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结合路径研究*

2020-11-30 20:28
法制博览 2020年29期
关键词:群众基层文化

张 羽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一、德孝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涵

“德”,五千年中华文明一直把“德”当做作为文明的标准,当做社会的一种行为典范和伦理标准。从“四书五经”,到《史记》,再到《周书》、《康熙字典》都反复提到“德”,从这些典故中总结“德”就是指:内在的情感、信念,在人伦上具体指人的品德或本性。在《孝经》中有“孝,德之本也”,即说孝顺、效忠是德行的根本,是由“孝”引发的种种善行。德孝文化就是以德行和孝道为核心的文化。

在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治理”理念。虽有一字之差,却体现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在治国方略上的重大转变。社会治理更侧重政府与社会协调共治的过程,是社会管理的创新性发展,目标是使公共利益实现最大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强调通过政府引导,组织最广泛群体参与,建立健全法制保障,持续优化社会协作体系的“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将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工作重心,优化改进现有的社会治理制度。“基层”的宏观是指社会分布最为广泛的与普通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地方,其范围一般意义上讲即“县(区)级以下地区。主要由农村地区构成,也包括县级城市的街道社区和郊区。不仅涵盖了县级以下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营私营企业,也包括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小规模社会群体”。基层社会就是国家的重要细胞和组成部分,其治理状况的好坏程度直接反映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上。要想逐步优化社会治理发展,最需要聚焦的地方就在基层,困难最多也在基层。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的大背景下,只有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在坚持社会公平的原则下,推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捋顺社会关系,化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充分享受社会经济变革的红利,基层社会才能稳固,进而才能保证基层社会治理有序开展。

二、德孝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

首先,德孝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二者具有高度重合性。其主要表现为二者能持续为彼此提供支持和保障,循环推进。德孝文化的传承依靠基层社会治理的行动支撑,基层社会治理的开展又依靠德孝文化的全力协同。而且德孝文化和基层社会治理这两方面工作,都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如果可以保证二者之间充分协作,确保良性循环,就可以实现最佳效能。其次,德孝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二者具有互补性。德孝文化是从传统文化角度对现代社会的整体文化状况进行改善,基层社会治理是在基层社会中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社会管理。面对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德孝文化就可以发挥优势,利用对文化状况的牵引和改善,对社会治理工作中的问题适时进行化解。

三、德孝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结合路径

(一)德孝文化与基层社会教育的结合

德孝文化汇聚着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被广泛的人民群众所认同接受。实现德孝文化的教育手段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不同人群展开有关的德孝教育活动,全覆盖全方位地注入所有人民群众:第一,针对基层党政机关开展德孝单位创建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清正廉洁、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活动。党员干部处处都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单位的党员干部在德孝文化教育上的标杆作用会更为直接的影响基层社会发展运行。党员干部做到廉洁从政,人民群众就支持,政令就能畅通,社会就能稳定。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针对基层群众开展德孝家庭创建活动,对基层群众进行“诚孝俭勤”的教育活动。基层群众是德孝文化教育的最大群体,也是根本群体。基层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变,各类文化在基层社会中不断更迭,基层社会文化阵地若没有先进文化指引,必然会被其它文化所占据。因此推进基层社会德孝文化教育十分必要。第三,针对基层学校开展德孝学校创建活动,对师生进行“德才兼备”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的基石即立德树人,培养德智健全的学生是立身之本。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标准、优秀人格标准的学生,帮助学生在人生关键阶段正确树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制定行之有效的德孝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校风建设有重要作用。第四,针对基层企业开展德孝企业创建活动,对企业和员工进行“诚信守法”的教育活动。当下社会仍有部分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中,抛弃了道德约束和社会使命,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污染环境、设计消费骗局欺骗消费者等,究其原因除了管理不善、机制不健全,其根源还是在人心出了问题。德孝教育在企业的开展不仅能够强化企业对道德的重视,也能够建立起基层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二)德孝文化与基层社会移风易俗的结合

荀子认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打动人心,使人向善。通过音乐等文化活动的发展,可以让社会治理更加顺畅,人民生活更加和睦。基层社会多年沉淀的旧风俗深刻影响着基层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将德孝文化与移风易俗相结合,发挥正向引导作用。第一,树典型领新风。德孝文化与各级教育之中,树立示范典型,评选德孝单位、家庭、学校、企业等,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力度,积极在各行各业开展各类德孝典型个人、组织的评选,树立各类德孝榜样,比如德孝先进个人、德孝优秀组织等。同时加强对先进典型进行及时、隆重表彰,通过德孝文化讲堂等方式宣传好优秀事迹。第二,丰富基层社会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节日、活动等实践强化德孝文化深入人心。在精神文化生活上要鼓励民俗活动,一些基层地区已经开展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活动,比如端午赛龙舟、元宵灯谜会等等,这类活动都反映出民间的智慧和情结。第三,重视家训家规家风建设。家训家规家风是一个家族在其历史”小气候”中,不断归纳形成的优秀文化传承,通过有效建设和发扬能够影响到基层社会其他成员,推动基层社会形成良好风气。

(三)德孝文化与基层社会文化建设的结合

基层社会的文化建设应特别注重德孝文化的合理结合。第一,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发扬和传承。因为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都是故人故事思想的见证,载负着强烈的道德力量,可以通过设立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第二,基层文化建设中注入德孝元素,例如在景区、广场、园林等公共区域建设富有德孝文化气息的建筑(比如雕塑、碑刻等)。同时要注意突出当地文化的特色,利用德孝文化反过来促进当地文化特色的传承和弘扬。基层群众根植于基层,最能够表现出朴实的基层群众的火热生活。第三,有效抵制和打击有悖德孝文化精神的现象,加强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规范商业活动,净化社会环境,尤其对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现象进行严厉打击。

(四)德孝文化与基层社会组织保障机制的结合

从改革开放到如今,我国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矛盾,比如重物质轻文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对于传承和弘扬德孝文化,需加强基层社会组织保障机制,使得两者顺利发展共推社会和谐。第一,建立德孝文化基层组织机制,具体落实德孝文化方面各类工作,诸如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社会实践等,并发挥基层各组织力量齐力并进,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群众主体的德孝文化建设机制。第二,加强德孝文化制度保障,基层政府结合具体实际情况,颁布有关德孝文化建设的文件,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德治的制定和执行力度。第三,经费保障到位,基层地方政府对德孝文化建设给予经费保障,明确各机关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对德孝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投入,政府给予一定的税收政策。

猜你喜欢
群众基层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