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打造初中科学高效课堂

2020-11-28 07:30周小珍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7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新形势

周小珍

摘 要:传统初中科学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为低下,教学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新形势下,新课改的实施、新型教育理念的提出与落实,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都为初中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良好条件,文章对此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新形势;初中科学;打造高效课堂

初中科学是一门具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知识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对于发展学生对各学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意识,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自身对相关知识的运用对人与社会施加正向的影响,推动社会不断进步都有重要作用。教师要积极迎合新形势下的初中科学教学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推动初中科学教育教学的改革。

一、传统初中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由于选拔制的教育方式,加之社会对学科的认识偏颇,处于整个初中学科教学中的边缘位置。因此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分配上存在明显不足。任课教师由于自身素养较低,且教学理念落后等因素,导致在室内教学中,往往忽视科学学科特色,使用单一、片面化的知识讲授、让学生记背、笔试测试的笼统方法。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停留于表层,理论知识过硬,而实践能力不足,学科发展畸形,无法深入把握教材知识背后更真实、复杂的科学现象及原理。同时,学生也缺少走出教室,近距离探究科学的机会,且无法充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剧了能力发展畸形的现状,让学生成为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弱者。最后,大多科学教学仅停留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缺少引导学生跳出课本,将科学与生活、社会、人类发展等相联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推动社会发展的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往往被忽略。

二、新形势下初中科学高效教学开展重点

(一)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及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新形势下,国家相继出台有关政策,并大力开展新课标课程改革,要求重视立德树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各地区各学校根据本地特色出发开发符合学校特点、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更要重视通过教育本身增强学生作为国家、社会、集体一份子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教师要以此为基础和方向指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合理的教学活动。

(二)结合先进技术与理念,优化并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教育技术不断得到了完善。线上教学的兴起与蓬勃发展,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内获得了延伸,并且依托于互联网及教育技术的优势,弥补了线下教学的不足。随之产生的先进教育理念: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生活化教学,分层教学,STEM理念等,与“互联网+教育”思维的紧密结合,为初中科学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与技术条件。

(三)开展深度教学,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大力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号召下,初中科学教师也应积极转变观念和教学方式,兼顾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既要重视学生对基本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要配合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究表层知识以下更深层次的科学原理和根本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培养动手能力的过程中,验证科学原理,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三、新形势下初中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展深层教学,培养兴趣

初中科学的知识理科性质较强,若仅仅停留于表层的知识讲授,学生不求甚解,学起来觉得枯燥,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具备多样化、趣味化特点,吸引学生愿意主动汲取知识,主动发现科学问题,主动探究科学现象,引导学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产生更强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自动进行深层学习,加深对学科的认知。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时,教师可先用课件展示自然界种类丰富的生物图片,或者播放一小段色彩艳丽、优美的生物纪录片,比如海底生物、菌类生物等。从视觉上吸引学生对其产生好奇和探究欲望。然后提出具备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如“根据视频中的生物特点,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归类并阐述原因”,“观察视频中海底不同深度鱼类的外貌特征,思考其生长环境特点”,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分析,通过相互补充、听取意见来完善自己的认知,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最后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课后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观察生物的外表特点、生活习性,验证以上问题的答案,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研究结果予以呈现。例如表格版的调查报告、纪录片式的调查视频、情景再现式的故事演绎等。这些方式既契合学生的兴趣点,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自主性和自由思考、自我表现的空间,也通过探究、互动、启发学习方式,开展了高效的深层学习,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学习习惯,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多元教学活动,延伸拓展,提高综合能力

以上文为例,由始至终的整个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后,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变化、教学目标等进行不断的优化、创新和完善,开展多元教学活动,将课内课外、理论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多样且丰富的学习体验。如此既能让学生的科学学习获得延伸与拓展,增长见识,还能让其在多元教学活动中获得综合性的学习体验,提高综合学习能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以“水和水的溶液”教学为例。要认识水,了解水的组成,教师就可以结合常规的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声音、颜色、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用途,并用课件将不可见的水的组成用形象化的氢氧元素表现出来,以此加深学生的认识。要了解水的浮力、物质的溶解、分离等,也可用同样方法将不可见的微观世界形象化,增强学生对水、物质的认识。还可组织学生开展与水有关的趣味实验,运用实验器材观察水的变化,测试水的浮力。教师在学生发现水与物质的趣味变化之后,还可以趁热打铁推荐一些与水有关的趣味读物如《水知道答案》,或讲解一些延伸的知识,如水的沸点、比热容、水在工业中的用途等,进一步激发學生的探究欲。

(三)重视生活化教育,加强联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习科学知识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具有科学素养,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人与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生活化教育,多引入生活案例于课内教学中,让科学学习具备更强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看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加深二者之间的联系。在课外教学,教师则可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知识有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空气”这一章节,教师既可让学生自行搜集生活中不同味道的(安全)气体,还可组织学生观看与空气污染有关的电影、纪录片,参观空气污染主题展览,加深对空气污染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然后请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在教师帮助下开展与“空气污染与保护”有关的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对生活环境周围的空气污染问题进行调研,并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防治空气污染、美化环境的具体措施。实现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完整转化。

结束语:

新形势下的初中科学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立足最新教育改革要求,结合先进的教学技术、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开展启发、探究、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拥有充分的空间学习、思考、总结、实践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加深对科学和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承.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阐释[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87.

[2]陆震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活动的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0(36):30-31.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新形势
自拍微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