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方言的“BA巴A”及其语法化

2020-11-30 02:49姜珍婷
华中学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化构式形容词

姜珍婷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学院/梅山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娄底,417000)

“新化属于湖南省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资水中游,雪峰山东南麓。东与涟源、冷水江市交界,南与新邵、隆回县为邻,西与溆浦县接壤,北与安化县毗连。新化建县始于宋代……建县后,宋王朝诏谕江西大批移民至新化,随后定居下来,而境内瑶族大都移居西北、西南一带的崇山峻岭之中。由于新化县在历史上经历了民族离合、移民迁入等变迁,故县内方言情况十分复杂,颇为独特。”[1]

在新化方言中,多样化的重叠式是其显著的语法特征。这些重叠构式,就其音节数量而言,有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三种,就其词类分布而言,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中均有分布,尤以形容词和动词的重叠样式最多,结构最复杂,表意最丰富,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语言现象。在新化方言众多的形容词重叠式中,BA巴A式是一种最为凸显的重叠样式,其构形形式丰富,句法功能多样,主观情态性较强,使用频度极高,从结构形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等角度对其发展动态进行推演,对理清汉语修辞和语法之间的联系及其演变规律具有一定价值。

一、“BA巴A”的结构形式

BA巴A式不只在新化方言中存在,在其邻近县市,如涟源、新邵、安化等县市方言中都有类似的重叠式。尽管新化方言中的BA巴A式在语音上与邻近县市存在明显差异,但在构形方式和句法功能上还是大体相同。下面,我们对BA巴A式进行结构考察。分析之前,首先示例如下:

(1)箽高巴高 箽大巴大 箽粗巴粗 箽厚巴厚

箽深巴深 箽长巴长 箽宽巴宽

(2)稀散巴散 焦干巴干 挤密巴密 漆黑巴黑

梆硬巴硬 铁紧巴紧 劈陡巴陡 苦咸巴咸

(3)好远巴远 好辣巴辣 好傻巴傻 好快巴快

好深巴深 好丑巴丑 好早巴早 好亮巴亮

之所以把BA巴A式分为三组进行呈示,主要是因为BA巴A重叠式在大同中有小异。在此,根据“异”的情况把它分为三组,根据示例可以发现,BA巴A式中实际存在三种变式,第一种B为“箽”,我们称之为箽A巴A。第二种B的选用跟A密切相关,它往往与A构成一个摹状的形容词,根据沈家煊(2011)的说法这是形容词的双音化,是一种“准重叠”[2]手段,作用是使属性词增强摹状性。在此,我们称之为bA巴A。第三种因B均为“好”,我们称之为好A巴A。“好”在此为程度副词,其语义为“很”。BA巴A中除了B存在差异外,A的情况也略有差异,虽然此构式中的A都必须为单音节形容词,但箽A巴A中的A只能是表示空间维度的正极形容词,bA巴A中的A一般由具象性形容词充当,带抽象感的形容词不能进入此构式。而好A巴A则对A没有额外的要求,基本上所有的单音节形容词都可以进入这个构式。在BA巴A重叠式中还有一个被虚化了的中缀“巴”,“巴”不论BA的情况如何,它的位置不变,始终夹在两个A中间,使得整个构式的音步为22即BA/巴A。正是因为这个“巴”的存在让BA巴A重叠式成为一个四字格,四字格的重叠形式在新化方言中是极多的,刘青松(2005)在他的《新化方言形容词的构形》中就概括了七种:AABB、bbAA、bAbA、bA巴A、A闹A屎、A更A脑、A山A里[3]。尹钟宏(2005)《娄底方言重叠式的构成形式及特征》还追加了一种A起A起式[4]。总之,四字格的重叠构式远远多于其他重叠形式。四字格的大量存在是汉民族对对称美追求的产物,这种审美观在新化方言中体现得尤为鲜明。BA巴A四字中“巴”字是个衬音,没有实在的意义,纯粹是为了凑足四个音节而进行的添加。BA巴A的音步模式虽然是22式,但其节律模式却是121式,即第一个音节必须读成重音,且拉得较长。“巴”保持常调。三种结构的音强模式均可描述为“重轻重”式。

以上从音节、语义、语法三个方面详细考察了BA巴A式的结构特点及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BA巴A式是一个以属性形容词为主体的无基式四字格重叠式。

