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假面艺术在动画角色表演性特征上的差异化探讨

2020-11-28 07:42韩哲肖林李炫錫
戏剧之家 2020年32期

韩哲 肖林 李炫錫

【摘 要】假面意味着假脸,原始时代的假面强调伪装性,之后主要聚焦于与意识相关的巫咒术,在戏剧中,它被赋予角色场景转换中的艺术特征。假面可以隐藏自身的本体性,并提供抵抗围绕它的社会关系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可能。在动画中借用传统假面的现象层见迭出,《大闹天宫,1964》中的孙悟空与《千与千寻,2001》中的无脸男是借用了中国京剧脸谱和日本能乐能面的表演特征,演绎出人物的独特个性,增强了动画片的生命力。为此,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动画角色假面艺术的程式化表演与隐喻;第二,日本动画角色假面艺术的表演与隐喻;第三,“虚实相生”构建动画角色表演艺术。通过研究发现,动画中所再现的脸谱和能面,基于动画的功能,创造出独特角色的个性和独具特征的表演,蕴含着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内涵。

【关键词】动画角色;表演性特征;中国京剧脸谱;日本能乐能面

中图分类号:J9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2-0006-04

美国著名戏剧家尤金·奥尼尔认为,假面本身就是戏剧性的,它比任何演员可能做出的面部表情更微妙、更富于想象力、更耐人寻味、更充满戏剧性①。在传统舞台表演中,因其地域、材质、形态、功能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表演性特征。同属亚洲圈的中国和日本一直延续着相似的文化和各具特色的面具文化,京剧脸谱和能乐能面的表演性特征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中国京剧脸谱和日本能乐能面是如何通过动画来再现传统意义,以及其文化性、造型性、功能性、审美性的差异是以什么为中心来审视角色设计和表演特性的呢?

一、中国动画角色假面艺术的程式化表演与隐喻

1941年,万氏兄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虽然带有美式动画的特征,但融合了大量的中国传统艺术。铁扇公主的面部造型使用了京剧中旦角的化妆手法,以本色脸为主,描眉勾眼、敷粉施朱,彰显角色英姿,具有程式性、象征性的演出特征。1949-1956年,是中国民族动画的探索发展阶段,更多的戏剧元素融入到动画的创作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1955年春就提出“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的口号,强调中国动画要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创作养分。1956年12月推出的《骄傲的将军》被称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开山之作,将军的面部造型在三块瓦脸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在“笑”的表演中,嘴巴鼻子上抬,眼睛由小变大,表情变化与戏剧中如出一辙。通过这样的表演方式突出了将军威武的身份、鲁莽的个性以及骄傲的性格特征,强化了动画角色的主导地位。食客的面部借用丑角脸谱,五官造型由几何形状组成,圆眼睛,嘴巴成倒三角形,短小的眉毛,两撇细长的八字胡。鼻梁上代表丑角的菱形白块,彰显了其阿谀奉承的丑态,滑稽的造型增强了角色的趣味性,在取形、离形间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教化作用。将军与食客的角色设计借鉴了京劇脸谱的程式性、说明性、象征性、写意性、性格化、综合性、评议性等表演性特征。

1957-1976年,是中国民族动画的成熟发展阶段,也是“中国学派”的繁荣时期。1958年《火焰山》中的孙悟空,1963年《金色的海螺》中的海螺姑娘都借鉴了京剧脸谱的程式性、说明性、象征性的表演性特征。中国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大闹天宫》,几乎所有的角色都借用了京剧脸谱的表演性特征。该片主要角色的演出并不拘泥于戏剧中的行当,角色表演灵活多变。例如孙悟空的造型,根据京剧神怪戏的脸谱与《西游漫记》漫画中的形象进行再创造,简化了京剧脸谱上许多细小的线条及纹路,以白色为底,眉毛呈绿色,脸部呈倒置的红桃子状,此形象一直被后世动画所沿用;二郎神竖立的三只眼,面色灰白,表情严肃,眼睛炯炯有神,忽大忽小,眉头紧锁,凸显其威慑力及冷酷的性格;太白金星是仙风道骨的长者形象,三角形眼睛使他在温和的老人外貌下显露出奸诈狡猾的恶质本性。脸谱的使用让各角色性格鲜明。

