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2020-11-28 07:38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43期
关键词:探源王朝中华文明

中华5000多年文明究竟只是传说,还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中华文明是怎么起源、形成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科研项目2004年正式启动,通过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和多学科综合研究,证实了中华文明具有5000多年历史这一事实。

以下摘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文章,分享了他的心路历程。

我开始关注中华文明起源是在1983年。那一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老所长夏鼐先生的《中国文明起源》出版。书中对中国文明的起源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中国文明的形成以夏王朝的建立为肇始,河南西部的二里头遗址应当就是夏王朝的都城。

20世纪80年代初,在辽宁牛河梁遗址,发现了用石块建造的大型方形积石墓和圆形祭坛,出土了女人像和各种动物塑像的神庙。无独有偶,在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发现了建造在方形祭坛上的贵族墓葬。几乎同时,在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也发现了几座随葬数十件彩绘陶器、彩绘漆木器的大墓。这几座大墓和附属于它们的一些中型墓单独位于一个区域, 与其他小型墓葬相分离,小型墓葬几乎没有任何随葬品,显示出当时的阶层分化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这几处发现除了陶寺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外,其他的遗址都在中原地区之外。这对那时一直在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中原中心论”是一个强烈的冲击。学者苏秉琦先生根据这些新的考古发现,提出了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说和“古文化、古城、古国”及“古国、方国、帝国”的系列理论。

1987年秋季,我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院派遣,赴日本进修日本考古学。我惊讶地发现,对于以二里头遗址为夏代都城、中华文明从夏代开始、具有4000年历史的观点,日本的很多学者并不承认。他们认为夏王朝并不是实际存在过的王朝。日本出版的有关中国历史的著作中,几乎都是以出土甲骨文和青铜器的殷墟作为中华文明的开端,认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没有任何事实根据。按此观点,中华文明只有3300年。这给我很强烈的刺激。

我和很多学者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要运用多学科结合来进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2001年科技部责成我和北大的李伯谦教授、赵辉教授共同负责探源工程的筹备。

2004年夏,科技部决定正式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 ”。我们把探源工程第一阶段研究的时空范围确定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中原地区。这个时间段就是文献记载的五帝时代到商代初年,是中国古代王权和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2006年,探源工程开始了第二阶段的研究。我們把工程研究的年代提早到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研究的范围扩展到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之所以把研究的上限向前提早了1000年,是因为我们意识到,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500年这1000年,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的关键时段。那时已经发现的牛河梁红山文化的坛冢庙和安徽凌家滩随葬上百件随葬品的高等级墓葬,它们的年代都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

探源工程涉及的学科有近20个,其中自然科学的学科就有十三四个,是迄今世界上参与学科最多的研究人文学科重大问题的项目。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工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研究结果表明,距今5000年前后,在长江、黄河和辽河流域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较快的区域,社会分工和分化加剧,出现王权、阶级和国家,相继进入了古国文明的阶段。中华五千年文明并非只是个传说,而是真实可信的历史。通过多学科研究,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各区域性文明兴衰的关系、各地区文明形成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重要资源的获取,以及其与各地文明演进的关系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区域文明相互交流、借鉴、吸收、融合重组,大约在距今4000年前后,中原地区在汇聚了各地先进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此后,夏王朝又以自己独创的一整套礼仪制度对周围各地区施加了强烈的辐射,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王朝气象”。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各地的史前文化都作出了贡献。揭示出中华文明这种“多元一体” 的历史过程,对于增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探究文明源头的工作仍在继续。

(摘自《光明日报》 10.25)

猜你喜欢
探源王朝中华文明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Summer Is Coming
世界上收入最高的五名足球运动员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澧水探源
一道绝对值函数最值题的多解与探源
投鞭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