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特肥、特种肥?再说腐植酸类肥料

2020-11-29 01:40曾宪成
腐植酸 2020年2期
关键词:土肥腐植酸特种

最近,特肥、特种肥又热飚起来了。下面来个说文解字。特肥者,特殊肥料、特种肥料、特别肥料等等,还有什么“特”吗?而特种肥,把字组拆开来看,应是特别和种类合起来的肥料。反观其问,究竟是什么事,需要特肥、特种肥呢?

一土一肥再强大,无外乎“腐植酸和化肥”这两大方面。大家知道,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有16~19种(Si是新增的大量元素,Na、Ni是新增的微量元素)[1]。化肥因为化学合成,属于植物“外供养分”。土壤“内供营养”来自“有机质-腐殖质-腐植酸”,即腐植酸是土壤肥力的“运转仓库”[2]。人类第一个土肥营养理论,源自“土壤腐殖质营养供给理论”[3]。工业提取的活化腐植酸与土壤腐植酸性质基本相同。一个内供(腐植酸)最大,一个外供(化肥)最大,新时代构筑“土肥和谐”,内外与共,一个也不能少。

有人把腐植酸类肥料,也叫特肥、特种肥料,这个不合适。直截了当,就叫腐植酸类肥料。1974年,国务院转发燃化部、农林部《关于积极试验、推广和发展腐植酸类肥料报告的通知》(国发〔1974〕110号)文件,腐植酸类肥料就有了国家名分。追溯到1786年,科学家揭示了动植物主要是植物残体经过不断分解、聚合形成腐植酸[4]。现在强调腐植酸集美肥料,基于“两个最大”“内外与共”“两机互补”,即“腐植酸营养效素+化学养分材料”合起来最美[5]。如果把腐植酸的内涵剖开来看,因为大小分子、因为官能团、因为活性水平等等,完全可以针对不同土壤习性和适应作物,定向开发种类多样的功能性专用肥料。

还有人把腐植酸类肥料叫做新型肥料,这个也不合适。诚如前言,国发〔1974〕110号文件已经命名。如今,除大化肥外,还没有看到有哪种肥料,比腐植酸类肥料更有国家力量。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讲,称之为“新认识到的肥料”是合适的。基于腐植酸物质的结构条件,深入开发功能性肥料大有作为。鼓励产品创新,突出创新成果,标明技术性能,通过标准化到达共识,完全没有必要冠以“特肥”“特种肥”的“桂冠”。即使确有突破性的创新成果,也没必要沽名钓誉。

让腐植酸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通过腐植酸类肥料构筑“土肥和谐”条件最好。由于历史原因,农民、农资经营者,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普遍较低。不妨要问,特肥、特种肥料,是一时之兴呢?还是“特殊期”过了就不用了呢?古人言,欺人不欺理,如今种植与经营者的科技和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难道就不怕他们诟骂吗?!纵观人类社会,无不真心实意地服务农业。农业是有情怀的产业。我们的农民、我们的土地,才是我们真正的“衣食父母”。我们不能借着化肥转型,硬要打开肥料的“潘多拉盒子”,那欺辱的可是“衣食父母”啊!

看肥料,椅子得坐端正。一个是土壤内供最大——腐植酸,工业激活、自觉反哺;一个是植物外供养分最大——化肥,人工合成、科学组配。供给土壤和植物,除了“两个最大”外,还有比他俩更特殊的吗?我们一定要执好“内外与共”的两只手。就像人体构造一样,内五脏六腑、外七窍皮毛,体貌一旦形成就变不了。当然,还得哺育好。如果再变,那就得“化妆”了,待卸完妆还是原来那个样子。那么,特肥、特种肥还要特到哪儿呢?!如果是小范围搞特殊,那就另当别论啦。

猜你喜欢
土肥腐植酸特种
读《地质学大意》(1915)“腐植酸”用“植”字开“眼目”
虎行之道 专利风高
——1月国内108项腐植酸专利授权发布
特种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中的应用专刊
牛!这家浙江本土料企19年专注特种板块,2021年增量50%
2021年腐植酸文献检索
土肥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型地面特种机器人初露锋芒
普及土肥适用技术完善农业绿色发展
邯郸新兴特种管材有限公司
浅谈农业生产中土肥技术推广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