1977-1986年,中国动画开始在题材与形式上不断创新,出现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如《张飞审瓜,1980》、《真假李逵,1981》、《人参果,1981》、《崂山道士,1981》、《天书奇谭,1983》、《金猴降妖,1985》、《抢枕头,1985》、《葫芦兄弟,1986》等,许多作品在国际舞台上获奖,在角色设计中也或多或少地借鉴了京剧脸谱的表演性特征。198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天书奇谭》中的角色是完全脸谱化的,人物性格刻画得灵动贴切,造型活泼有趣。妩媚妖娆的旦角狐狸精是八字细眉,丹凤眼,眼窝、腮部处晕染着红色胭脂;蛋生是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形象,面部借鉴娃娃生的造型特点,倒三道短眉,黑眼珠,印堂红月牙表明他正直的身份;袁公造型宛如戏曲关公的形象,额头上有上弦月,红色双眉两端上扬插入鬓角,一对丹凤眼,从内眼角一直延伸到脸颊的皱纹,坚挺的鼻子,垂到胸部的长胡子,穿着白袍,透着仙风道骨的傲气及忠诚不阿的品格;县令的面部有白豆腐,代表其丑角的形象,三角的脸型,尖下巴,三把小胡子,眼睛呈十字形,干瘦如柴,反映出极度贪婪的本性。这一时期的动画在完全借用京剧脸谱的表演性特征的同时,在造型上根据角色的需要进行夸张、简化,提高动画的灵活性及观众的理解度。

1987年进入当代动画时期。从1995年起,中国放映公司不再对中国动画生产实行“统购统销”,将动画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成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先进方式。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动画为追求更多的商业利益逐渐开始模仿美国和日本的动画制作模式。《医生与皇帝,1990》中的医生与皇帝、《宝莲灯,1999》中的孙悟空、《真假李逵,2009》中的李逵、《三岔口,2014》中的武松,都是脸谱的象征性表演性特征与美日动画风格相结合的典范。

2015年,由北京璀璨星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的中国首部将京剧元素与动画相结合的原创动画IP《京剧猫》登场后收获高收视率与好评率,将观众的视线重新聚焦到脸谱元素动画上。白糖的原型是赵云,属于长靠武生的类型,扮相为长矛式的红印堂,眼角有巨大的红晕。武崧原型为武松,属于短打武生的类型,雄壮的气势逼人,充分体现其英武特征。小青取材于正旦,脸整体呈白色,两端眼角有翅膀形状、用黑线勾勒的眉毛。大飞将花十字门脸简化,黑红的脸颊、黄澄澄的眼珠,凸显其勇敢的性格。在这一时期,动画中的脸谱主要是传神,不再拘泥于取形,更具大众娱乐性及商业性,角色性格从单一善恶向复杂化转变。

二、日本动画角色假面艺术的表演与隐喻

日本动画也是从借鉴模仿美国动画开始的。1949-1956年是日本动画的探索发展阶段,日本著名动画导演手冢治虫制作的《铁臂阿童木,1952》引起了日本大众娱乐文化界的巨大轰动,它不仅慰藉了战后日本民众受伤的心灵,更是赋予了动画更深的精神内涵。动画中使用了大量的静止画面,这种技法运用于角色特写,其灵感来源于日本传统能乐,通过静止画面来突出镜头中角色的特征及情绪。正如1970年的动画《克娄巴特拉计划》中,克丽奥佩特拉成为了外星人实验的观察工具,而其中凯撒被刺杀时的经典桥段就是以能乐的形式表现,具有象征性的特征。

