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20-11-28 07:30李荣强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7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李荣强

摘 要:本文通过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内容,深入阐述了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应对策略,根据实际教学案例分析了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做法,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对学生能力培养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为使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落实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首要工作是准确理解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并进一步把握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属性、内涵特点及内在联系。下面本人就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从三个方面结合教学设计进行论述,以期促进高中化学老师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认识。

一、关注宏微结合,启迪学生深度思考

宏微结合旨在引导学生站在宏观和微观的高度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分子,化学键、晶体空间结构的角度去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得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当你认识一种新物质的时候,能够带着好奇的心理,用化学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研究性学习:什么组成?什么结构?什么性质?什么作用?怎么生产?我们的教学设计可以从生活中引入,研究清楚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后,再引导学生回到社会中去应用,以提升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例如在《氯化钠》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核心素养结合宏微进行设计。具体如下:

据《唐书·食货志》载:“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监院。”“肃宗乾元年(公元758年),变盐法,……刘宴上盐法……置永嘉等十监。”这说明由于屏山襟海的地域优势,在唐代永嘉盐场就已成为全国十大盐场之一。如今的温州市龙湾区永中一带俗称永强,便是从永嘉盐场、永嘉场等名称沿革而来。永嘉盐场是怎么嗮盐的呢?从大家都熟悉的,看得见摸的着的食盐引入课题。再从食盐的获取、精制过程中引入化学知识。

为了进一步研究氯化钠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黄色火焰,并伴有白色烟(固体)出现。Na在Cl2中燃烧,为什么是固体小颗粒?每个固体小颗粒中大约含有多少“原子”?这么多原子是怎样聚集的呢?为什么不能形成更大的固体颗粒?

化学研究者从宏观的现象深入研究物质的本源,从古至今一直都在努力。将宏微进行更为有效的结合,能够取得更多的成就,能更深入地揭示物质的本源。

二、深化模型认知,构建学生知识体系

中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是指能够运用模型描述化学研究对象、解释化学现象和规律、预测可能的结果,并能够建构模型展示自己对化学事实的理解和解释的能力1。通过模型认知,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统摄思维能力,提升学习的品质。例如我们在设计《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这一节课时,就采用模型认知的策略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我们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化学反应为什么能够自发进行?放热反应为什么需要点燃或加热?活化能的作用是什么?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吗?从而引出焓判据与熵判据与反应的自发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模型。我们提供给学生的知识点为反应的方向判据,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了化学反应的方向判据模型图。虽然是針对同一个知识点,学生内化吸收后就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模型图,各具特点、将本质联系呈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的思维世界我们真的不懂,所以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这样才能学得更精彩,学得更有效。如下图就是部分学生自行构建的反应方向判据模型图,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认知科学实验证明,结构化的知识便于学生记忆、概括和理解。化学模型这一认知工具恰好把化学问题或知识高度浓缩,使知识或问题以结构或形象表达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中。2

三、开展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有“问题”的课堂才可能是高质量的课堂。“问题导学”课堂是以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为主线,从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例如我们在设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这节课时,就是以4个主问题为核心,贯穿整节课。让学生在不断探究问题的同时,发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情景引入电影《摔跤吧,爸爸》片段!人在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问题1.乳酸是强酸还是弱酸?

信息提示:实验测得常温下0.001mol/L乳酸溶液的PH为3.50。由此可见,乳酸和醋酸一样是一种一元弱酸。同学们熟悉的弱电解质还有哪些呢?

问题2.乳酸和醋酸哪个酸性强?

请同学们继续计算乳酸的电离度。

问题3.将纯净的乳酸溶于一定量的水中,请在下图中画出C(H+)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为什么到一定的时间,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电离达到平衡状态,还有哪些特征呢?

电离度变大,为什么C(H+)反而减少?

问题4.将PH值都为3.5的盐酸溶液、醋酸溶液、乳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到原来体积的10倍,请在图中画出过程中PH变化。

A点KW与B点KW比较?

B点溶液导电能力与C点溶液导电能力比较?

从PH变化曲线上可以看到,盐酸和乳酸在稀释过程中PH变化程度不同,因为弱电解质在稀释过程中促进电离,PH上升的程度小。这正是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参考文献:

[1]杨玉琴,化学核心素养之“模型认知”能力的测评研究,化学教学,2017,(7):9-14

[2]谢祥林等. 原型范畴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3-4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