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策略研究

2020-11-28 07:42赵章留
学周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课程

赵章留

摘 要: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抵御心理问题信息的重要途径。目前要在提高学生思想重视程度,以及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素质等方面继续进行有效的改革,让这门课程的参与度更强,学生可以从中有更多的收获。更多考虑学生在成长发展中的具体要求,让学生们能够得到更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引导。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3-00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3.001

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为过多的压力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丰富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让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面对遇到的挫折,明确自己人生发展的方向,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之下,克服困难,积极地学习,完成各种挑战。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已有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

然而,相对而言这门课程还比较年轻,对于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起到的作用还不充分。作为一门相对比较年轻的课程,在课程内容的构建、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的有效开展等方面表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特征。所以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需要根据本校的特点以及学生们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要紧随时代的步伐,革新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做到对学生情况的准确把握。围绕着学生这一中心来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前所遇到的问题

一门课程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遇到了困难,我们就需要积极地去面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确也存在一些问题,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存在,也让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笔者进行了梳理,课程建设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够重视

有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课程建设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学校专业建设的规划当中,缺乏对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在课程的目标设定、内容安排以及教室、学生的数量等方面没有充分地听取专业教师的意见,导致很多的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地开展。很多教师每次课要面对100人,甚至200人的大班额教学,这样的授课模式很难有灵活创新的余地,因此,这些实际的情况也限制着课程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团队素质需要提升

教师是开展教学工作的主导者,设计者,教师的素质影响到课程的质量。然而在很多高校,该课程的教学师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高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此项工作,而是由行政或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所以,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没有心理学的专业背景,这就导致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设计形式过于单一,而且内容也缺乏灵魂。很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只是给学生讲一些案例,让学生有一种在上思政课的感觉,混淆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课程的关系。这根本上还是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低,而且正是因为是兼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以教师本人也缺乏一种专注投入的状态,在课程研究方面投入不够。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往往陈旧需要改革

很多的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教学的方法过于陈旧单一,往往采用满堂灌的理论讲授法来进行授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兴趣缺失,认真听课的学生占极少部分。这样的课程效果也违背了课程开设的初衷,使得课程只是走了形式,没有发挥课程应该有的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认真研究相关的文件。根据有关文件来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方法方面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侧重学生心理方面的感受、行为方面的训练,将这三者合为一体,更好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方法的单一僵化,也说明在课程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课程体系也需要完善。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的策略建议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真正贯彻教育部所发布的相关的文件和指导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次提出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通过构建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扩大工作覆盖面等。所以从高校的层面要重视这个课程的开设,在教师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的创新方面都要从制度方面加以完善,从而保证课程的开設为健康人才的培养发挥作用。高校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任课教师要明确课程性质和任务,真正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学生成长的“营养大餐”。

(一)重视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

在课程内容的构建当中,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将涉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学科发展的最新的内容融入教学的过程当中。特别是要从国家的大政方针指导思想方面,认识到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学生健康人格品质的塑造、积极的心态,都是他们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以及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努力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的品质。所以,教师要深刻领会这些精神,使课程建设做到与时俱进,为社会服务,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因为,本课程没有全国的统一教材,高校要把教材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组织力量,在搭建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课程教学内容、选取课程教学案例等方面做到精心细致,最大限度地将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学校、学生等生活、学习实际相结合。这样的一些举措,也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因此,课程建设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贴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为时代发展服务,才能让课程的教学内容案例选择得更加具有时代的特色和精神。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不重视教材内容的革新,一味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讲,一些与当前社会背景联系不够紧密的内容,大多就事论事讲一些经典的理论和心理学的起源,这样的课程内容太过于枯燥,没有把经典的理论和心理学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没有真正把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所以真正要吸引学生的参与,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还需要更好地结合相关的指导思想文件,做到与时俱进,做到内容的革新和方法的创新,真正带动起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打造出更加富有趣味的课堂,学生能够直接地把课堂所学用在自我分析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当中。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显现发挥的作用也更加直接。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把理论教学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有效结合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明确课程自身的定位,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之下来进行教学的设计。本课程一方面是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是要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因此,要将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将枯燥的理论转化为有温度的语言,易于学生接受。同时,还要积极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技术,通过有效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真正参与有所思考,有所实践,这样才能将课程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发挥出来。所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建设当中,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视角展现出独特的内心世界,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随着信息多媒体技术的革新,让学生进行在线学习,微信互动,以及拍摄心理微电影等形式,都可以很好地将学生们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也有助于教师及早地发现学生当中存在的心理动向,必要的时候及时地开展干预工作。

这一高校心理课程的开设要做到对学生的充分了解,这样才能让课程真正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的情绪,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机等,这些都有助于教师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抓住重点集中解决一些关键的共性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比较复杂的网络环境之下,学生们上网的时间比较多,接触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越来越明显,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也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功能,与思想政治课共同做好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念,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只有建设一支本领素质过硬、过强的教师专业队伍,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认同和喜爱,才能让课程发挥最基本的作用,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给学生进行心理基础知识的讲授,让他们树立健康的心理观念。另外,也可以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实践教学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适应。这必然要求专业课教师要打好基本功,并且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实际的行动,对于课程的内容要经常进行革新,对于教学的方法要经常进行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创新的氛围中培养积极创新的心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多年实践当中,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确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问题的存在也是非常明显的。高校心理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一般特点,明确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所需要完善培养的内容,围绕着学生这一中心来设计内容,并且改革形式,让学生在一种充分互动的氛围中,学习这门课程,心灵更加开放,自我认识更加准确,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郑凯航,杨翔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J].继续教育研究,2020(4).

[2]王东平.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20(12).

[3]肖丽.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及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學院学报,2020(8).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课程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