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纪录片中的文化符号解析
——以蒙古族纪录片《牧民的一天》为例

2020-11-28 14:09秦晓蕊
科技传播 2020年17期
关键词:蒙古族牧民纪录片

秦晓蕊

在现阶段少数民族文化符号传播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影响日益凸显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符号传播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蒙古族人民主要以畜牧、游牧生活为主,虽然这种生活方式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正不断弱化,但仍然被视为蒙古族的文化标志,

由于该民族的一些形态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就使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受限,纪录片的画面纪录可以弥补这一局限性,进而推动蒙古族文化传承与传播。本文以《牧民的一天》为例,将片中的文化符号进行分类,对其进行解析。

1 日常生活中的蒙古族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作为文化中最基本的单位,是为呈现文化内涵而建构的,在纪录片画面中的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场景的再现和文化的艺术表达,在画面中多种文化符号的不同组合也可以传达不同的意义。蒙古族的牧民游牧生活是其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在蒙古族纪录片中这种日程生活主要以相关的环境符号和服装文化来展现,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为受众建构出蒙古族日常生活的独特文化,让受众从这些具有特色的文化符号中感知蒙古族人民所独具的民族思想和情感,更深入的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

1.1 凝结文化内涵的服饰符号

少数民族的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所不同,但不同时期的民族服饰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纪录片中相关画面中的服饰符号不仅只是物质表现还是文化的象征。首先,画面中的服饰符号是地域特色的标识,蒙古族牧民多生存在我国的东北部,他们的服饰主要以袍子为主,冬天里面夹上羊皮袄,套上粘袜用以御寒。《牧民的一天》中男主人公所佩戴的狍头皮帽子和女主人公所佩戴的头饰,这些服装的符号不单单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符号,同时也指示代表着蒙古族的地域文化,如帽子的形状毛皮朝外,象征着牧民生活蒸蒸日上,此外蒙古族的服饰符号中也表达着一种对自然的崇拜和尊敬之情。《牧民的一天》中库克身穿的翘尖皮靴颜色以红、白、蓝为主体就是一种自然和谐的象征。三色象征彩虹辅以云朵的图案,凝结了他们对草原的一种信仰,这种服饰符号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抽象性的形式美。

1.2 融入真情实感的环境符号

环境符号是蒙古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纪录片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蒙古族牧民生活的环境符号,如帐篷牧场、草原放牧等,在纪录片的表达中,环境符号作为一种影视空间的叙事背景信息,能够触动受众对民族文化产生新的认知,通过影视作品纪录的相关信息融入到事件中。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蒙古族文化的凝结与传承离不开他们的自然与生活环境,几百年来,蒙古族人民以游牧为主,因此蒙古族的很多纪录片拍摄会较多的展现出相关的环境符号。如《牧民的一天》,真实再现了蒙古族牧民逐草而居的放牧生活,通过对草原环境符号的再现,让受众更真切的感知到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游牧文化。

2 蒙古族文化符号的表意呈现

民族文化符号的魅力并不是符号本身,而是民族文化符号所呈现的意向,其文化符号中囊括了民族情感文化、观念和思想,在纪录片中的民族服号表达中不仅需要创作者和观看者从直接的符号层面来理解文化符号所指示的信息,还需要创作者和受众从深层次去探究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感知起历史文化,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透过画面中的文化符号感受蒙古族文化符号所传达的意义,实现深层次的隔空对话。如《牧民的一天》中,出现了多个蒙古包的空镜头画面,除了向受众展示蒙古族人民居住的环境外,还有一种文化的呈现,蒙古包的顶部用“乌耐”做支架,呈天幕状,是游牧人对自然的一种崇拜与尊敬,同时也是一种生命不息的象征,这也象征着在草原上游牧牧民的勇敢和勤劳,蒙古包的构造也代表了蒙古族人民的一种精神风貌,通过重复画面的展现,加深了这一文化符号的价值。

2.1 民族信仰的传承

民族信仰通常是指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文化积累形成对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信念,蒙古族文化亦是如此,它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与表达,也是蒙古族文化的一种符号形式。《牧民的一天》中所描述的牧民祭敖包的画面形象,是蒙古族的传统民族习惯,是通过祭祀敖包来表达草原民族对自然的一种崇尚之情,也寄托着草原游牧民族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一种祈求,在表达对自然崇拜之情外,还有蒙古族人对自己祖地和祖先的一种崇敬之情。

2.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达

在已有的蒙古族纪录片中我们不难发现蒙古族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深刻的体现了蒙古族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种观念与汉族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相似,《牧民的一天》中,主人公口中场说的那达慕大会和家中摆放的那达慕大会比赛服装和照片也是文化符号的一种展现,摔跤套裤用各色绸料做成,裤边缝制了吉祥图形和孔雀形状寓意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同时也是自然美与力量的展现。

2.3 民族智慧的延伸

蒙古族的头饰文化,因地域的分布有所差异,最早源于萨满教,一般以珊瑚和玛瑙为材料,前方有流苏设计,蒙古族妇女大多以刻有吉祥图案的银子作为发簪,来彰显蒙古族文化的古朴凝重,在阿拉善地区的蒙古族头饰中还多有刺绣,头饰的刺绣讲求对称、求和的一种民族文化追求。《牧民的一天》中女主人公在宴会和放牧时都会注重头上饰品的更换,这也是蒙古族妇女内心对头饰文化的热爱情节,也是蒙古族文化的一种展现。

3 蒙古族文化符号价值追求

在数字科技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蒙古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也面临着众多的困境,通过影视片纪录的方式深度挖掘蒙古族文化发展和精神传承,以画面的方式将这些文化符号再现出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符号是蒙古族文化中的象征符号,在纪录片的创作中合理的应用相关文化符号,可以更好地将蒙古族文化内涵展现出来,但在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适当融入对文化传承的真情实感,能够更好让观众感知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播,这也是蒙古族文化符号价值追求的一种重要体现。例如《牧民的一天》画面中出现为了传承蒙古族游牧文化而做出巨大努力的哈一克,因孩子上网课不能顺利进行不得不搬回城市居住,面对草原,他的眼神充满不舍,几次落泪,这样对蒙古族文化的缓缓表达,也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受众对蒙古族文化的包容和理解,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纪录片通过牧民日常的生活对话,与对蒙古族文化情感的记录,将文化符号和视听语言融为一体,深入到观众内心,在某种意义上也实现了地域文化的共融与传播,让民族纪录片的传播力更强,以文化符号为基点,唤起受众对民族文化深层的感知。

文化符号作为当代民族文化传播思想观念的载体,是传承蒙古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在少数民族纪录片的创作中,只有通过深入的文化符号内含表达,纪录拍摄人物的真实情感才能让纪录片发挥民族文化传播的作用,从文化认同、情感认同方面打动受众,多维度融合民族文化中的相关符号,让受众感知民族文化的魅力,这也是纪录片中应用文化符号进行主题表达的价值追求之所在。

猜你喜欢
蒙古族牧民纪录片
牧民新生活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商人买马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