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吧出征、饭圈女孩: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爱国情感的独特表达

2020-11-28 14:09
科技传播 2020年17期
关键词:饭圈民族主义爱国

王 雪

自2019年6月以来,香港反对派和一些激进势力借和平游行集会之名,进行各种激进抗争,在一些别有用心人士的煽动下,游行逐渐演变为暴力冲突。8月17日晚,爱国青年网友自发组织了一场“爱国、理性、文明、求真”的民意集中表达,以帝吧为主的网友出征instagram、facebook等海外社交平台,力挺香港、反对暴力。与此同时,饭圈女孩加入战斗,继续用红色的国旗刷屏,占领相关话题,这次不约而同的破圈合作,让影响力在国外扩大到更大范围。随后官方带头,央视新闻带话题设置议程,#饭圈女孩为阿中哥哥打CALL#,该条微博一天之内点赞数到105万,让此事件在国内影响范围扩大。共青团中央发博:今晚,属于#帝吧网友#!将此事件推至高潮。

“帝吧出征、饭圈女孩”是互联网环境下我国青少年表达爱国情感的标志性事件,体现出强烈的网络民族主义色彩,被誉为新时代的“五四运动”。

针对网络民族主义,多位学者展开了深入研究探讨,从动员机制、行动逻辑、符号使用以及与新媒体技术的关系等角度均做了深入讨论。本文主要从传播研究的视角出发,探讨青少年网络民族主义的新特征以及这种爱国情感表达方式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的利与弊。

1 网络民族主义的诞生

民族主义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外国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对民族主义有个不同的界定。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在我国,对于民族主义的界定最早可追溯至1902年梁启超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他将民族主义定义为:“各地同种族、同语言、同宗教、同习俗之人,相视如同胞、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治,以谋公益而御他族是也。”[1]

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的自尊心极大增强,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民众的民族主义情感不断高涨。在民族主义进入当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后,便出现了与草根表达相结合的网络民族主义。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后,在网络论坛中出现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网络民族主义作为政治现象开始进入中国,它具有突发性、反应性、自发性、爱国色彩浓厚以及言论表达的理性与非理性等特点[2]。

最初,网络民族主义只是现实的政治事件在网络中的反映,而当互联网原住民“80后”“90后”成为网络中的行动主体时,网络民族主义出现自上而下的草根性,严肃的政治话题开始与游戏、追星相结合。

2 “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青少年网络民族主义的特征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环境下,青少年的平均触网年龄越来越低,网络在他们的生活、学习、交往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使他们逐渐与互联网世界融为一体。刘海龙认为,在以“90后”为主体的网络民族主义者的个人主体建构的过程中,网络技术与民族主义这两件过去不相关的事物合二为一。从而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民族主义,并将其命名为“粉丝民族主义”(fandom nationalism),即“像爱护爱豆(idol)一样爱国”。[3]青少年们将追星过程中维护偶像的方法运用于爱国情感的表达,从而使网络民族主义呈现出新的特征。

2.1 主要议题:国家面前无偶像,祖国才是大本命

日常生活中远离政治事务的青少年网民,以及一些被称为“小粉红”的女性粉丝群体,面对香港暴力游行事件时,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他们有着高于一般公众的国家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并将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尊严的爱国精神付诸实践,在网络中打出“国家面前无偶像,祖国才是大本命”的口号。

2.2 组织方式:从松散个体到有组织的整体

“小粉红”群体通过游戏与粉丝群的传播实现人员从松散随意的个体聚集为有组织的整体,确定明确的分工协作,呈现出有组织有纪律的新形象。这与克莱·舍基提出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高度契合,即在一定的规则与奖惩机制的作用下,互联网上看似缺乏联系的用户也可以建立起严密的组织,实现特定目标。在“帝吧出征”事件中,这些网友即是通过贴吧、微博、QQ群或其他社交媒体临时召集而来,通过QQ群分工协作。

2.3 传播方式:表情包软文化传递硬核爱国情感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小粉红”群体日常就在网络文化的环境中接受信息、传播信息,他们谙熟网络传播的方式与技巧,为民族主义创造出新的传播范式,借助拼贴制造的恶搞、多义表情包以及“迷妹”追星使用的“追星语”来捍卫民族尊严,传递硬核爱国情感。同时,发布表情包、将国家称呼为“阿中哥哥”,这些形式使民族主义情感不再是冰冷的摆事实讲道理,而是在娱乐化亲切化的话语表达中,赋予了政治话语传播方式的新表征。

3 “无组织的组织”:网络民族主义在互联网传播中是一把双刃剑

3.1 汇聚爱国情感,但易沦为自嗨仪式

“迷妹”们所组成的饭圈具有高度组织性,打破了过去自发运动存在的无组织情况。帝吧出征事件中,短时间内在互联网中集结大量爱国青少年,汇聚起他们的爱国情感,在这场“护旗运动”中找到发力点,以“出征”的形式捍卫了民族尊严。但帝吧网友与“迷妹”们翻过墙冲向“敌方战场”,更多的只是完成了集体爱国情感的宣泄,模因化、狂欢化的输出,容易沦为单方面宣告信仰胜利的自嗨仪式,而并不能给双方的政治认同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3.2 打破亚文化圈层壁垒,但加深了传播隔阂

帝吧与饭圈整合力量出征,所带来的“帝饭合流”式的网络动员,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打破亚文化圈层原有的稳定状态,增加圈层之间异质信息的流动,从而减少信息茧房的危害。同时,亚文化圈层之间冲突性的淡化,有利于网络空间稳定。但在传播中,将墙外网友视作“他者”,大量使用简体中文表情包以及刷屏行为,极易造成墙国网友的误解和反感,从而加深传播隔阂。

3.3 激发青年政治参与意识,但忽视了现实行动

帝吧与饭圈的出征是当代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和交流方式在互联网世界的自然延伸,当代青少年心中的爱国情怀早已潜移默化成为他们的情感本能。当祖国的利益受损时,维护祖国的统一、捍卫祖国的利益,对于他们来说就像维护爱豆的名誉一样自然而然。外界反华声音不断激发着青少年的政治参与意识,但网络中爱国主义的强烈表达使得青少年们容易忽视现实中本应存在的行动,将爱国情感注入现实生活中的行动,才是推动青少年有序政治参与的正确形式。

4 结语

“帝吧出征,寸草不生”,是网络民族主义自下而上的草根性的完美体现。在互联网环境中,“小粉红”群体的产生与聚集具有其合理性。这群新时代的青少年,在网络传播中创造了爱国情感的独特表达方式,也完成了自己的一次成长。但该群体所表现出的较为激烈的网络民族主义的行为利弊参半,在网络中传播爱国主义精神,仍需进一步规范和管理,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其理智爱国,从而在西方媒体中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好中国形象。

猜你喜欢
饭圈民族主义爱国
古代也有“饭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整治“饭圈”乱象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