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亟需法律规制

2020-11-28 07:18周小康
方圆 2020年21期
关键词:黑飞围栏驾驶员

周小康

随着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无人机的用途更加广泛,消费人群不断平民化。当民用轻微型无人机拥有一定的普及度,行业发展所带社会来的问题也随之到来,例如干扰航空秩序、侵犯个人隐私、影响社会治安等

随着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无人机的用途更加广泛,消费人群不断平民化。当民用轻微型无人机拥有一定的普及度,行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到来,例如干扰航空秩序、侵犯个人隐私、影响社会治安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立法滞后杂乱、效力等级低、相关立法领域空白。同时,由于这些原因,无人机的管理也受到了制约,无人机分类不清、管理部门不明确、需要承担的责任不清楚,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作为一项发展速度较快的特殊产品,我们看到了无人机行业的巨大潜力,但这样的发展带来了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无人机法律规范的出台成为当下迫切需要。

几起典型的无人机事件

随着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无人机的性能不断提升,消费者增加,随之而产生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无人机干扰航班、从高空拍摄照片侵犯隐私、人员密集区低飞引起恐慌等威胁社会安全的事件频发。

无人机干扰航班事件。作为轻、微型无人机,许多机型拥有续航时间长、飞行范围广、飞行噪声较小等性能。各类性能提升在方便无人机驾驶员使用的同时也造成了干扰事件的更容易发生,更不容易防范。在国内,2017年4月14日至23日期间,四川成都双流机场共发生9起无人机干扰航班事件,导致多架出港航班延误,即将降落航班备降其他机场。在国外,英国伦敦盖威克机场曾经因无人机干扰,导致机场关闭,七百多架飞机延误,十几万乘客行程被耽误。无人机干扰事件直接会造成大量乘客滞留机场,间接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干扰社会秩序。

无人机伤害事件。轻、微型无人机重量轻者在300g左右,重者则有3—7kg,且皆主要由金属材料制作,飞行速度快,甚至可达90km/h以上,机翼锋利且转速极快。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可达500m。所以一旦发生失控、炸机或者蓄意伤人,会对地面上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伤害。随着购买无人机消费者的增加,机翼伤人事件、无人机坠机伤人甚至致死事件频发,更有甚者利用无人机投发炸弹等危险品,或利用无人机进行远程威胁或者恐吓,极大地破坏了社会治安,影响人民的生活。2018年北京市朝阳区发生无人机坠机伤人事件,1岁男童被失控无人机砸中头部。

无人机侵犯事件。最为普遍者是隐私侵犯。市场上很大一部分民用无人机都是摄影工具航拍器,无人机可以携带性能很好的镜头,像素普遍在2000万左右,甚至还有变焦镜头。可以实现在难以发现的高空清晰拍摄地面景观,使人们的隐私很容易受到侵犯,被别有用心之人加以利用。此外,在个别特殊案例中无人机也被作为恐吓、抢劫的作案工具。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是目前民航局颁布的最新一版专门管理无人机的条例,提出了进行实名登记、标注身份标识等要求,还有对无人机驾驶员的年龄限制。轻型无人机驾驶员需年满14周岁,未满14周岁应当有成年人现场监护。微型无人机和轻型无人机的限高分别为50米和120米,与国际相对一致。此外对于军事管理区、机场等敏感区域若想进行飞行活动则需提交申请。但此条例仍有普及度较低、效力等级较低、内容不够全面等问题,因此驾驶轻微型无人机违例现象频发。如实名登记、标注身份标识、限高等无法保证其绝对执行力等。

对于无人机的立法建议

其一,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管理者,尤其是管理活动的执行者。现阶段无人机活动的管理者多为各种法律规定拼凑而成,不同空域下的管理者多有不同,对于飞行活动密集区(如景区),不同区域的管理者更是相对混乱,国内很多景区都同时是人员密集区也是飞行活动密集区,但是景区内既没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也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很多地方对于飞行活动进行具体管理的人员只是当地的保安,对无人机活动不了解,缺乏管理经验,这样的一种乱管理轻则是损害飞手合理飞行的权利,重则为重大飞行事故埋下隐患。

