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成效、风险与启示

2020-11-28 07:34易金平向婷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31期
关键词:小微企业

易金平 向婷

摘要:2014年以来,我国民营银行陆续成立,快速发展,使我国金融市场结构进一步改善。虽然我国民营银行日渐壮大,但其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也不容忽视。浙江网商银行是我国首批成立的定位为互联网类型的民营银行,已取得较突出的市场地位和较大影响。文章通过对浙江网商银行近几年来的发展成效、面临的风险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对其他民营银行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民营银行;小微企业;互联网银行

一、引言

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业迅速发展,抗风险能力得到一定提高,金融监管也正完善。同时,民间资本实力不断增强,创建由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也恰逢其时。2014年7月起,原银监会正式批准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等5家首批试点民营银行的建设申请。2015年6月,注册资本为40亿元的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批正式开业。经过几年发展,以浙江网商银行等为代表的民营银行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促进了金融机构多元化,提高了银行业竞争力。

二、浙江网商银行发展迅速

浙江网商银行的注册资本40亿元全部由民营资本构成,其最大股东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2亿元,占股30%,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持股25%,万向三农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8%,宁波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16%。浙江网商银行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互联网式”,即利用互联网模式进行经营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运行“小存小贷”模式,设置了存贷款上限且门槛很低,有利于解决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总资产快速增长

浙江网商银行作为我国首批成立的民营银行之一,自2015年正式运营,资产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总资产从2015年302.4亿元增长至2018年958.6亿元,总资产的逐年增长表明了浙江网商银行的经营效益持续良好。同时,2016~2018年的总资产增长率分别为203%、127%和123%,可以看出由于基数的不断增长,总资产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浙江网商银行的发展逐渐趋于稳定,呈稳步发展的态势。

(二)净利润增长显著

浙江网商银行的净利润逐年增长,且增长幅度较大。从2015年净利润0.7亿元增长至2018年6.7亿元,2016~2018年,浙江网商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59%、128%和165%,虽然净利润一直在逐年增长,浙江网商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也有所波动。除2016年经营状况对比2015年的起步阶段有大幅增长,之后经营状况趋于稳健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浙江网商银行的经营效益较为良好且呈稳定增长趋势。

(三)股东收益稳步增长

浙江网商银行股东权益从2015年的39.3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3.6亿元,2016~2018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7.7%、9.1%和13.3%,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公司的盈利情况,浙江网商银行净资产收益率逐年增加表明了该银行财务状况和经济绩效情况良好,一直处于盈利状态的发展态势。

三、浙江網商银行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一)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浙江网商银行等民营银行的成立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大事件,银行业不再只关注大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也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中小微型企业发展问题上,开始注重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而大型商业银行受到国家政策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融资门槛较高,很难对不满足高标准的中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服务,而浙江网商银行因其灵活性强和融资门槛较低的特点恰到好处地缓解与改善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使中小微企业在金融市场中得到更多融资机会,能够开拓更多的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银行业多元化发展

浙江网商银行因其独特的运行模式,让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问题有了更多解决途径,给整个金融市场增添了不少活力,进一步促进了银行业良性竞争,也带动了其他银行不断进步和提高。因此,浙江网商银行等民营银行带来了银行业充满竞争和活力的繁荣景象。同时,浙江网商银行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金融市场结构的失衡状态。目前,我国的3家政策性银行、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中有着较高的垄断地位。从金融股权结构来看,民营银行比例不足5%,我国金融机构的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状况。浙江网商银行等民营银行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有力地改善了银行业结构单一现状,给银行业增添了新鲜活力,进一步促使银行业朝着多元化方向加快发展。

(三)给金融市场带来“鲶鱼效应”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加大开放,民营银行在金融市场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机遇,浙江网商银行等民营银行实现快速发展,其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人们对其信任程度越来越高,民营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也将随之提高。在鲶鱼效应作用下,民营银行的出现促使其他金融机构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必须进一步深化自身改革和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加快自身发展,实现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四)推动我国金融监管制度进一步改革

