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报新媒体建设 跟紧时代发展节拍

2020-11-28 14:09
科技传播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党报网民报纸

王 颖

在新媒体时代,报纸与网络的结合成为了时代和市场的必然。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快报纸与互联网的融合,提升传统报纸媒体传播品质,让报纸媒体更具有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不同知识层次和年龄段的读者,是报纸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更是当前办报人的需要。

党报,作为纸质媒体要想拥有更多的读者,就要充分发挥党报的优势和网络的优势,在保持传统纸质媒体受众的基础上,通过准确定位、打造网络报纸精品栏目和提高新闻速度等来实现对传统党报的延伸,推出具有时代感的“新产品”,让党报新媒体跟紧时代发展节拍,扩大受众面。

1 立足自身,做好特色定位

如今,无论是实现现代化、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对读者素质的要求,还是社会、读者对新闻的需求,都发展到了一个具有个性和多元性的新阶段。众说周知,网络新闻的传播已经打破了地域性限制。当今更是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因而一些网站为了获取所谓的“点击量”,就一味地突出国际性、全国性,片面追求新闻的多而全,聚焦全球、全国找寻热点新闻或转载其他网站新闻,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视角与个性,这样的网站往往会让读者产生距离感以及阅读的疲劳。同时,还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为聚“粉丝”,只选取最吸引眼球的一点片面地进行炒作与放大,不仅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客观真实,更会误导读者,失信于读者。

党报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机关报。党报特有的优势是由它作为执政党及其各级地方党委机关报所拥有的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因此党报在新媒体建设的定位上,要把握好自身的优势,做好特色定位,在转载自己报纸精品新闻、优秀稿件,动态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同时,更要设立一些满足读者需要,联系读者情感,对读者具有影响力和教育意义的精品栏目,比如人民网推出的《动漫手绘版“献一策”》《地方领导留言板》《科技-医学健康》《人民会客厅》等栏目,让党报新媒体跳出传统新闻的报道方式,以创新的形式,从读者感兴趣的点出发,选择与群众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的新闻进行报道,让报道符合“三贴近”原则,更具有新闻价值,成为传递着党的声音和“老百姓关心的事儿”以及“本地所发生事儿”的网络窗口。

2 发挥特色,提高新闻“速度”

党报新媒体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就应更加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站在民之立场,内容聚焦于民生与政治,聚焦“老百姓关心的那些事儿”,在第一时间内完成对全国和本地重大民生新闻的报道以及党的“好声音”传递;要用短段、短句和精练的内容对新闻进行编辑,符合网络新闻“快餐”的特点,便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阅读;要以图片与文字相搭配,便于人们阅读的方式进行编排。

在广播、电视、网络广泛普及的今天,新闻的时间性日趋明显,常常是当天发生的事情及时能得到报道。而作为党报的网站、客户端、微信,它的首要任务应是弥补报纸速度低于广播、电视和网络的不足,利用自己的新媒体第一时间将本地发生的新闻发布出去,让新闻像刚出炉的蛋糕一样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在这点上,也许有人会问,如果第一时间将报纸的新闻刊发在新媒体上,那报纸还能有销路吗?

实际上,报纸和新媒体建设并不是一个矛盾体,而是可以互补的。如果一个党报的新媒体,只是简单地把报纸内容不做任何改变地搬到网络,那就谈不上能发挥党报利用新媒体及时传播新闻的功能,更不会受到网民的关注。

党报利用网站、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将报纸和网络融合在一起,既要体现出纸质媒体和网络的不同的特色,又要做到相互的融合,要“扬”网络之长,“避”报纸之短,利用网络的优势,坚持“赶发新闻稿”的时效观念和新闻敏感,将本报时效性强的新闻以简明新闻或图片新闻的方式及时发布于新媒体,真正发挥出新媒体“新而快”的作用。同时,党报又要发挥其深度报道的特点,以文字符号为主,图片为辅,从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产生的影响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等进行解读,利用报纸可详尽报道的特点,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减少人们在接受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疑问。