其二,对飞行活动进行技术要求。从无人机驾驶员角度看,从日本、英国对无人机的管理来看,都在近几年增加了对于无人机驾驶员技术进行要求的管理办法。在无人机活动中,部分场景会对无人机驾驶员的技术要求更高,有些更不是初学者所能驾驭的飞行环境。例如超视距飞行、在建筑或人员密集场所飞行、夜间飞行等,都需要无人机驾驶员有一定的驾驶经验。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对无人机驾驶员的经验进行要求,可以通过飞手已进行的飞行时长或里程来进行要求(如在城市进行飞行须有×小时以上的飞行经验)。除此之外,对于初学无人机的无人机驾驶员应进行培训,并明确在飞行活动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从生产者角度看,无人机的质量对于飞行活动安全的保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法律应对无人机的生产销售进行严格的质量要求。此外,针对自主组装无人机,对于无人机核心部件的生产应加以限制,在这一方面,可以在核心部件上添加可供身份识别的信息。

其三,严格实名登记。无人机活动有一大特殊性就是無人机与无人机驾驶员的分离状态,这种分离距离甚至可达八公里。这样一种距离对于无人机飞行活动的管理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当同一区域内有多架无人机进行飞行活动时。一旦发生飞行事故,很难确定或寻找责任人。所以无人机实名登记是应对这一特殊性的重要举措。现阶段大多无人机的实名登记依靠的是无人机驾驶员的自觉性,相对来讲执行力度不够,应在法律上和技术上要求无人机必须在实名登记后才可以进行飞行,或者无人机需在购买时就进行登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实名登记的有效实施,在发生飞行事故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肇事无人机和无人机驾驶员。

其四,厘清事故责任。无人机的用途广泛,对于民用进行娱乐活动的无人机,事故的发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无人机驾驶员进行有意破坏,二是无人机驾驶员无意识但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对于这二者无人机驾驶员应相应承担不同的责任。由于无人机在技术要求和性能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有大量无人机事故是无人机驾驶员无心所致,在这一方面法律需避免无人机驾驶员承担过重的责任。

其五,规范反制无人机的使用。对于反制无人机的使用应加以推广和限制。反制无人机的使用相对小众,但作用较大,同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对于机场、军事管理区、监狱等敏感区域应推广反制无人机的使用。但因为反制无人机有时会直接破坏无人机,在干扰或击落无人机时可能导致地面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受损,所以其使用也相应受到限制,避免私人使用伤害到无人机驾驶员合理的权利。

其六,大力推广无人机围栏的使用。无人机围栏是限制无人机飞行活动最有效的方法,对于需要禁飞的区域,通过无人机围栏这一技术手段,使无人机在该区域无法起飞,或是在其周围无法飞入。对于打破围栏强行飞入的无人机应配有无人机监测系统,对于进行黑飞的无人机进行反制并对进行黑飞活动的无人机驾驶员进行处置。利用无人机围栏进行限飞管理比地面的管理人员对于黑飞的管理更加有效,其次也能避免无人机驾驶员无意识黑飞的情况。

立法建议总体可以总结为两类,一为明确管理,二为推广技术手段管理。通过高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飞行事故的发生。无人机行业发展前景良好,随着在各大事件中重要性的提高,无人机行业的知名度也有所提高,所以在未来无人机消费也会相应增加。对于消费级民用无人机而言,人们购买的对象多为轻、微型无人机。随着这类无人机的推广与普及,相应的事故也会增多,由于无人机在技术上与性能上的特殊性,其所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也会成为未来社会的挑战,所以相关法律的出台是现阶段迫切需要的。有合适的法律加以规制,会在保障人民的财产以及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时,也促进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黑飞围栏驾驶员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防御“黑飞”的“花木兰”苏颖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TBS围栏灭鼠技术
电子围栏系统在水厂中的应用
管住“黑飞”
起步前环顾四周是车辆驾驶员的义务
“王牌驾驶员”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