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摄影工作室思路探究

2020-11-28 14:09
科技传播 2020年17期
关键词:摄影院校高职

沈 毅

1 高职院校摄影工作室的设立符合产教融合的新型培养方式

在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衔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说在校学习的知识应转化成社会需要的生产力。摄影这门课程也不例外,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提升摄影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摄影课程需要有一个对外实践的平台。摄影工作室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推进实践教学的达成。建立高职院校摄影工作室可以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应针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首要目标。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相应岗位的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制定的。在高职院校摄影课程的学习中,实践环节是不可缺失的。产教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中可以采用实际项目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解读,有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并扩展专业知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摄影工作室的功能,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重视校企合作的方式,在校内可以通过工作室的形式与校外对接。企业可以指派有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进校指导实践工作。学生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深入企业实习。可以说产教融合的新型培养方式贴合了当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

2 高职院校摄影工作室的实践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以理论为指导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验证理论的可行性,互为补充相互融合。摄影工作室的开设可以为学生开辟校内实践的空间,改变单一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扩展教学实践部分。通过实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摄影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摄影工作室的平台支持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摄影工作室为传统的摄影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实践过程中的相关技能。学生之间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分享和交流。共享摄影工作室的资源,通过实际案例的制作,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效提升摄影课程的实用性。高职院校摄影教学应根据市场发展的趋势,采用与摄影工作室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实战能力,使之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3 高职院校摄影工作室的普遍现状

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巨大变革,摄影也随着向更便捷、功能更强大,更人性化方向发展。有效和快捷的沟通方式正在引领社会前行。对于高职院校摄影课而言也充满着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摄影课程与时俱进,精准把握社会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充分认识摄影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理念的前提下,需要正视摄影工作室目前的普遍现状:

3.1 设备现状

多数高职院校摄影工作室设备不够完善以及使用效率低。现今数字化摄影时代的开启,需要对传统的摄影设备进行阶段性的维护,另外还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良好的设备环境才能为摄影课的教学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提升摄影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数字化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摄影工作室的现场教学更为直观,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运营现状

多数高职院校摄影工作室缺乏有效的市场化运营模式。特别是营销能力和自我形象包装能力较弱。在实践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获取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订单,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摄影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功能。订单数量上如果长期不能得到改善,会导致市场竞争力的缺失以及实践能力的不足。进而影响摄影工作室的工作氛围,削弱凝聚力并产生恶性循环。

4 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摄影工作室平台

4.1 组织和分工

打造一个优秀的摄影工作室平台,离不开团队的建设。如何进行有效地组织,是高职院校摄影工作室建立的首要任务。在校生并非全职工作者,需要确保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开展考勤制度。根据工作室的任务需求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进来,一方面可以采用高年级同学指导低年级同学进行小组工作的方式。另一方面便于各小组的不同年级组员协调课余时间来进行工作。同时可以设立负责人制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按照工作流程的前后关系进行分组,不同的组负责相应的具体环节。每个项目再进行阶段性的汇总,整合出完整的案例及流程供今后参考,分析其中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努力进一步巩固优势并扭转劣势。

摄影工作室的分工必须明确,通常情况下不能合理进行分工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摄影工作室的模式较为保守,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校内的传统教学经验。课堂教学思维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不能有效地进行分工。对于摄影工作室而言,这个平台是对外实践的一个窗口。分工上应该从更客观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出每个学生的特长。比如摄影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安排具体的拍摄工作,修图能力强的学生做后期的图片调整工作。根据具体的能力情况进行分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边做边学,最终熟悉整个工作流程。这样不仅便于工作室的管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工作室的市场竞争力。

4.2 设备和运营

高职院校摄影工作室的设备需要资金的投入,可以通过课程建设的专项资金和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方来获得,并以完善企业需求的专项人才实训基地的方式投入资金来解决。具体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企业来指派一线工作人员和校内的相关专业教师共同进行指导。这样可以在专业技术上和实践经验上,给予在工作室实训的学生以支持。促进摄影工作室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共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同时积极开展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开展相关专业的技术交流以及实践技能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办学质量。

4.3 市场开拓

高职院校摄影工作室的业务开展,一方面可以对本校学生开展相关业务。对于本校学生而言,校内的工作室平台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在宣传上可以贴合校园生活的需求和学习上的需求来开展。同时可以很便捷地在校园网和各班级QQ、微信群上进行推广。制作校园海报和宣传标识也是有效的途径。

对外的市场可以通过与行业相关公司和机构的合作来获得。校方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各类合作的企业也是摄影工作室的潜在客户。比如企业的产品需要推广,产品的拍摄就可以由摄影工作室来完成。通过具体实践项目的积累,在网络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可以获得这方面的潜在企业客户。同时在准客户中,通过后期跟踪服务或赠送服务的方式可以提升客户的粘合度。在这过程中累积优质客户资源,利用学院场地的硬件支持和学生兼职的优势,用质优价优的方式参与到行业竞争中去。

4.4 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中积极达成多学科共同使用的课程平台模式,建立完善的跨学科教学体系,提升摄影工作室的使用效率。摄影课程与各类艺术设计课程以及各类对于美学有要求的专业都可以共享资源形成平台课程。通过搭建平台课程可以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摄影工作室学习到本专业所要完成的相关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专业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提供适合的课程内容,有区别地开展各专业摄影课的教学以及课程评价工作。充分发挥学院各专业的互补优势,加强各学科共享平台的建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探索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

5 结语

高职院校的摄影工作室是摄影课程开拓市场的一个切入点。有国家教育部门政策的扶持,同时有相关公司和机构的入驻并在实践上给予支持。是高职院校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关键所在,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工作的一个实训平台。成立和完善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摄影工作室,是机遇也是挑战。

猜你喜欢
摄影院校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