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职能使命 砥砺胜战本领 不断开创新时代练兵备战工作新局面

2020-11-30 14:34丁来富
国防 2020年3期
关键词:练兵军事训练官兵

丁来富

内容提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对于部队官兵来说,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政治过硬与本领高强的内在统一,全面把握军事保底与能力托底的辩证关系,牢记职能使命、砥砺胜战本领,不断开创新时代练兵备战工作新局面。一要坚持党委统训,进一步强化中心居中的政治摆位;二要坚持按纲施训,进一步立起依法治训的法治遵循;三要坚持专攻精训,进一步提升应急应战的能力底数;四要坚持创新促训,进一步推动改革转型的效能迭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①《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 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载《解放军报》,2019-11-01。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对于部队官兵来说,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政治过硬与本领高强的内在统一,全面把握军事保底与能力托底的辩证关系,以使命牵引军事训练,以训练提升能力素质,不断开创新时代练兵备战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党委统训,进一步强化中心居中的政治摆位

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部队能否做到聚焦备战打仗、突出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关键在各级党委的引领作用能否发挥得好。因此,必须坚持党委统训,切实强化军事训练的中心地位。

一要统揽全局,把正训的方向。要坚持强军思想引领。持续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官兵头脑、统一思想认识,推动习主席关于实战化训练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决策、进制度、进规章,真正转化为部队训练的思维方法、落实依据、检验标准,鲜明立起根本指导、凝聚练兵意志。要坚持主责主业主抓。充分发挥党委务战职能,严格落实议战议训等基本制度,研判敌情态势、分析训练形势、筹谋发展大势,强化党委对重大演训任务的研究筹划和总体把控,努力构建谋战抓训“中军帐”。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党委班子应自觉做到以上率下、积极研训,一线组训、常态参训,提升能力、感召部队,带头回答好“胜战之问”“价值叩问”“本领拷问”,以实际行动掌握话语权、确立领导权。

二要统控力量,凝聚训的合力。要始终保持思想警醒。持续深化“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活动,加强形势战备和职能使命教育,强化打仗意识、归正工作重心,推动各项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力、为提高战斗力服务。要始终紧盯短板弱项。把训练上的矛盾点作为战斗力建设的增长点,强化问题意识,指导机关各部门分工协作,切实把影响训练质效的症结找准、措施定细、整改抓实。要牢固树立抓训导向。用人上坚持“军事训练成绩达不到优良一票否决”,奖励上坚持“奖励指标70%以上用于军事训练”,持续浓厚“谋战有功、练战有位、能战有为”氛围。

三要统筹资源,强固训的保障。要大力推进规划落实。规划既是发展的“大图景”,也是行动的“铁规矩”,各级党委必须强化任务意识、责任意识,突出整体效益、突出推进效率、突出解决问题、突出使命担当,确保规划任务高质高效落地落实。要大力优化现有资源。着眼满足开展战术训练、互为条件训练、新型力量训练需要,拓展升级现有训练场地、训练设施功能,充分挖掘使用潜力,力求使现有训练资源能够发挥综合效益。要大力完善训保条件。经费投向、建设重点上坚持“训用先建、以训为先”,加强模拟仿真、导调组训、教范教令等建设,确保训有设施、训有器材、训有教材,切实打造实战练兵坚强后盾。

二、坚持按纲施训,进一步立起依法治训的法治遵循

越是实战化,越要法治化。军事训练法规作为练兵经验的总结、改革重塑的结晶、依法治训的依托,其落实的程度决定实战化训练推进的深度。因此,必须严格落实军事训练法规制度,牢固确立依法治训的法治遵循。

一要把“依法治训”的意识强起来。采取多种形式经常组织训练法规宣讲学习,介绍颁发和执行训练法规的意义,讲解法规内容,增强官兵依法施训的自觉性。深刻理解把握训练法规的内涵精髓,把训什么、怎么训、谁来训、训到什么标准等问题学深悟透,推动军事训练步入法制化轨道。高度重视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意识培育,普遍开展“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活动,坚持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筹划指导训练,确保各项训练指令畅通无阻、实战化训练要求落实到位,实现领导决策、机关指导、基层运行3个层面同频共振。

二要把“依法抓训”的措施硬起来。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不执行就会变成“稻草人”“纸老虎”。要依法管控训练落实。紧盯人员、内容、时间、质量“四落实”要求,科学制订计划、破解工训矛盾、防止“五多”冲击;建立正规有序的训练运行机制,切实把各个层级、每类对象训全训实训到位,全面、扎实筑牢胜战根基。要依法调控训练质效。遵循信息化条件下训练规律,坚持实战标准与科学组训相一致,积极探索实训方法、科学构建训练体系、合理优化组训流程,不断增强军事训练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要依法严控训练标准,坚持聚焦打仗、以战领训,按照作战能力确立训练标准,把核心能力指标细化为时间、精度、动作、方法、保障等具体标准,作为谋训、抓训、评训的依据,确保训练的“指挥棒”精准对表战场的“需求单”。

