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0-11-27 08:10卢芳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迁移核心素养

卢芳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其科学素养,从而给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更好的进行奠定基础。本文以《磁铁的两极》一课为例,结合主题式教学实践,通过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来进行科学探究,帮助学生提高其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境;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迁移

一、前言

小學科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其科学素养,从而给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更好的进行奠定基础。教学的时候,需要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想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但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还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把知识为目标的教学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念和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当前进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时候,人们更加重视改革,希望改变以往教师灌输,学生被动学习的单项信息传输模式,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比如翻转课堂、助学案等等。若是课堂教学的时候,重视学生的质疑、讨论,给学生展示和探索的空间,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分享思考习惯,而当前课堂教学是很难满足这些需要的。将主题式教学运用进来,能够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知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将三维目标更好的统一在一起。

主题式教学指的给学生更好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和主题,根据教学的需要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收集、分析及处理相关的信息来更好的了解产生知识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主题式教学重点关注学生本身,通过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系列知识切片进行深入讲解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为其提供完整的学习方案。同时,主题式教学的模式也对教师了解学生现状、准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案提供了有形化参考。基于此,笔者提出“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实验操作—互动评价—拓展延伸”的教学“五步曲”,并结合《磁铁的两极》课例分析,把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科学课堂教学行为,落实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终极目标。

二、案例描述

《磁铁的两极》是二年级第一单元磁铁的第三课。安排在《磁铁能吸引什么》和《磁铁怎样吸引物体》两课之后。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磁铁可以吸引铁一类物质和磁铁有磁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课意在启发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检测磁铁上磁力的大小,从而建构磁极的概念,在设计、操作、分析磁铁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思维能力。课堂中以主题“磁铁的两极”为主线,设置具有关联性的几个核心问题,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体现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科学探究、证据推理等方法,实现认识思路的结构化;适时进行教学评,有助于学生建构和形成科学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课以情境——问题——探究——结论为活动线索,倡导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注重设计驱动性问题任务,重视教学内容结构化呈现与组织,强调开展多种探究活动,从而将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帮助教师更好的整合教学资源,从而做好教学设计工作。

三、实践探索

(一)创设情境,提出主题

创设情境是主题式教学所必须具备的一个环节。在情境中提出要研究的主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教师进行情境的创设,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自己学习的相关知识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分析,更好的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考能力。

教学实录: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魔术,请看!订书钉均匀地平铺在桌面上,将白色神秘物(包着白纸的条形磁铁)轻轻放上去,再轻轻拿起来。许多订书钉都粘到了白色的物体上。同学们猜猜看,白色神秘物是什么?请说说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可能是固体胶,也可能是具有磁性的物体。教师当众拆开白色神秘物的外包装,学生看到了黑色的磁铁漏出来,大吃一惊。教师追问:在刚才的魔术中,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说,磁铁的边缘有很多的订书钉,中间几乎没有。

2.教师小结:将条形磁铁放入订书钉堆里,轻轻拿起后发现订书钉总是被吸引在磁铁的两端。引出本节课主题——《磁铁的两极》。

(二)任务驱动,解构主题

任务驱动,将主题分解为一系列的活动。在上课之前,笔者组织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依据主题设计出几个基本问题。学生在教师的问题驱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增进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探究解决问题的预案;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复杂问题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1.设置问题链

问题链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引擎。良好的问题链,能够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可以设置“主导性”问题、“梯度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等,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再讨论交流,并进一步探究。一串问题形成的问题链串起了课堂知识点,在具体情境下更是让学生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发展。

教学实录:

问题一:你能利用回形针来比较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吗?

问题二:移动条形磁铁去吸引回形针,是否可以探究条形磁铁磁力大小的分布情况呢?

问题三:怎样借助铁粉盒验证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

问题四:说一说,我们用了哪些实验方法来研究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情况?你觉得条形磁铁的磁力大小是怎样分布的?

问题五:条形磁铁磁力最大的地方有几个?