随着浙江网商银行等民营银行的陆续成立,使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也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浙江网商银行是纯互联网式的金融机构,互联网操作便捷快速且成本较低,但是,由互联网导致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面,浙江网商银行的受众主要是小微型企业,小微企业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经营绩效也不够稳定,这很大程度上给民营银行带来了资金流动性风险。目前,对民营银行监管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各项法规制度还有待完善。但随着民营银行的不断发展,银保监会也在不断完善民营银行风险监管制度,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四、浙江网商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

(一)信用风险

相比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起步晚、规模小、知名度低。浙江网商银行虽然是最早成立的5家民营银行之一,但其发展时间毕竟还不满5年,其社会认知度较低,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浙江网商银行的社会认知度只有34.5%。同时,由于浙江网商银行是纯互联网式的民营银行,很多民众对线上办理业务是持怀疑与不信任态度,他们宁愿花时间去线下网点办理业务,特别是年龄较大者,而这一批人往往掌握资金数量较多。总而言之,浙江网商银行要提高社会信任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去探寻。

(二)流动性风险

资本金充足是一个银行得以生存的关键点,整体上民营银行资金实力不如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雄厚。浙江网商银行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上不够完善,资金的流动性不够充足,再加上由于小微企业风险较高,一旦破产无法偿还贷款,会使浙江网商银行陷入资金短缺状况,势必影响浙江网商银行可持续发展。

(三)内部人控制风险

一家银行股权是否合理规范关系着该银行能否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浙江网商银行是由民营资本构成,存在信息透明度不足的问题。透明度低往往容易导致整个银行被少数内部人控制,这非常不利于浙江网商银行发展。若浙江网商银行不能持续有效地完善内部监督管理,出现违规行为的可能性就大为增加,影响浙江网商银行的内部管理。

(四)技术风险

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是一家纯互联网式的民营银行。与其他银行设立线下网点不同,浙江网商银行不设立线下网点,全部的业务都通过在互联网上完成,整个交易过程都非常依赖IT技术。如果IT系统出现不稳定情况,将对浙江网商银行的的整体经营造成摧毁性打击,整个交易系统将无法正常进行,整个银行也就无法正常营业。可见,IT系统故障对浙江网商银行的整体运营是非常致命的。

(五)行业竞争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多,市场上出现了更多可供选择的金融服务机构,银行业机构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这对浙江网商银行等民营银行提出了更大挑战,民营银行如果不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研发与创新金融产品,也很难在整个金融市场上稳定占有一席之地。

五、浙江网商银行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通过对浙江网商银行發展历程、特点、效益和面临风险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一些启示。

首先,浙江网商银行低门槛、低风险的经营理念值得借鉴。浙江网商银行属于互联网型民营银行的的领头羊,经营模式是“小存小贷”的低风险模式,设置了存贷款上限且门槛较低,有利于防范风险,减少银行不必要的损失,其他的互联网型民营银行可以借鉴与学习。

其次,纯互联网式的经营模式可以降低成本。浙江网商银行不设立线下网点,其经营与交易全部都在互联网上进行,而很多互联网型的银行都是实行“线上+线下”的经营模式,这增加了银行经营成本,民营银行可以借鉴浙江网商银行独特的经营与交易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从而提高自身经营的利润。

最后,民营银行需要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浙江网商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银行各方面风险,提升银行整体风险评估能力,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如浙江网商银行利用大数据模型和贷后风险预警监测技术控制信用风险,利用系统自动化管控降低经营操作风险和员工道德风险。这种良好的风险控制模式值得其他民营银行借鉴与运用,有利于民营银行在金融市场进一步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言.中国民营银行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8.

[2]刘荣佳.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J].银行家,2018(09):94-96.

[3]张愈娟.制约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瓶颈因素与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8(07):98-99.

[4]蒋晓妍,刘爽,占晓杰,史贞.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机制研究——以新常态下民营银行的发展为背景[J].经济问题,2019(07):54-61.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新常态下绿色金融促进湖北绿色经济发展的深化路径研究” (16YO51)。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小微企业
德州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农村小微企业电商发展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中国文具制造业小微企业财务问题研究
互联网金融下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模的创新策略
杭州富阳区造纸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