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学生生死教育知信行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11-27 08:10丁然然李家翔张季微张靖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知信行医学生

丁然然 李家翔 张季微 张靖

摘要:目的:旨在了解医学生生死教育知信行相关情况并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从叙事医学、文学绘本、传统医学三方面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理解生命的意义,掌握处理死亡事件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对生命全过程的照护。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对103位医学生发放自制问卷,进行生死教育课程教学,对比教学前后医学生对生死教育认知、态度、行为的改变,并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教学后医学生对生死教育的认知有明显提高,对死亡的态度有较大改观,并表示会实现行为的改变。结论:医学生对生死教育的认知度较低,但生死教育在医学生今后的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占据重要地位,生死教育课程对提高医学生生死教育知信行效果显著,可在生死教育普及推广中应用。

关键词:医学生;生死教育;知信行

生死教育是通过对生与死的考量,建立起生与死的内在张力,揭示生命与死亡的意义,提升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提升生命和死亡的品质和尊严,从而推动完美人格形成的一种教育活动[1]。国外生命教育最早源于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末兴起;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中忌讳死亡问题突出,生死教育的缺失,使得青少年死亡意识淡薄,漠视生命[2]。“知信行”模式(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KABP)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識,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即知识一信念一行为[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医学生进行生死教育课程的教学,引发学生对自我价值的深入思考,掌握处理死亡事件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为我国生死教育课程深入推广、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提供参考依据。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103名自愿报名生死教育选修课的河北中医学院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其中男生21人,女生82人。

1.2调查方法

1.2.1调查工具

采用自制《关于教学前后医学生生死教育知信行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对生死教育的了解与认知、对生死教育的态度与信念评价、生死教育的相关行为四项内容,合计18个条目。共计发放103份问卷,全部回收,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1.2.2调查方法

2018-2019第2学期伊始,《生死教育》课程由三名专业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每周3学时,为期9周,共计27学时,其中理论课20学时,实践课7学时。课程结束后,进行汇报表演,分享学习心得。课程安排见表1。

1.2.2.1理论课程

三位教师从叙事医学、文学绘本、传统医学三角度,从生死教育的定义、起源、发展等多个角度,借助电影节选片段、文学绘本书籍、临床真实案例等题材以幻灯片形式给同学们讲授,由浅表逐层深化,让同学们更加全面了解生死教育的内涵。

1.2.2.2实践课程

第一部分:由两位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养老院临终关怀病房,进行参观学习并服务临终患者,让学生真切感受生命的意义;第二部分:学生分组进行绘本情景剧汇报表演,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中,使其切身进行“死亡体验”,并在表演结束分享心得感悟。

1.2.2.3效果评价

问卷发放:在课程结束后,现场统一发放问卷并限时回收,将合格问卷进行编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一般资料的统计描述与分析

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级、院系、家庭所在地4个条目,其中男性21人,占20.4%,女性82人,占79.6%,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所在年级中,大二年级46人,占44.6%,明显多于其他年级;所在院系中,护理学院73人,占70.9%,为人数最多院系,药学院为0人;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67人,占65%,城市36人,占35%。

2.2教学前后医学生对生死教育了解与认知的统计描述与分析

学习本课程之前医学生对生死教育的了解程度中,完全不了解的24人,占23.3%;有所了解的77人,占74.8%;非常了解的2人,仅占1.9%。课程结束后,表示对生死教育更进一步了解的98人,占总人数的95.1%。对比结果显示,生命教育课程对提高学生对生死教育的了解与认知有显著作用;在了解途径条目中显示,对生死教育有了解的79人中75.9%是通过教师授课或校园宣讲活动了解生死教育,对生死教育完全不了解的24人中,希望通过教师授课或校园宣讲活动了解生死教育的占70.8%;而促使学生想要了解生死教育的因素中39人选择学校教育宣传,占37.8%。说明学校教育在学生对生死教育的认知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说明普及生命教育的迫切性。

2.3教学前后医学生对生死教育态度与信念的统计描述与分析

学习本课程前,对待死亡的态度条目中,坦然面对的35人,占34.0%;逃避死亡或从未考虑的68人,占66.0%。家庭谈论死亡的态度条目中,15.5%的家庭可以很公开的谈论死亡话题,避免或从不谈论的家庭占84.5%。学习完本课程后,选择坦然面对死亡的人数达79人,占76.7%,对比教学前提高42,7%。且有87.4%的人表示会珍爱生命,68.9%的人表示不再逃避死亡话题。在生死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问题中,98人表示有必要开设,占总人数的95.1%。数据显示,教学前后,医学生对待生死的态度有明显的改善。