问题六:蹄形磁铁有磁极吗?可能在哪里?

2.分析问题,联想猜测

让学生根据要设置的问题大胆联想、猜测,多角度地发散思维,但不作结论。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猜想,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假设通过交流形成多重解释,从而产生新的探究动机,并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到要研究的主题中去。

教学实录: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你们觉得条形磁铁哪个部位磁力大呢?可以简单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说,磁铁红色部位的顶端磁力最大,因为是用红色标识的。而有的学生说,红色和蓝色中间部位磁力大,因为它在整块磁铁的中间。……请同学们针对磁铁各部分磁力情况提出你的假设。学生自由思考、想象,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分析问题。

(三)实验操作,完成主题

实验操作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联想、猜测是否正确,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完成主题任务。如果上课时只告诉学生一个结论,而不通过操作验证,学生往往是半信半疑的。将学生多种感官调动起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动脑和理解,并且动脑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动手的快乐,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效率,这样得出的结论对学生而言更具有说服力。在参与、感悟、交往、猜想、探索、归纳等活动中,学生体验、亲历对于建构知识、技能和态度都至关重要。例如科学概念的理解、科学技能的获得、科学态度的形成等等。

教学实录: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铁粉在磁铁上的分布情况,如果把条形磁铁靠近铁粉盒,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先自由探索,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实验方法和观察重点:将磁铁紧紧贴在盒子上,轻微、快速抖动,观察铁粉的情况。重复几次,做好记录。学生再次分组实验,并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观察到的铁粉分布。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小组成员配合默契,成功的完成了这个实验。接着,大家一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得出了“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的结论。根据这个结论再回到“条形磁铁磁力大小的分布”的问题,学生顺理成章地把它解决了。

(四)互动评价,提升素养

互动评价,是主题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强调师生、生生互动。结合学生科学经验和概念,科学方法和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多维多级评价,互動交流实践成果;对于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教师需要重视,并及时的做好评价和点拨,帮助学生提高其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给学生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实录:

教师请学生汇报本课中三个实验有哪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进行简要反馈。有的学生说,发现了一块条形磁铁磁力的分布原来是有规律的;有的学生说,用1元硬币也可以用来测量磁铁的磁力大小;有的学生说,条形磁铁从磁极往中间磁力慢慢变小了,到了中间是最小的……

教师根据学生自评、互评,归纳科学结论。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学生进行星级评定。(见表1)

(五)拓展延伸,知识迁移

拓展延伸环节中,教师可以进行较为新奇的未知情境设置,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探究。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的了解到知识的实用性,学会举一反三,并将获得的结论在课外得到进一步拓展。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提高了知识整合、知识迁移的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将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出来,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逐步的养成良好的品质。

教学实录:

教师引领学生探究:蹄形磁铁有磁极吗?可能在哪里?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到它的磁极呢?你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的?……我们生活中的磁悬浮列车行驶起来又快又稳,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请同学们观察一根细木棍上的环形磁铁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让学生作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来分析和讨论,进行思维碰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很好的认知了磁铁磁力分布以及磁铁特点。他们根据分析获得结论,从生活走向科学,用科学解释生活,自然而然地将课堂引向课外。

四、总结与展望

由此课例,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主题式教学的每一环节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每个环节中都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着直接关系,传递的也是正确的育人目标以及教学内涵,从而将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和学生科学知识掌握结合在一起。根据以上论述可以将这一教学模式整理为结构图:(图1)

这种主题统领内容线、问题线、活动线、认知发展线和素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通过一个个的观察、研究、认识等科学探究活动,孩子们理解周围的自然世界。只有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才能够在活动参与的时候,得到属于自己的感受、体验并内化,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才能得到提升。只有将科学思想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热爱生活和生命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喻伯军.从小亲近科学与人文[M].科学出版社,2003.

[3]来文.学科思想:小学科学名师的自觉追求[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主题式教学迁移核心素养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方法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