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校园” 的绘画

2020-11-30 09:14
工业设计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画画美的色彩

写在前面:

在2020年的春天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近半年的 “在家”生活之后,我们重新回到学校!回到半年前生活的环境里,物质环境依然照旧。但我们的心里确是不一样了,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更加珍视人与人在一起的亲情和友情,更加重视自然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我们用自己领悟到的思想和画笔创作出属于自己在这一刻要留住的念想,希望在这个展览中的念想也能对您有共鸣和作用。感谢艺术与我们相伴!

学术主持:古棕

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表达重返校园欣喜之情的普通展览,但随着展览筹备的进行,我意识到,原来我所期待的“普通”,竟然如此“不普通”。好友结伴,切磋新作,师生同行,畅谈人生,何其幸甚,何其快哉!很难想象,自己到这把年纪,才真正体会到,一幅画、一首歌、一台舞蹈、一部影片——艺术的纯粹的存在,会这样值得留恋。我打心眼里想说:画画的人是美的,看画的人也是美的,有艺术分享的日子,才是人过的日子。后现代也罢,解构也罢,文化批判也罢,审丑也罢,此刻都抛到了脑后,我只想敬一杯给热爱艺术的人们,然后学着做个好人,去做对的事情、美的事情。

总策划:甄巍

1、认识写生中的色彩关系

图/文/易英

色彩关系就像拼图一样,不考虑结构与深度,只考虑颜色的平面关系。“拼图”意味着“图式”,图式是一种心理结构,它先于写生的目标。当它与写生的对象相遇时,就形成写生的主题动机,想表现什么样的写生效果,亦即“母题”。色彩表现是写生的主题动机,也就是说,动机是艺术家的,符合“母题”的对象的色彩关系不会自动显现,它是陌生的、不可识别的。我们不是在动笔之前就能看到最终的色彩关系,写生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自我与物像之间的色彩关系,最终是母题的实现,完成的作品是一幅色彩拼图,它不是客观的再现,而是色彩自身的完成,是主题动机与自然景象的统一。当我们按照这种方式写生的时候,可能会面临失败,而敢于挑战色彩就是敢于挑战失败。

2、写生中的精神

图/文/李睦

画画的人最敏感,他们像候鸟一样,专门寻找最能画画的地方落脚。无论是景物还是人物,只要是有画头,都躲不过他们眼睛,都会让他们驻足,让他们投入的刻画。一旦他们所关注的事物发生改变,不再美好、不再有吸引力,他们就会立刻离开,永远不再回来。虽然画画时,每个人观看的对象,投入的方式,表现的内容都会不同,但画画之人的敏感是共同的。这就是由自然、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观、自然观共同构成的“文化生态”,而将这个“生态”中各个环节串联起来的因素就是绘画中的写生。

写生是一种绘画状态。既被认为是初学者的必经训练历程,又被认为是艺术与自然的交流手段。我们在写生中不断的成长、不断的成熟,在学会艺术的表现方法的同时,也懂得了艺术的认识方法。在学会了从自然中获得所需的同时,也懂得了对自然所需的回馈。写生的目的仅仅是再现或表现自然,还是通过写生去认知和敬重自然呢。

写生是一种审视。既审视自己,又审视自然。在对自然的审视中,我们鉴别美丑和优劣,并且进一步审视自己的虚伪和真诚。我们与自然平和共处,不是“臣服”在自然之下,也不是“凌驾”在自然之上,我们永远都在自然之中。写生是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我们的傲慢与偏见,诚实与善良,一幅小小的写生,往往是艺术作品灵魂的写照,一眼望去,便知分晓。

写生还是一种辨别。画什么?在哪里画?为什么画?为什么“落后”一直与美丽为伍?为什么“发达”总是与美好无缘?许多的写生的追问,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而优秀的艺术作品,恰恰又都是时代烙印最深的。这是否是一種判断,是一种美与对于美的认知判断,或许我们将获得答案,那个关于我们怎样看待我们的世界、怎样看待我们的艺术,以及怎样看待我们自己的答案。