3 彰显优势,搭建互动桥梁

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够与关注者之间进行互动。这是新闻网络吸引网民的重要形式,也是新闻网络需要加强建设的重点之一。因此,党报在新媒体建设上要将“数字报业” 网络整合,充分发挥“互联网+” 的优势,利用微博、手机、网上留言等“无距离”交流的特点,开辟互动栏目吸引更多人关注的目光,增强网站的生机和活力。

《光明网评论员》是由《光明日报》下设光明网的一个专题栏目,这一栏目每期发起基于热点事件的话题进行讨论,并通过评论员与网友进行沟通交流,然后发表、推荐给大众阅读,这一形式不仅可以实现析事明理、答疑释惑的目的,而且可以与网民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让网民参与其中,倾听到来自各方的声音,让网民感到网站对于网民的尊重,从而增强点击量,吸引更多人来关注。

《焦点网谈》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全国各大媒体中首开报网互动、手机短信互动先河的栏目 。本栏目在内容上,重点关注网站论坛、新闻跟帖、手机短信中的社会舆情,一方面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弘扬正能量;一方面对群众真实的声音进行集纳和整理,并积极进行反映。在形式上,该栏目既“分身有二”,相互促进;又“合二为一”,积极融合,即网络版和报纸版——河南报业网开设固定的《焦点网谈》专栏及论坛板块,河南日报每周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刊登,手机短信平台24小时开通,接收群众反映,形成报纸、网站、手机短信三大媒体互联互通、互取所长的新型传播形式。

从《光明网评论员》和《焦点网谈》这两个日报社新闻网站的品牌栏目,我们可以看到,让群众能参与其中的大众共同发言型网络新闻,改变了传统“单口”宣传方式,能得到更多关注。而互动栏目的建立,不仅做到了媒体与网民之间的沟通,还进一步增强新闻感染力,实现受众与受众的传播。

4 打造品牌,增强新媒体活力

当今世界是一个讲求个性的时代。不论是一个网站的品牌,还是报社运用网络建立的新媒体品牌,必须具备的也是个性。

目前,很多建立在网络技术与传统报业基础上的党报新媒体,很少为自己进行品牌定位。大多数党报建立的所谓新媒体也仅是报纸的网络版,只是简单地把报纸内容搬到网络上,对自己的品牌难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所以难以形成特色,满足网民不断提高的需求。

党报可以利用网民在新媒体上不仅可以读到“短、快、实”的本地新闻,还能了解往日新闻和某一新闻事件的系列相关报道这一特点,在遇到人们所关注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或热点问题时,不要局限于原有报纸“原样照搬”式报道,而以进行网上热议、增加新闻链接、加强后续报道等形式,在对新闻进行多方式、多角度、多层次报道的基础上,对原创新闻进行更深度的挖掘,充分挖掘、提炼出原创新闻的附加值,将原创新闻做透做深,为网民提供全方位有价值的服务,使党报的新媒体真正“新起来”“活”起来,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成为网民信赖和关注的“好产品”。而在奉献给网民更“短、快、全”和具有深度和可读性强的新闻精品同时,还要注意克服写法老套、呆板苍白的传统写作方式,要捕捉新闻提炼新闻,注重挖掘新闻背景,聚焦读者感兴趣的“点”,从读者的视角选择大家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进行报道,增强新媒体的看点。

时代,永远在前进中!这就要求党报新媒体在成长中,要不断创新理念、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寻找亮点、不断总结经验与不足,在定位、栏目、品牌、风格、内容上多下功夫,聚焦不同层面人关注的视角,将图、文、音、频四位一体的融合模式运用好,推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栏目,在为受众带来个性化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党报的影响力,让党报在拥有众多忠实“老粉丝”的同时,还能吸引年轻“粉丝”的目光。

猜你喜欢
党报网民报纸
报纸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