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省级广播电视机构运营管理改革发展路径研究

2020-11-28 07:45朱晓燕
新闻爱好者 2020年10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运营管理全媒体时代

朱晓燕

【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面临发展困境的省级广播电视机构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更是一次绝好的机遇。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广东、山东、河南、湖北等省级广播电视机构改革推动发展的做法,总结出现阶段省级广播电视机构运营管理改革的主要模式及经验,并从优化广播电视事业布局、深化广播电视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媒体技术应用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全媒体时代推动省级广播电视机构运营管理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省级广播电视机构;运营管理;改革路径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涵盖视、听、形、感等全部感官的全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作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中坚力量的省级广播电视,如何应对媒介传播环境的改变,加快体制机制、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守住舆论主阵地、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阶段省级广播电视机构运营管理改革的主要模式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省级广播电视机构改革主要经历了四次变革:事业单位,行政运行管理阶段;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管理阶段;事企分离,建立现代传媒集团运行管理阶段;融合发展,一体化运营管理阶段。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除浙江、福建、甘肃仍保留事业集团(总台),北京、内蒙古、青海、广西、新疆、西藏没有设立省级广电传媒公司外,其他22个省(市、区)都设立了省级的广电传媒公司,运行管理改革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一)广播电视台(事业)和广电传媒公司(企业)台、企一体化发展模式

广东、山东、河南、湖北、黑龙江等省市采取这一模式,其主要特点有:(1)资源一体化。除新闻和媒体管理之外,广播电视台把所有的可经营性业务,连同人员团队、技术装备及其他有关资产、资源打包进入集团公司,实行资源高度共享、企业化运营和多元发展。(2)组织领导一体化。台和集团公司按照两套架构、一套班子的原则设立,领导班子交叉任职、相互进入。集团公司除综合、财务、经营、投资等企业管理部门外,其他部门和台实行一体化运作。(3)人员使用和薪酬一体化。实行岗位管理,台和集团公司的干部使用全面打通,全员竞聘、同岗同酬。台、集团公司原事业编制的员工,保留事业单位人员身份,但不与工资绩效挂钩。(4)事业、产业运营一体化。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台与集团公司建立内部的市场关系,台对集团公司实行扶持政策,根据集团公司生产的节目、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一定的比例进行购买,支持集团公司发展。

(二)广播电视台(事业)和广电传媒公司(企业)平行运行、协作发展模式

陕西、海南、安徽等省市采用此种模式,其主要特点有:(1)宣传、经营相对分开,平行运营,协同运作。台将可经营性业务、资产划入集团公司,但业务相对独立。集团公司根据宣传业务频率、频道广告承载量,对台按比例进行补贴,其他经营性业务自负盈亏。(2)台、企综合管理一体化。集团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只设置几个业务管理部门,其他部门如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总编室等由台统一管理,台、集团财务部相对分开。(3)组织人事分类管理。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台保留新闻采编、节目编审、播控传输等事业人员,其余人员全部进入集团公司,执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办法”,原有事业编的人员社会保险按照事业单位政策执行,其他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

二、现阶段省级广播电视机构运营管理改革的启示

(1)广播电视台和广电传媒公司实施采编和经营相对分开、协同运作,可有效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减少利益争执,从而有利于促进事业、企业两个主体协调发展、共同提高,有利于提升省级广电整体实力和综合影响力。

(2)台、企平行运行、协作发展的模式相较于台、企高度一体化管理,集约化、资源整合程度不足,虽然协作发展的模式由广播电视台台长兼任集团公司董事长,统管台和集团公司,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协同运作,但台和集团公司各有独立、完整的内部架构,造成台企行政机构重复设置,管理人员过多,集团公司运营成本较高,影响运转效率。因此,要整合资源,实行一体化运作,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

(3)要积极稳妥地推动组织人事改革。现行的两种改革模式,在人事改革上大部分采取了“老人老办法”原则,但也有部分省实行所有人员取消身份差别,全员聘任。从实际效果看,一刀切改革方案政策上缺乏缓冲,一定程度上造成职工人心不稳、队伍波动的状况。

(4)将广告运营均纳入集团公司管理,对集团公司提升经营业绩、提高资本运作能力有较强影响。广播电视机构可经营资产转制为文化企业,按照《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企业所经营收入享受免缴所得税优惠,这有利于广播电视提高融资能力,增强发展能力。

三、全媒体时代省级广播电视机构运行管理的改革路径

当前,在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机构改革已经进入事业、产业协同发展的新阶段,省级广播电视机构改革运行管理,应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促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事业机构和企业集团。

(一)改革目标设计

在全媒体背景下,通过全方位流程重构、平台再造、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建立省级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制播体系和运行机制,巩固壮大广播电视意识形态阵地,打造新闻宣传主业突出、正面宣传能力进一步提升、舆论监督水平持续提高的新型主流媒体,增强省级广播电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实现广播电视台(事业)和广电集团公司(企业)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频率频道平台化、人员管理企业化、节目栏目项目化、服务部门公司化、内部管理扁平化、收入分配市场化和产业发展集约化、企业管理规范化、业态创新迭代化,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形态多样、功能完备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省级广电全媒体发展新格局。