3、传统的滋养与时代的气息

图/文/王铁华

绘画对我而言是一种生活,是喧闹的俗务之外的乐趣,是一种沉思和释怀。当然我所接受的艺术教育,使得自己的绘画一定要对艺术史有所考量,而不是简单的游戏和娱乐,如何在传统的丰厚滋养下,做出当代气息的作品,一直是我关心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哲学和现象学的邂逅,使得我在观念上得以重新审视心物的关系,绝对性和无是观念的分水岭,无是一种生发。基于此,我的绘画实验是一种生成性和境域的绘画,是自我对于绘画传统本体意识的主动回归。

4、在画面中表达精神的归宿

图/文/宛少军

多年的生活经历之后,越发感到少年时的记忆深刻,于是时常重新找寻情感深处的印记,慢慢寻回到故乡一般熟悉和亲切的皖南。皖南孕育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流连于皖南的山水之间,处处充满阵阵清香的乡土气息。那些令人忘返的散发着拙朴与些许野趣的村落,以及村落中数百年仍旧的祠堂民居,时现着物是人非、时过境迁的沧桑变化。在与现代文明的对比中,时常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感叹,从而又引发种种的思虑。这些历史沉厚的村落古迹,似乎是旧时家园的背影,正在离我们远去。在历史与现代之间,追问精神的归宿,乡关何处?在这纠缠不清的纷纷思绪,是追忆,是怀念?是慨然,是思忖?就以自己的画笔一点点地慢慢清理这份情感中的微波涟漪吧。

5、绘画是一种与个人和今人的神交意会

图/文/刘明才

九年来前往青海的油画意象化写生创作,是我不断反思自己艺术实践的结果。之于我,这如同一场心灵与世界的交流回响之旅。与自然、生活交互印证;与古人、今人神交意会;与自我心灵澄怀而对。西海山川的苍茫辽远,现实生活的繁杂激荡,当代艺坛的琳琅满目,远古彩陶的简朴概括……一切收汇心海,每每执笔落墨,重彩浇筑,阔笔宽刃间,造型与色彩渐趋减法式的锤炼。一根线,一个点,方圆曲直,重落轻徐,横斜恣意,贯注其间的意蕴能否增富内涵?是诗词、书法给予我的意象经验,更是生活给予我的成长历练,一切都落实于文字中,隐匿在形色里。

天人合一,大道至简。

自然的辽远,古人的创造,就静候在那里,逐心而问,心灵回响,表现的正是我们看见的,非眼之见也,乃心之见也。

6、绘画创作中主题感受性色彩与造型

图/文/李军

艺术创作的图像是心像的物化,在心灵与技法的摆动中寻找具有不同时间性与地域性的表现形式。 《乌拉特山谷》写生系列是苍凉的西北蒙古高原地区的一种典型风貌,四季不明,悠远而又具体,荒芜而又点缀生机。这一系列作品并未以具象的方式再现自然,心像中的天空、大地构成了具有主观感受性的色彩与造型。伟岸与结实阐释着蒙古高原的风貌与蒙古民族的厚重包容。

7、写生是让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

图/文/古棕

每次看到大海的潮涨潮落周期变化,也就想到人的呼吸。在这里更能够体会到人的生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我们这次举办一个《回到校园》为主题的油画作品展,是想把我们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表现一下,尤其是再次来到威海这个美丽的地方,把大海、艺术和人的生命联系起来,珍惜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8、引发我们关注和震撼的是那些非表象的嬗变

图/文/于安东

世界无时无刻不以自己的规律发生着变化,能够引发我们强烈关注和产生震撼的是那些非表象的嬗变。有些变化的产生似乎是天佑人类,有些却是对人类的重大考验乃至毁灭性的改变。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人猝不及防,人们突然变得惊愕、不知所措、迷茫、无能为力……