2.3教学前后医学生有关生死教育相关行为的统计描述与分析

学习本课程前,自己有濒死经历的7人,占6.8%;目睹过死亡事件的11人,占10.7%;参加过临终关怀或生死教育课程或相关工作的40人,占38.8%;有亲友死亡经历的38人,占36.9%;其他情况占6.8%。在学习完本课程后,80人表示会将学到的生死教育相关知识告诉身边人,占总数的77.6%。有92人表示,如果条件允许会填写生前预嘱,占总数的89.3%。这充分表明经过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生死教育有所改观,愿意接受并推广生死教育。

3.讨论

3.1医学生生死教育认知现状分析

课程学习之前医学生对生死教育有较深了解的占25.2%,医学生对生死教育的了解与认知不足,与吴任慰等[4]调查结果一致。生死观念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调查显示,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影响占较大比例,但我国生死教育仍未全面普及,学校生死教育课程未成体系,家庭面对死亡问题相对保守,导致学生对生死教育的认知相对不足,对死亡的概念模糊。而高校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学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使其了解生死教育,树立正确生死观念,则尤为必要且迫切。

3.2医学生对生死教育态度及信念现状分析

学习课程之前不能坦然面对死亡话题的占66%,对死亡的态度有待改善。因此,教学工作的重点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应采取更多方法提高医学生对生死教育的认可,改变对死亡的态度,从情感上接受正确的理念,并转化为自身信念[5],以生死教育为基础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时代导向,建立正确生死观,并使其成为真正认可和敬畏的行为准则[6]。

3.3医学生生死教育相关行为现状分析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在活动,信念反映行为的倾向,要想转变行为需先转变信念[5]。通过学习生命教育课程,大部分学生对生死的态度有所改观,并愿意将所学生死教育相关知识传递给身边人,为生死教育全面普及做出贡献。医学高校应为医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机会以践行生死教育理念,坚定信念。

3.4医学生生死教育普及相关措施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建立适合中国文化特色死亡教育建设体系及死亡教育方式、内容与形式,尤其是医学生的死亡教育,将死亡教育融入医学生的专业文化教育必修课,成为日后死亡教育的教育者和推广者。”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顾晋在2019年两会上提出建议[7]。在推进生死教育全面深化普及的过程中,医学高校可试行一些教学计划,为生死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建议措施如下:一、将生死教育作为医学生必修课,死亡教育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8],对学生进行生死教育课程教学,使其从思想观念和认知意识上改变对死亡的态度,了解生命的含义。二、不定期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研讨会,帮助学生获得生命教育前沿资料,提高其思维模式,及对新生事物的认知与理解。三、体验学习,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殡仪馆、火葬场参观、养老院临终关怀病房志愿参观、生命体验馆参观等活动,使其真正体会生命的奇妙,参悟生与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为将来走向临床一线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参考文献:

[1]https://wenku.baidu.com/view/8a7100f5f90f76c661371aaf.html

[2]曹向蘭,曾利.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起源、发展及主要内容[J].决策与信息,2015,(8)

[3]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04

[4]吴任慰,肖慧欣.医科院校学生死亡认知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10):1300-1304.

[5]李维瑜,刘静,余桂林等.知信行理论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15,30(6):107-110.

[6]王汾河.我国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湖北大学,2018

[7]农工党北京市委会.顾晋:关于在我国大陆开展死亡教育的建议.2019[2019-03-11].

[8]唐鲁,周玲君,李玉香等.死亡教育课程方案的设计及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23-228.

基金项目:河北省2019年河北中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校医学生生死教育知信行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01914432074)

作者简介:1.丁然然(1997.10-)女,汉,河北保定人,本科,学生,从事老年护理方向理论研究。

2.李家翔(1999.07-)男,汉,河北邢台人,本科,学生,从事老年护理方向理论研究。

3.张季微(1999.03-)女,汉,河北沧州人,本科,学生,从事老年护理方向理论研究。

4.张靖(1978.06-)女,回,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从事医学人文及生命教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知信行医学生
城市老年人科学锻炼知信行及环境影响研究
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知信行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骨科带教中的应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