半径”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两千多年以前,我国伟大思想家墨子就对圆形提出了精辟的描述:圆,一中同长也。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可以让学生在纸上剪出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并将其折一折、量一量,从中寻找这句话的合理解释,即一个圆只有一个圆心,从圆心到圆周上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实践证明,只有将学生置身于丰厚的数学文化背景中,才能让学生充分领略历史悠久的数学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学习中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圆的直径”时,教师可以在学习半径的基础上,追问学生:“除了半径一样长以外,还有哪些线段是一样长的呢?”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和迁移的思维方法,从而发现圆的直径也是一样长的。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发现蕴含于其中的数学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和数学思想的影响。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都应该推陈出新,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新媒体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有趣的教学氛围,充分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覃祖夫.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

[2]张明珠.以生活情境为支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

[3]刘绪平.着眼于问题,应用于实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8(26).

[4]罗柱森.采用参与式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中应用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

作者简介:司长久(1975.6—)男,职称:一级,学历:本科,籍贯:吉林长春,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刘帮(1965.7—)女,学历:专科,职称:高级,籍贯:吉林长春,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有效性小学数学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