三要把“依法督训”的制度严起来。开展军事训练督察是高标准完成训练任务的纪律支撑,监督越严格、压力传导越有效,责任就越明确、练兵动力就越充足。要统筹监察督察力量。针对基层部队作战能力生成链条长、伴随保障要素多等实际,立足编制规模、发动可控力量,构建参谋部牵头、纪委成员兼职、机关部门参与的督察力量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系统联动的整体态势。要突出监察督察重点。导向上以解决问题为主、对象上以首长机关为主、方式上以跟训跟演为主、内容上以训风演风考风为主,切实抓住重点部位、突出关键环节、强化督察效果,着力培塑训练领域新风正气。要严格监察督察执纪。对于训练内容不落实假落实、问题整改不严肃不彻底等问题,该通报的通报、该批评的批评、该曝光的曝光,切实形成压力、产生触动,确保监察成果最大限度地向战斗力转化。

三、坚持专攻精训,进一步提升应急应战的能力底数

强军必兴训,实战先实训。实战化训练关键在于“实”,必须始终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紧盯强敌对手、创设实战环境,从难从严摔打磨炼部队,不断提升部队应急应战的能力底数。

一要瞄准强敌对手,抬高训练“基准点”。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然要具备抗击强敌、制衡强敌的真本领。要研究强敌。瞄准强敌去练兵,比肩强敌去准备,制胜强敌去谋划,精研行动特点、探究胜战机理、找准制衡手段,努力做未来战争的主导者。要借鉴强敌。树立开放思维,开拓全球视野,积极吸收借鉴外军训练模式和实战经验,不拘一格、为我所用,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向好转变。要超越强敌。针对强敌对手在作战体系、作战手段等方面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立足现有条件和装备,科学规划训练内容,灵活采取训练方式,努力利用优势以长制短、以能击不能。

二要构设实战条件,浓厚演训“硝烟味”。演训条件发挥着“战场磨刀石”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实战化训练条件构设,确保每场演训有复杂电磁环境作背景、有“伤亡风险”作触动、有联合体系作支撑,坚决打破单一场地、和平环境的传统套路,摆脱预设对手、纸上谈兵的惯性思维。要让官兵在长途机动、陌生地域、复杂环境、极端天气等接近实战环境中,闻到硝烟味、听到爆炸声,依案训、复合训、连贯训、联合训,练技能、练战术、练协同、练指挥,全面锻造官兵战场适应能力、制胜打赢能力。

三要培塑血性豪情,砥砺官兵“精气神”。未来战场,不仅仅是武器的对抗、智慧的碰撞,更是战斗员精神意志和血性勇气的较量。因此,必须注重培塑官兵血性胆气、强化官兵战斗豪情。要以苦训严训锤炼血性、比武竞赛迸发血性、荣誉激励涵养血性、心理训练强固血性,自觉砥砺豪气、锐气、霸气,坚决戒除娇气、奢气、暮气,真正把官兵培养成为当兵不怕苦、训练不怕累、打仗不怕死的“小老虎”,把部队建设成随时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的“刀尖子”。

四、坚持创新促训,进一步推动改革转型的效能迭代

创新是军事领域的永恒主题,是军队保持生机活力的不竭源泉。军事训练作为军事领域最重要、最生动的实践活动,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创新训练思维方式、改进训练方式方法,不断推动新时代军事训练转型发展。

一要转变思维理念,激荡训法创新的“源头活水”。训练是战争的“预实践”,训法是战法的“前奏曲”。各级抓军事训练,必须摆脱思维定势、防止思想僵化。要着眼抢占制高点、突破障碍点、找准着力点,强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战理念,用辨证的眼光审视过去的战例、用联系实际的方法研究最新的战术、用创新求变的思维探索行之有效的训法,围绕新体制、新编制、新任务、新装备,大胆创新军事训练的体制、内容、考核、保障等,不断拉近训练场与战场的距离,实现训练实践与打仗标准的高度契合。

二要深入练兵一线,打造群众创新的人才方阵。基层官兵是训练实践最直接的参与者,是战斗力建设的主体。要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官兵首创精神,鼓励大家进行训练创新、技术革新,广泛开展训练尖子和标兵能手评比活动,激发官兵创新活力。围绕训练领域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主动听取官兵意见,引导官兵集智攻关,总结提炼练兵一线中显现的创新因子,推广运用群策群力下形成的创新成果,使基层官兵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成效得到肯定,努力在推动训练创新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以人才队伍建设强固训练创新坚实基础,打造训练创新生动局面。

三要前瞻时代发展,提升军事训练的科技含量。贯彻科技兴军战略、提高科技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是提升军事训练质量、增强练兵备战效能的必然选择。要坚持需求牵引。着眼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使科技创新同部队建设发展接好轨、对好焦,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推动武器装备体系化、智能化、实战化运用,依托5G网络为“智能演训”“智能后勤”“智慧军营”服务,推动军事智能的深化应用,加紧在一些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要突出新质战力。着眼“共性+特性”要求,按照作战要素和战略方向体系设计,加大侦察情报、特种破袭、立体突击、网电对抗等新型作战力量训练比重,倡导用网络、用系统、用数据研练打仗,加速推进传统训练模式向信息化训练模式整体转型。要加强军地结合。着眼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双轮驱动”,加强与地方政府、智库高校、军工集团合作,拓展军地结合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手段,完善军地协作机制,切实做到军地联合推动军事训练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练兵军事训练官兵
练兵比武砺精兵
借助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构建网络化模拟军事训练体系
雪野练兵
地方高职学生军事训练组训模式创新构想初探
思政课,课堂怎样“萌”起来——因为课前“大练兵”
孙武练兵
抓好学员课外常态化军事训练的思考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