二、“BA巴A”的功能语义

(一)“BA巴A”的语法功能

形容词重叠的语法功能,据朱景松(2003)研究,“形容词重叠式主要分布在状语、定语、谓语、补语四种句法位置,重叠式基本不作主语、宾语。作状语和定语的用例占全部重叠用例的86.35%”[5]。新化方言中的BA巴A式的语法功能基本符合朱景松的结论,但还是存在差异。其主要区别是BA巴A式作谓、定、补的分布基本上是均衡的,但作状语的情况处于劣势。通过调查分析显示,BA巴A式的语法功能如下:

Ⅰ作谓语如:

(1)对面那个人箽高巴高咯。

(2)你炒的葛个菜焦干巴干咯。

(3)我真是好傻巴傻咯咧。

Ⅱ作定语如:

(4)林妹唧拿了个箽大巴大咯萝卜给我。

(5)咯个漆黑巴黑咯夜里我可不敢出门。

(6)咯次检查,好多巴多的人都发现有问题。

Ⅲ作补语如:

(7)隔壁老李把恩个井挖得箽深巴深咧。

(8)昨夜里落了雪,地下已经被冻得梆硬巴硬了。

(9)黎驼子娶了个老婆真个是长得好丑巴丑咧。

Ⅳ作状语如:

(10)冬天来哩,我哩老人家要箽厚巴厚咯穿哒才要得。

(11)葛个懒鬼咧,为了打牌,把田里的咯秧苗稀散巴散咯插几根在恩那咧。

(12)老师布置咯作业,他好快巴快咯做完哩。

鉴于篇幅的原因,我们不能呈示所有的语例,但通过统计显示,在所收集的含有BA巴A式的1000个语句中,除掉重复的95个,BA巴A作谓语的有237例占26.2%,作定语的有291例占32.2%,作补语的有298例占32.9%,作状语的有79例占8.7%。如下表所示:

语法功能分布情况 谓语定语补语状语数量23729129879比例26.2%32.2%32.9%8.7%

(二)“BA巴A”的语法意义

关于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王力把形容词重叠式称为“绘景法”,“绘景法是要使所陈述的情景历历如绘”[6]。吕叔湘把形容词重叠式称为“生动形式”[7]。朱德熙把形容词重叠式归入“状态范畴”[8]。汪如东(2002)通过对各种类型的语言综合比较得出,各种语言中重叠式表示的核心意义多为遍指、复数、重复、惯常行为、持续、形状的增长、强度的增加等。“汉语各词类的重叠在意义上包含量的观念,即一种浮现形式—意义的匹配,形式元素的重复出现以‘图样类象’(diagrammatically iconic)的方式对应于意义元素的复现。”[9]诚如上述方家所述,经过对新化话BA巴A式语料的深入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下列语法意义:

1.增加强度

BA巴A式中好A巴A的“好”是程度副词,其语义为“很”“非常”,以程度副词“好”来修饰“A”已起到加深“A”的程度的作用。“巴”作为一个词缀衬在中间,延长了听者的感受时间。感受的时间越长,对对象的感知度也就越高;因此,中缀“巴”除了音节的协调作用外还具有加强语义的作用。而后一个“A”的叠加则以形式元素的重复对应了意义元素的复现,无疑再一次起到了加强语义的作用。据此,单音节属性形容词“A”重叠成四字格BA巴A,其语义经过了三次主观性的加强、夸大。

2.描摹情状

箽A巴A的“箽A”和bA巴A中的“bA”是一种准重叠,箽A巴A的“箽”根据《类编》和《集韵》的释义均为“箽,竹器。一曰竹名”。竹,在新化是一种常见植物,竹器亦是一种家用器皿,新化的先民们很自然地选用了箽竹这种形体高大的植物作为始源域来映射其他具有相同性状的事物,起到的表达作用当然是使描摹对象具体可感。bA巴A的b则根据A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叠加。但不管怎样,通过b的叠加,A的情状均会更加生动、形象、细腻。如冰凉巴凉、滚热巴热这是新化方言中相对应的一组bA巴A,冰凉是一个暗含了比喻格的叠词,用冰来描摹凉的程度,而滚热则是以滚这一富动态的词来状热潮的翻滚态。在新化方言中,颜色词嵌入此种构式是比较多的,几乎每一种颜色都可以进入其中,如血红巴红、皎白巴白、煎黄巴黄、墨黑巴黑、郁青巴青等。而通过bA的准叠加,颜色的色感更加鲜明、色相更加具体。bA巴A式的描摹主要通过bA实现,而A的叠加只是起到了加深程度的作用,bA实现描摹的手段主要有:

Ⅰ.比喻绘形,在许多bA巴A式的bA词中含有比喻的修辞格,如:

(13)他屋里的龙头铁紧巴紧咯,何哩打也打不开。

(14)你的手凌凉巴凉咯,莫来摸我。

例(13)用铁来喻紧,从而化抽象为形象,把紧的程度显露出来。例(14)以冰凌来喻凉,用具体可感的实物描摹出了凉的状态。类似的词还有飞快巴快、墨黑巴黑、梆硬巴硬等。

Ⅱ.以动写静,事物的性状不管有多鲜活,说到底还是一种静态,但为了把这种形状表现得更充分、更显豁。新化方言bA巴A式的许多bA都采用了以动写静的方法,如:

(15)葛条路倒是可以拉直巴直通到邵阳去咯。

(16)去年冬天的冰冻,把土冻得刨松巴松咯哩。

例(15)中“拉”是动词,用“拉”来写直的程度,有多直呢,有拉着那么直。在此,用动作来描摹事物的状态无疑起到了化无形为有形,变可视为可感的作用。例(16)中“刨”也是动词,挖掘义,土地有多松散呢,像经过刨挖一样。类似的词还有挤密巴密、捞轻巴轻、浇湿巴湿等。

实际上,比喻绘形和以动写静这两种描摹手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常常交融在一起,特别在以动写静中往往蕴含了比喻手法。

以上对新化方言的BA巴A式从语法的角度进行了考察,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构式通过BA的准重叠和中缀“巴”的间隔重叠后,变成了一个可以在句子当中充当谓语、定语、补语、状语的状态形容词。通过重叠,增加了其语义的强度、摹状的形象性和动态感。

三、“BA巴A”的语法化

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BA巴A式的三种变式,简要地分析了这三种变式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让我们发现了它们分布的不均衡,并能据此推演其发展进程。

(一)第一阶段:箽A巴A

通过语料的整理和对比发现,在新化方言中,箽A巴A是一个可以穷尽的项,除了表示空间维度的正极形容词——高、大、长、深、厚、粗、宽外,其他的形容词都不能进入此变式。也就是说,由此变式产生的形容词数目是极其有限的,具有封闭性。而在语言系统中,语法构式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在功能上的能产性,即由这一个构式能衍生出无数的词,箽A巴A式显然不具备这个特点。排除了箽A巴A式作为语法构式的可能性,接下来我们要求证的是:它是一个修辞构式吗?修辞构式的产生都会源于某个特殊情境的触动,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如2009年流行的修辞构式“被xx”和2010年流行的“让xx飞”,我们都可以从它们产生的最初情境了解到它们的修辞动因,从而确立它们作为修辞构式的理据。但因为时代的久远,我们显然无法再追寻到箽A巴A式的始发机制,只能从它们现有的形式和语义特征去进行分析、论证。首先,就箽A巴A式的语义特征而言,箽A是一个典型的隐喻。“箽”作为南方一种古老而常见的植物,是新化先民认知世界中一个较早熟悉而又易于理解的东西,因此,很容易以它为源域来理解另一不熟悉而又较难理解的事物,据此,箽A系列词在新化方言中产生的时间应该是比较早的。除此之外,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过,箽A巴A式中的A均为表示空间维度的正极形容词,空间维度词是对具有一定形状的事物的特定部位或部分所占据的空间的量进行说明的词语。而空间概念,体验哲学认为,是人类认知中比较凸显的对象。根据莱考夫的观点,人类在最初认识世界的时候,是从自身在空间环境中的位置和运动开始的,通过自己和外界事物的上下、前后、里外、远近、中心和边缘的关系来表达对事物的认识;而且,这些空间关系在概念意义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据此,我们可以再次论证箽A词系在新化方言中产生的时间应该较早。而箽A巴A的出现则应是源于某次对某个箽A的临时性使用,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使得当时的人们又用与A同属表示空间维度正极形容词的其他词框填了此构式。这样,BA巴A的早期形态箽A巴A式系列词就产生了。鉴于箽A巴A式还处于BA巴A式产生的初期,它还具有强烈的象似性,这种象似性使得此构式强烈排斥其他性状的形容词加入。这一点,恰合了“让xx飞”的发展过程,“让xx飞”的产生源于《让子弹飞》电影的热映,很快,以此为构式,“让xx飞”开始流行起来。但在此构式流行的早期,能进入该构式的“xx”还是与子弹一样具有能飞属性的具体名词,后来其他属性的名词才逐渐进入,且遵循一个与子弹属性越来越远的发展轨迹行进,直至抽象名词都能进入“让xx飞”进行框填,进而使“让xx飞”成为流行语。BA巴A的发展也恰巧如此。经过上述考察和类比分析,箽A巴A应该是BA巴A式的早期形态,尚带有强烈的修辞色彩。

