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在台核部署

2020-11-28 07:38梁志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43期
关键词:斗牛士美台原子弹

梁志

必要时对大陆动用核武器

1954年至1955年,第一次台海危机爆发并一度升级。在艾森豪威尔看来,第一次台海危机是他上任头18个月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倘若中国大陆发动的“军事侵略”真的威胁到台湾,美国将予以还击。常规军事力量几乎做不到这一点,必须使用核武器,首先是战术核武器,必要情况下则动用战略核武器。

此后,美台双方签署了《美台共同安全防卫条约》。

1956年1月23日,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致电太平洋军总司令,建议将远东空军装备有TM-61C型(绰号“斗牛士”)导弹的战术导弹中队中的一个小分队部署在台湾。“斗牛士”导弹由肖兰短程导航系统或类似的雷达追踪系统提供导航,射程220英里,配备一枚1.5万吨到10万吨当量的W-5型核弹头。该小分队将拥有大约40枚导弹。主张在台湾部署“斗牛士”导弹的理由如下:使美国驻台部队拥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可用于攻击中国大陆的大约八个机场和许多后勤目标;为台湾防务提供更多的火力;在台湾的心理和士气方面产生一定正面影响。

8月30日,美国国务院要求驻台北“大使馆”就部署“斗牛士”导弹事宜与台湾协商。9月2日,“大使馆”报告说,台湾“外交部”同意并欢迎这一建议。

很快,“斗牛士”导弹先头部队抵达台湾,并很快完成装备任务。不仅如此,从1958年至1959年,美国还向台湾提供了兼具常规能力和核能力的“奈基/大力神”防空导弹。更为值得注意的是,1960年1月至3月,美国还在台湾秘密部署了原子弹,此事只有极少数人知晓。

毛泽东:我们就搞一点原子弹

美国公布在台湾部署“斗牛士”导弹的消息后,中国大陆很快作出反应。1958年6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发表讲话。他从美国占领台湾和台湾骚扰大陆问题入手,论证了中国发展海空军的必要性。他又进一步指出:“还有原子弹,听说就是这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很显然,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中国的核威慑导致中国领导人下更大的决心研发核武器。

不仅如此,一些历史学家还认为,美国在台湾部署核武器可能激怒了毛泽东,促使他决定炮击金门,试探美国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为台湾提供军事保护。同时,在1958年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期间,美国对中国的核讹诈依旧没有奏效。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给蒋介石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也正是从这时起,台湾决心自行研制核武器,并最终给上世纪70年代的美台关系带来了一个十分棘手的争议性问题。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台湾部署核武器还让美台双方陷入了某种程度上的相互猜忌。

1962年6月,“斗牛士”导弹连同核弹头一同撤离台湾。1973年8月28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致国防规划评估委员会成员的備忘录中指出,经国防规划评估委员会讨论,要求国防部重新评估美国在台湾的军事部署,并就美军撤离计划提出建议。作为政策讨论的结果,11月11日,基辛格在与周恩来会谈过程中明确保证说,1974年美国将从台湾撤出两个“幻影”战斗机中队、U-2飞机以及核武器。此后,美国在台湾的军事力量便只剩下通讯和后勤部队。就这样,在中美和解的大背景下,美国结束了在台湾的核部署。

(摘自《中共党史研究》)

猜你喜欢
斗牛士美台原子弹
本期导读
斗牛士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翻滚吧,斗牛士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