1957-1986年是日本动画的成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将能面表演性特征应用到极致的大师是木偶动画导演川本喜八郎。《摘花,1968》、《鬼,1972》、《道成寺,1976》、《火宅,1979》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以日本能乐艺术为中心的,意境高远,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三部作品,通过能面的演出深刻地传达出人间的苦恼和绝望。《摘花,1968》中武士的造型借鉴癋见面,嘴角向两侧用力,嘴唇闭紧,双目自然大睁,真实的五官比例,象征其玩世不恭的性格,具有程式性、写实性、说明性、象征性及写意性特征。《道成寺,1976》取材于能乐中流传的关于道成寺的传说。女主人公清姬的面部一开始借用能面中的小面,“小”代表年轻女子的样貌。通过光影,即使是同一个面也会产生表情变化,照耀状态表示喜悦,阴影表示悲哀,以最低限度的动作表现含蓄而多义,从“无表情”到“无限表情”具有虚拟化的特征。之后女主人公清姬化身为鬼,与《鬼,1972》中的母亲化身为鬼的表现都是借助般若面。般若面是女性怨灵面,它是瞬间表情的面具,眼睛、牙齿呈金属色,金色眼部凸成球状,头有犄角,通过她们的嫉妒、愤怒与怨恨来展现角色的性格与命运。《火宅,1979》中女性的脸大多圆润,宽额头,丹凤眼,肉鼻,因五官按实际脸型的三庭五眼标准来缜密排列,所以整体非常写实化。这一时期能面的表演性特征得到灵活运用。

1987年后日本进入当代动画时期。动画《名侦探柯南》多见以能面为素材的剧集。例如《雾天狗传说杀人事件,1997》就是以雾天狗传说为主题的动画作品,动画角色围绕着天狗面来展开自身的故事。《诅咒假面的冷笑,2000》中悲剧式的雕塑家肖布鲁冈蒂拉斯带着对人类的仇恨雕刻200张假面后自杀,整个场景因为假面充满悲剧色彩。2003年剧场版《迷宫的十字路口》中登场的西条大河在杀死盗贼团伙偷窃宝藏时佩戴了翁面来隐藏身份,并欲杀死服部平次夺取白毫。翁面在动画中隐藏角色身份的同时彰显了角色的欲望。而《能面宅邸中跳舞的鬼,2014》讲述的是能面美术馆中发生的杀人事件。图谋杀死馆长的三名美术馆职员壬生茂与野、长田诚之助、清闲寺达郎分别佩戴了般若面、怪士面、狮子口面。般若面为白色,头上长了双角,眼边嵌满了金属,狭长的嘴带着尖锐的獠牙,只有额头上散乱的头发显示其女性身份。怪士面在能面中表现20-30岁死亡的男性、武将怨灵,眉须俱张、牙关紧咬、目光锐利,能够感知其生前的勇猛。狮子口面整体施金泥色,金属眼球一半隐藏在眉骨的褶皱中,大张口露出獠牙和鲜红的舌头,鼻柱粗大,表现强悍。鬼面的佩戴彰显他们试图杀死馆长的邪恶欲望。

此外,奥斯卡动画《千与千寻,2001》中无脸男的脸平坦而苍白,眼周画着装饰纹样,嘴巴微微张开,展现着不分男女的中性样貌。他的感情并不是通过脸部表情的变化,而是通过身体语言的变化来展现,具有能面中表情的表演性特征。河神与翁面形象完全一致,代表着笑容可掬的温和亲切的老人,翁面的使用象征角色神圣的身份。《十二国记,2002》中的女主角阳子,有一把不听话的水禺刀,可以幻化为她的心魔苍猿,无数面具代表着她内心的脆弱和恐惧,在她的身边张牙舞爪地盘旋,这些面具便是能面,通过能面将她内心的阴暗、恐惧放大,女主通过斩杀心魔获得成长。《怪化猫,2006》系列篇中《无脸怪》篇借鉴了能面的表演性特征,夺取他人脸的无脸怪虽然没有真正的脸,却会利用表情各异的能面来表现自己的感情,也是他自身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幻想。《萤火之森,2011》中阿银佩戴白狐面,象征其妖怪的身份。《有顶天家族,2013》、《鬼灯的冷彻,2014》中天狗和乌天狗都借用了天狗面,来象征其任意穿梭空间的超能力。《火影忍者,2016》中收纳宇智波一族多种封印术面具的家中收藏了许多假面,这些假面被称作死神面,一旦佩戴就会死神附身。第四次忍者大战时,大蛇丸为了令尸体解毒而与佐助一同进入了宇智波一族的祠堂,找到死神面,通过佩戴假面,获得来自神灵的强大力量。甚至2016年美国莱卡工作室制作的《魔弦传说》中邪恶姐妹所佩戴的就是能面。