焦虑中,人类应急反应意识被激活,并在恍然大悟中形成内聚力,人类生命体产生了与“对手博弈”的强大张力……

人类通过智慧明灯的指引渐渐认清方向,虽然接近与破解的过程是那样的艰难与无可急躁,人类终能重归正常的运行轨道……

此次,虽然人们的生活热度降至冰点,但却也形成了生命纠错的记忆刻度。

9、实景的写真与虚构的想象

图/文/甄巍

中文谈论画画的词汇中,我很喜欢“写生”。一个“写”字,有书写感和文学性。“生”字也有东方文化的味道,读音就有力量。很多种对于写生的认识里,我又特别喜欢其中的一种理解:书写生机,表达出对生命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看法。在城市水泥森林和数据洪流的包围下,绘画的自由,有点像石缝间长出的草,随心随性,自然生长,变出各种各样的图像与图形。幻想着有一天能像古代的中国画大师一样,似乎凭着记忆,就可以自信地画出所有想画的形象。所以我的写生,更多是脑中的、闭眼时的、虚构的想象,当然也有实景和写真的参考,甚至也算是一种真正的写生,因为,我觉得自己画的,都是各种各样活着的现实问题,包括画里的和画外的问题。

10、神

图/文/喻建辉

万千世界,我愿意相信神的存在,土地,我心中远古祖先的模样。

11、我与路人大爷的学术讨论

图/文/熙方方

有个大爷骑自行车经过看我画画停下看了会儿。

大爷:“你画的是国画吗?”

我:“这是油画,不过可能没画的太真实。”

大爷:“噢,原来你画的是油画,我觉得你这个是写意画,画的好,我喜欢这种感觉。”

大爷夸赞完,继续蹬起自行车。

画画的时候蝉一直在叫,炽烈的心情和灼热的阳光一样,催促我记录下眼前生命的美好。

12、绘画的过程是将见识和修养揉进作品之中

图/文/季海洋

2012年后我学习的重心转向了美术史论,很少画画。一是自己理论基础本就薄弱,再分出时间有“不务正业”之嫌;二是动笔之前先想想主题,再想想手法,就觉得画什么也没有意义,因此很少再画创作了。有时画点风景写生,直接就画,反而能行。临近开学时甄老师说要搞2020新作展,时间紧任务重,自然也就顾不得多想了。

油画在今天已经很少作为实用性的工具而使用了,更多是一種个人情绪和审美感觉的抒发,但我认为技艺仍然重要,因为这是画家将时间和见识修养压缩在一起揉进作品的过程,是绘画之所以还存在的重要理由。从这个角度看,我的作品无疑两方面都是欠缺的。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即使造型不够准确,塑造不够深入,只要开始动笔画,就可以感受到与绘画本体语言的接触和碰撞,体会到创造的滋味,使自己的感受丰富起来。

13、在绘画中探索绝美的自然和浩瀚的宇宙

图/文/赵飏飏

我曾经看到过一种说法:人的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左手的原子可能与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人的一切都是星尘。这无疑是一种浪漫的说法,宇宙组成了自然,组成了万物,所以我试图从人类的角度来诠释这种浪漫,于是就有了创作关于宇宙作品的想法。人与自然与宇宙,这一课题仿佛可以做很多思考,但当你思考的时候却忍不住放空,因为在面对绝美的自然和浩瀚的宇宙时,时间与思维都将为之停止,我试图将这“停止”的一瞬表达出来,于是便有了《行星记》。

14、始终如一、画如其人、我绘我心

图/文/苏典娜

2019—2020年,我的涂鸦经历了画风的转变,与对人,对生活,对世界有了新的认知。画如其人,我绘我心,从幻想的知识塔楼里,顺着生活的藤蔓,来到了现实的大地,而走向了寻找梦想的路上。荆棘与鲜花,其实是在一起的,彼此不可分离,就像绿刺儿与红玫瑰,有经历挫折与苦难,方知爱的芬芳。

猜你喜欢
画画美的色彩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我爱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