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在共同开放中联通中国和世界

2020-11-29 10:15|邹|喻
今日中国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博会进口世界

文 |邹 磊 图 |喻 捷

经过3年发展,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2020年11月4日,备受瞩目的第三届进博会在上海顺利开幕。在全球疫情形势严峻、世界经济持续下行、市场信心遭受重创的背景下,中国如期、安全、高效地在线下举办第三届进博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发出了推进全球共同开放的时代强音,重申了中国构建更加开放的新发展格局、积极助力世界经济复苏的立场主张,为动荡中的世界局势提供了积极预期,为困惑中的国际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进博会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为国际合作平台,进博会已成为中国主场外交的重要载体,展现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扩大了中国的“朋友圈”和影响力。随着中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博会对国内改革发展的溢出效应也日益显现。

一是高质量发展的机遇。进博会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平台,一批优质展品相继落地,许多参展企业纷纷加大在华投资,进一步融入中国市场和产业生态。它还有助于引导中国外贸企业加快开展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海外投资布局,促进贸易投资联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二是高品质生活的机遇。以举办进博会为契机,越来越多优质进口产品进入到中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了更好适应国内消费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跨国公司不仅加大了在华产品和品牌投放,还在主动开展从“在中国制造”向“为中国制造(定制)”的转型。不仅是在一线城市,许多内陆三四线城市也因进博会出现了消费升级趋势。

三是高水平开放的机遇。与举办进博会同步,中国持续降低进口制度性成本,48 小时送达的北美大龙虾、72 小时送达的新西兰鲜奶背后反映的正是中国的开放升级。围绕“展品变商品”,一批贸易便利化政策举措从“量身定做”到“复制推广”,进博会正成为集中展示中国制度型开放成果的重要窗口。

目前,中国既是全球最主要的生产基地,也是日益成为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消费市场,并呈现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的双重特征。这就要求中国更主动地扩大开放、扩大进口,更高效地配置和运筹全球资源,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市场加速国内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进程,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精心办好第三届进博会,不仅有助于中国稳定和扩大多元化进口渠道,深化与经贸伙伴的利益联系,还有助于推动跨国公司持续看多和加码中国市场,使中国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进程中占得先机和主动。第三届进博会总展览面积比第二届扩大近3 万平方米,世界 500 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回头率超过70%,有数百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进行“全球首发、中国首展”。不少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展示其首发产品,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全球科技、产业和消费的最新潮流。这既是中国市场强大吸引力的体现,也是中国市场持续增长壮大的动力。

持续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复杂挑战,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面对疫情催生的新一轮“逆全球化”思潮和行动,中国将继续高举开放、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各国纷纷取消或延期重大展会和赛事的背景下,如期、安全举办第三届进博会本身就意味着中国抗疫取得的重大成果,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现强大的中国力量和制度优势,展现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和潜力,更可以全面展现中国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与信心。

2020年11月4日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图为记者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闻中心观看开幕式的电视直播

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在于承诺,更在于行动。一年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进博会上宣布的扩大对外开放系列举措已经全面落实,中国在持续扩大进口、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化双多边和区域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不仅有力支撑了国内改革发展,更推动了世界经济。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也重申,“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新发展格局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为新时期中国持续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指明了方向,要求在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的同时,努力实现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和质量提升。例如,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中国从沿海开放为主向沿海、内陆、沿边全面开放转变,着力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更有效地利用外资和更主动地扩大进口,在稳定出口的同时稳妥推进对外投资,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和服务网络,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要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开放,加快电信、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要从向发达国家开放为主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步开放转变,实现中国出口市场多元化、进口来源多元化以及投资合作伙伴多元化等等。

以举办进博会为集中体现,中国扩大进口将覆盖到高端制造业、先进服务业、日用消费品、优质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等各个行业领域,这为各国提供了庞大、稳定、可持续的进口需求。

在第三届进博会上,高通庞伯特乒乓球机器人与体验者交手。图为全球首款支持“5G+AI”的机器人

在共同开放中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作为一项中国方案,进博会为全球共同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了中国力量。自2018年以来,进博会为广大参展企业搭建了进入中国市场的便捷平台,许多跨国公司迎来了在华产品销量快速增长、品牌价值快速提升、产品渠道快速下沉的“两升一降”新局面,有助于扩大全球投资贸易规模。值得关注的是,进博会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提供了扩大对华出口的绿色通道,改变了许多国家以欧美为主要出口对象的传统贸易路径。它的平台效应让小微企业、冷门展品、最小展位同样获得了大量的市场关注,有助于促进包容均衡普惠的经济全球化。同时,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为各方探讨世界经济前沿议题、加强经贸政策沟通提供了舞台,为及时了解中国对外开放新举措提供了窗口,有助于各方共同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计贡献智慧。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经过3年发展,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全球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均遭遇了断崖式下滑,本就增长乏力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全球化终结论”“脱钩论”等悲观论调此起彼伏。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主要的增长极,中国精心举办第三届进博会为稳定市场信心提供积极预期,为做大全球贸易增量和发展蛋糕提供动力引擎,为各方共同应对全球大变局提供交流对话平台,为世界经济寒冬增添一抹暖色、点亮一盏灯火,体现了负责任全球大国的使命与担当。

习近平主席呼吁,面对共同挑战,我们要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作为大国,中国率先示范,以身作则。举办进博会是中方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是以扩大本国市场开放为切入点,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搭建的包容性巨大的开放合作平台。以此为政策宣示,中国向世界明确承诺将持续扩大开放、扩大进口,“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在过去很长时期内,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主要在于其强大的工业生产和出口能力。未来,扩大进口、向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内需消费市场的巨大红利,同样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重大贡献。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拥有14 亿人口尤其是超过4 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在快速崛起。以举办进博会为集中体现,中国扩大进口将覆盖到高端制造业、先进服务业、日用消费品、优质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等各个行业领域,这为各国提供了庞大、稳定、可持续的进口需求。未来10年,中国累计商品进口额预计将超过22 万亿美元。对世界各国而言,这不仅有望创造可观的贸易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长期发展,更将创造出持续增长的就业岗位,切实改善和提高本国人民福利。

猜你喜欢
博会进口世界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孟加拉允许贸易商进口70万吨大米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进口食品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2016CFB餐博会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