三、“虚实相生”构建动画角色表演艺术

动画角色并不只是单纯的视觉表达,人们在淋漓尽致的夸张形象中可以获取一种心理认同。它浓缩着、积淀着、隐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烈的情感、思维、信仰和文化心理意识。京剧脸谱和能乐能面因其地域、材质、形態、功能不同,具有不同的表演性特征。

第一,动画角色所再现的京剧脸谱的表演性特征。①脸谱是软性面具,在动画中的使用就是代表角色本身。②中国创始阶段的动画《铁扇公主,1941》直接将旦角的演出特征移植到动画角色中,突出中国古代侠女的形象,尝试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摸索,保持戏剧的表演风格;探索发展阶段的动画对主要角色的造型借用了脸谱的表演性特征,从整体嫁接到拆分结合,简化线条勾画和色彩搭配,强化角色特征;成熟发展阶段的动画不仅使主次角色系统融合脸谱的表演性特征,还根据动画的要求,灵活设计角色的演出方式;当代阶段的动画角色从系统融合到创新融合,将脸谱的演出特征与美日角色的演出特征相融合。③动画角色在借用脸谱时独具拟人化的特征,成为角色的标志性符号。④基于脸谱的表演性特征,观众可以通过脸谱的演出来理解剧情,推测出角色的特征及命运。脸谱在现代媒介动画中的再现从最开始注重艺术性、教育性转变为追求大众娱乐性及商业性。脸谱的应用丰富了中国原创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内涵,推动了中国原创动画产业的发展。

第二,动画角色所再现的能乐能面的表演性特征。①能面是固态面具,在动画中的使用具有多功能的特征,可作为“他者”存在。②日本探索发展阶段的动画是借用能面静止的演出特征;成熟发展阶段的动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川本喜八郎的偶动画,通过能面的表演性特征使得角色复杂的感情与神秘感更有深度,激发观众内心深处情感的幻想,意境高远,有浓烈的宿命色彩,悲剧性强又充满张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当代阶段的假面在角色中的出现具有多功能的特征。为了隱藏角色的本来面目,以能面的形式彰显角色自身的欲望;或是将鬼神直接简化为能面,动画角色戴上假面就进入了超然的世界或者获得某种超能力;或是能面作为一种特殊的单独存在的物体,动画角色围绕着能面来展开自身的故事。③能面的表演性特征丰富了动画的内涵,体现了从“无表情”到“无限表情”的内在深意。

随着科技的发展,假面的表演性特征通过电影、电视剧、动画等媒介持续向大众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动画区别于其他大众媒介,它独具与客观世界保持间离的特征,艺术与技术、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使其具有幻想特质。以假面素材制作的动画可以诱导观众的兴趣,通过假面的意义将角色的存在“他者”化,即“假面具有隐藏世间真实及自我的作用”,“戴假面的我是‘他者可视性的存在”②,作为超越自我的“他者”存在,能够承担现实中不可能完成的多种角色。动画中表演的主体是虚拟角色,它与客观现实保持间离,这也是动画区别于电影、电视剧等其他媒介的重要特质。假面的使用给予了动画角色人和灵的特质,赋予了角色新的生命,并且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外国现代剧作家论剧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70页。

②???,“?? ??? ??? ??? ??? ??? ????”,?????,2015,365-366页。

参考文献:

[1]邴福全.中国京剧脸谱[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2]金春国雄.能への誘い[M].淡交社,1980.

[3]李玲.雕刻靈魂的表情:日本能面與能面師[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

[4]赵梦林.京剧脸谱[M].朝华出版社,2001.

[5]???.?? ??? ???? ??臉譜)? ?? ??.???????? ???? ??????????? ??????(2012,2).??????(2002,12).

[6]???.“???, ?? ???? ??? ????(Make-up)? ?? ?? ??-?????, ??, ??? ????-”.????????,2006: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