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物流发展分析

2020-11-30 09:17张小雪姚瑶王小琬
商业经济 2020年10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一带一路

张小雪 姚瑶 王小琬

[摘 要] 当前,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物流发展迅速,各类新型的物流企业不断涌现。但跨境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中俄跨境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物流企业服务网络化、规模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海关规则不一致造成跨境物流不畅等。黑龙江省应借助政策红利,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规范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创新物流技术,满足中俄经济合作配套物流需求等措施,以推进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物流的建设,有效推进中俄经贸合作纵深发展。

[关键词] 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物流;物流技术

[中图分类号] F25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10-0007-02

一、前言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俄罗斯作为最早一批加入一带一路行列的国家,表现出积极的共建热情,这为中俄贸易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黑龙江省作为与俄罗斯直接接壤的省份,在中俄贸易方面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2019年“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中俄关系迎来历史最好时期,这也为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物流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备配套保障,而跨境物流的关键是互联互通。中俄国家间的跨境物流协作是随着经济合作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同时,有效整合两国内部资源,提高物流协作能力又会进一步服务于两国的经济合作,两者相辅相成。

二、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問题

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物流发展迅速,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趋于稳定,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国际物流发展速度较快,仓储量逐步加大,各类新型的物流企业也在不断涌现。但与此同时,跨境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具有极大的扩展和提升空间。

(一)中俄跨境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中俄跨境物流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高效便捷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物流基础设施作为中俄跨境物流通道的主要组成部分还存在着物流设施技术水平较低、两国物流通道参数标准不统一、部分通道衔接不畅、物流技术装备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以及部分口岸枢纽物流协调性差等问题。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尚未形成规模体系的国际物流通道将大大增加货物的运输成本,降低跨境运输效率。2018年7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了《世界银行物流绩效指数(2018年)——联结以竞争:全球经济中的贸易物流》。物流绩效指数(LPI)主要的指标包括贸易相关基础设施的质量水平、物流能力与技能、国际货运的价格、货物准时抵达目的地的频率等,是一种衡量贸易物流进步程度的工具。报告显示:发达经济体在全球贸易物流中仍居领先地位。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质量指数得分3.75,俄罗斯物流基础设施质量指数得分2.78分,而排名第一的德国的国家物流基础设施质量指数得分为4.37,表明中国和俄罗斯贸易运输物流基础设施与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俄方的物流基础对跨境物流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物流企业服务网络化、规模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

现阶段,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物流可以通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方式进行货物运输。但跨境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等问题受不同经济主体的法律制度制约发展相对缓慢。货物信息不能及时反馈使得客户物流信息的获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是由于中俄国家之间以及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存在着各自相对独立的物流信息系统。例如,俄罗斯顾客通过“速卖通”平台下单一件中国的小商品,物品在中国的物流信息,中国卖家可以通过物流联网实时更新,但货物过境俄方或者中转联运之后,因政策差异,货物信息很难及时对接,从而降低了物流企业服务的网络化程度及时效性。

(三)海关规则不一致造成跨境物流不畅

商品在中俄之间的物流通关涉及众多环节,例如报关报检、查验检疫、放行以及清关等手续。同时,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海关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海关之间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海关通关效率。现阶段,中国与俄罗斯的海关政策和海关标准存在较大差异,造成本来环节众多的通关程序更为复杂,使货物在海关的滞留时间过长,进而增加了货物的周转期限。以黑河海关为例,俄方客户从中国订购货物在中国海关完成查验检疫、报关报检等相关手续后,到达俄方布拉戈维申斯克口岸基于政策需要仍需重复完成查验、报关等相关手续,如因两国通关政策的差异性例如单证不符合俄方要求,或与中方的检验方式不同等都可能会导致货物报关受阻,使货物滞留海关,则货主不但要承担货物运输周期延长,客户满意度下降的风险,还需要支付昂贵的海关滞留的罚金或仓储的费用。

(四)缺乏运作成熟规模化的中俄跨境第三方物流企业

中国和俄罗斯的边贸往来由来已久,各种小型的货代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通过从事边贸货代行业沟通了两国的贸易往来。这种货代企业前期投资少且几乎没有市场进入障碍,从中国开通对俄口岸开始就吸引了大量的此类货运代理企业。这种小、散、乱的货运代理公司等造成货运代理市场不规范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并且相互之间的竞争,有些甚至是恶性竞争使市场很难有序进行,增加了货运成本,亦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三、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物流发展建议

(一)借助政策红利,加快双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中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国际物流合作平台。中俄双方目前都在积极为双方的进一步经济合作做出努力。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区黑河片区为例,黑河市以“建设跨境产业集聚区和边境城市合作示范区,打造沿边口岸物流枢纽和中俄交流合作重要基地”作为战略定位,未来将建设国际合作政策、跨境物流、互市贸易、投融资、跨境电子商务、科技和人才、涉外法律“七大发展服务平台”,积极与俄罗斯携手共建跨境发展集群。目前,黑河市已经启动推进了37个重点项目,其中与跨境物流相关的包括北黑铁路升级改造等15个基础设施项目,跨境综合物流枢纽等7个物流产业项目。俄罗斯方面,据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馆经商室消息称,俄交通部将在远东30余个机场的改建项目列入俄交通发展规划。俄交通部部长吉特里赫表示,“该部将远东30余个机场改建项目列入俄2025年前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列入规划的66个地区机场改造项目中,远东机场超过一半。此外,还将在新西伯利亚建设航空枢纽,提高地区机场运力,缓解莫斯科机场运力紧张问题,2024年前超过半数的国内航班将实现无中转直达莫斯科。”

(二)积极规范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

中俄跨境物流保障能力不足的原因,除了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还有跨境服务体系不健全。中俄双方的跨境物流建设能力不足,影响了双方的经济合作程度,而双方合作程度的制约又反作用使得物流建设受到制约。因此跨境物流的发展绝不是物流一个产业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需要协调制造类、服务类等相关产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力开拓跨境市场,互为保障、合作发展、共同成长。整合各产业形成综合性服务供应商,通过产业园区、自贸区等配套建设,畅通中俄跨境物流渠道。

(三)创新物流技术,满足中俄经济合作配套物流需求

技术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到中俄跨境物流产业的研究中来,利用新的视角,综合运用大数据优势,设计出适合中俄俄跨境物流产业发展的路径,从路线硬件设施的转型升级、运输工具的标准化革新到服务体系的升级、国际规则的统一。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新技术,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助力中俄跨境物流的发展。

物流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将引领整个中俄跨境物流系统的效能提升,开源节流,物流成本的降低将实现中俄物流合作双赢,继而推动双方的经济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发展。例如,物流运输中集装箱的发明,及其配套的硬软件设施与规则的完善和统一使得整个国际物流贸易体系实现了货运包装的标准化,降低了整个国际市场的物流流通成本。中俄跨境物流合作也应该重视物流技术的提升,共建两国物流技术体系,例如适应物流作业规律的两国贸易准则的制定,中俄合作的铁路线路、管道建设、水运港口等设施装备的规模与技术升级、中俄跨境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不同运输方式的物流运行规程等,以技术支撑物流一体化运作,提高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志平,吴畔溪,潘菁菁.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物流协作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9(7).

[2]谢雨蓉,樊一江.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保障能力[N].经济日报,2019-10-11.

[责任编辑:王凤娟]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一带一路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