(二)第二阶段:bA巴A

新型重叠式箽A巴A的出现,让新化方言多了一种新的构词形式,但它的选择性,却使得它不能自足,这种不自足性与语言的指称和描述功能是相背离的。因此,从不自足走向自足是它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其他表性形容词的大量存在使得这一点成为可能。箽A巴A式强烈的象似性使它具有了封闭性,要打破它的封闭性就必须要改变这一构式的某些元素,而在这一构式中A本来已是一个可变的项,巴只是一个表音的中缀,均不具改变的意义,于是箽成了一个最好突破的环节。以箽A巴A为模本,人们在言语活动中不断创制了众多富于表现力的bA巴A。bA巴A式较之箽A巴A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更多的属性形容词能够进入这个构式,这正是语言形式发展的必然历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丰富,bA巴A以bA的多变性和丰富的表义性体现出它作为BA巴A第二阶段的特点。这也恰合了发生学对语言的理解,洪特堡认为“语言就其真实的本质来看,是某种连续的,每时每刻都在向前发展的事物”。他指出:“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精神不断重复的活动”[10]。而bA巴A式中b的创造性和表现力正好体现了它对箽A巴A的突破和发展。然而,也正是b的多变性导致了它的局限性,在我们的语言中不是任何属性都可以进行直接描摹的,这样,bA巴A式还是存在不能自足的情况,另外,b的多变性还让此构式存在不稳定的特点,也不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也就是说BA巴A的语法化进程在bA巴A阶段尚未完成,因此,BA巴A还需继续向前发展。

(三)第三阶段:好A巴A

BA巴A要达到的最终阶段当然是让B稳定,以使整个结构单一化,在单一化的同时扩大它的可容度,以便让所有的属性形容词都能进入这个构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法构式在数量上的封闭性和功能上的能产性,使它以尽可能少的形式去承载最多的内容。在新化方言中,“好”是一个高频的程度副词,几乎可以跟任意性质形容词进行组合,如“好高”“好矮”“好丑”“好美”“好凉快”“好热闹”“好胆小”等,显然,“好”这个程度副词与属性形容词组合的无限性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在BA巴A式的发展过程中,最终选择了“好”这个程度副词作为它的定型形式,于是好A巴A因此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法构式,在语法化的过程中,它也在实现着自己的主观化,那就是与此构式同在的语义的加强和夸张。

四、余论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BA巴A式三种变式虽然是同时并存在新化方言中,但它们的使用者还是具有年龄层次的差异性,大致而言,箽A巴A式的使用者以老年人居多,BA巴A式则老中青都有,但年轻人更倾向于选用好A巴A式。当问及为什么不选用箽A巴A式时,年轻人的回答是,这样的表达太土了。也就是说,BA巴A式分布的不均衡不只体现在数量的差异上,还体现在使用人群的差异上,根据使用者的年龄,我们已经能初步看出它们在方言中呈现出层次的堆积,而正是通过这种时间的层次,以及它们各自呈现的特点让我们能大致推衍出它们的发展历程,并希望借此一斑去探究修辞到语法的发展脉络。

注释:

[1] 刘青松:《新化方言形容词的构形》,《中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第802页。

[2] 沈家煊:《从韵律结构看形容词》,《汉语学习》2011年第3期,第8页。

[3] 刘青松:《新化方言形容词的构形》,《中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第803页。

[4] 尹钟宏:《娄底方言重叠式的构成形式及特征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第96页。

[5] 朱景松:《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语文研究》2003年第3期,第12页。

[6]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365页。

[7] 朱景松:《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语文研究》2003年第3期,第9页。

[8]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3页。

[9] 汪如东:《汉语重叠的语法意义和修辞意义》,《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第1期,第31页。

[10] [德]威廉·冯·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5页。

猜你喜欢
新化构式形容词
威胁构式“你敢VP”研究
新化三合汤
认识形容词
新化山歌的传承与开发初探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汉语口语常用构式哈译研究
形容词
“就/才”进程—评价构式的认知修辞分析
戈新化:让农村变成吸引人才的“凤凰窝”
让青春在广阔的农村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