(二)改革框架设计

(1)功能定位。广播电视台按事业单位运营管理,重点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体制机制和传播理念、传播方式改革,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突出广播电视在引领主流舆论中的重要地位,巩固发展壮大新闻宣传事业;集团公司实行现代企业运营管理,重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主体,以发展传媒产业为核心,以“文化+”产业链条为支撑,优化经营格局,做大产业规模,提升经营效益,做强做优做大文化产业经营,反哺支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2)人事管理。广播电视台和集团公司领导人员交叉任职,台长兼任集团公司董事长,统筹用好事业编制资源,确保对采编播岗位实行事业岗位管理。同时,结合发展实际,对其余岗位人员推行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破除人员身份、级别壁垒,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激发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运营管理。实行广播电视台和集团公司两个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行事企并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体运营,建立媒体深度融合制播体系和运行机制,以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繁荣支撑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台和集团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党群工作部等综合性部门实行一体化运作,其他业务职能部门根据台和集团的工作实际分别设置。台内可市场化运作的技术、制作、后勤保障、广告等部门,设立运营主体,进行市场化运营。

(三)改革实现路径

(1)优化广播电视事业布局。提升省级广播电视舆论引导水平,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传播党的声音、传递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第一,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构建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支撑,技术先进、传播精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融媒中央聚合分发总平台,打通直播轮播频道、IPTV、有线电视、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重塑全媒体内容的聚合、再造、分发流程,推动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协同演进和一体化发展。

第二,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强化有效传播,扩大增值业务,统筹事业产业发展,实现省级平台与县级融媒体中心上下兼容,互联互通,广泛合作。共同打造省域媒体融合共生的信息服务、产业经营共同体,进一步强化和提升省级主流媒体信息服务整体竞争优势。

第三,实施频率、频道平台化运行改革。推进频率、频道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整合撤并运营状况不佳的频率、频道,研究新设符合受众需求的频率、频道,设立频率、频道运营公司市场主体。频率、频道运营公司全权负责本单位人、财、物管理。以节目栏目项目化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剥离内容生产、业务运营、行政管理人员,全部转化为项目实施团队,实行公司化运行。

第四,推动节目制作、技术服务、文艺创作、经营等业务部门市场化。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整合、优化节目制作、技术服务、文艺创作、服装道具管理、后勤保障、广告经营及其他经营性业务部门,成立相应的运营公司,实行项目化运作、企业化管理。

(2)深化广播电视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遵循广播电视产品生产传播规律,以振兴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为使命,以传媒产业为核心,建立传播渠道,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集约化、规模化、迭代化发展,将其打造成为主业突出、有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活力的广播电视产业国有企业。

第一,建立全新高效的企业运营体系。按照“小总部、大产业”原则打造集团公司扁平化高效运营模式,降低成本、增收節支、提高活力,打造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业务板块形态,不断增强多元化发展后劲;建立统分结合的公司管控体制,压减企业管理层级,减少管理环节。

第二,优化企业结构层级。整合资源,深化广电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一企一策,兼并重组同类和相似企业,逐步关、停、并、转一批效益差、业态落后、发展前景不好的小、散、弱企业和僵尸企业,集中资源扶持技术领先、市场广阔、特色鲜明的优势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实现集约发展。

第三,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因企施策,因业施策,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推进全媒体技术应用发展。以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引领,构建广播电视融合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移动传播平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实现广播电视媒体与互联网从“加”到“融”到“智”的根本性转变。

第一,发展主流媒体的移动传播。实施移动优先战略,融合客户端、手机屏、电脑屏、车载屏等多渠道再分发,建设以“UGC+PGC”为内容生产模式,以“直播+轮播+点播”为视频接收模式的客户端,打造有较大传播力、影响力的移动视频类新媒体平台,形成以移动客户端为核心的移动传播矩阵,让省级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第二,整合优化新闻宣传业务布局。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依托融媒体,统一指挥调度,再造采编发流程,实现一次采集,多元分发。加强广电全媒体记者站建设,全面提升新闻宣传质量和传播效果。

第三,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智能化跨越。依托云计算、大数据、5G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应用,结合扁平化模块化网络化管理要求,大力推动频率频道平台化、节目栏目项目化、内容生产创客化,建立内容生产中心、融媒体内容集成播控云平台、用户大数据分析平台、全媒体互动传播平台和精准匹配的受众市场有机连接的智能化媒体融合运行体系,推动节目、技术、平台、人才等生产要素融通共享,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向产品转变、观众听众向用户转变、分类传播向协同传播转变、传媒服务向现代传媒及综合信息服务转变,实现媒体深度融合智能化跨越。

四、结语

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和传播环境的改变,省级广播电视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困境。按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全国各省级广播电视机构纷纷探索适合本省实际的机构管理运营模式,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因此迫切需要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进一步推进省级广播电视(事业)和广电集团(企业)机构事企并行、资源互通、协同高效、一体化运营,探索符合全媒体时代省级广播电视实际情况的做法路径。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制度优化研究”(19BJY218);河南省软科学项目“河南省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中的财政政策制度研究”(192400410355)]

(作者为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编校:赵 亮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运营管理全媒体时代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运营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法治类新闻报道的新出路
医院大型设备的运营管理(pet—ct)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