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做分时租赁

2020-11-30 10:51杨松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主机厂经销商车辆

杨松

从分时租赁到连接上下游,GOFUN要做新出行平台。

GOFUN科技是一家汽车分时租赁公司,半个月前进行了品牌升级,转型为新的出行平台,CEO谭奕近来都忙着接待前来咨询的合作伙伴。

“原来只是做单一的租赁运营模式,现在是做产业链。”谭奕接受《21CBR》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己主要精力已从主抓运营,转为获取资源,协调合作伙伴,拜访主机厂、汽车经销商等,“要把产业资源对接起来,打通上下游”。

在母品牌“GOFUN科技”下面,公司推出了“GOFUN出行”和“GOFUN车服”两个子品牌,两者业务相互协调,从前端车辆运营,到后端车辆维修、保值,平台业务实现闭环。

事实上,在2020年10月,GOFUN升级业务、对外宣布获得数亿元B轮融资前,分时租赁赛道已倒下不少创业公司,引发了业内对该行业商业模式的质疑。

谭奕称,分时租赁不是做不下去,而是不能用旧模式做。那么,GOFUN推出的“新业态”,是否能够解决难题?

模式之困

目前,国内私家车保有量超过2.6亿辆,相关数据显示,有驾照无车的人数已超过1.5亿,每年有数亿次商旅出行。汽车租赁需求不断上升,而GOFUN则是最早一批提供B2C汽车租赁服务的平台。

公司成立于2015年,当时只覆盖4个城市,平台可出租的汽车不足700辆。到了2019年底,GOFUN已有将近4万辆汽车,业务遍及86个城市。在过去4年中,虽然我们成长很快,但与其他做分时租赁的初创企业一样,遇到行业共性难题,不同的是,GOFUN一直在尝试解决。

从企业自身发展经历看,分时租赁最大的痛点是不挣钱,或者说大家不知道如何赚钱。反映到经营层面,主要原因是运营端效率问题——若布局的车辆不够多,对用户而言便利性就不够;若车辆多,则运营成本會很高,管控难度就随之增大。

当分时租赁公司拿出足够多的车辆时,用户的便利性是有了,但如何监督其使用则成了问题。用户本身不自觉,公司得约束其行为。比如,用户在驾乘过程中,可能对车辆有毁损甚至有违纪违法行为,若不对他们进行有效监督,公司的隐性成本极高。车后服务方面,运营的车辆遭到损坏,到门店维修,这又是一个可以暗箱操作的环节。

所以,公司规模越大、赔得越多,分时租赁原有模式要想走下去,需要提高效率。但不能用人工方式,即便公司能管理好,成本也太高,需要招很多员工,没办法长期持续下去,财务模型还是负的。

当我们发现“堆人”不可持续后,就开始在技术上发力,往研发领域投入很大。以刚推出的“GOFUN CONNECT2.0”(下称“GC2.0”)系统为例,硬件部分早在4年前就想做,但是找遍了所有的供应商,发现芯片、算法能力跟不上,工程师干一年,最后没有太大价值。

最近两年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我们也与华为等科技公司合作,提升科技实力。作为一家平台型公司,GOFUN主要优势在于整合场景和应用,科技能力打穿业务,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过去4年,GOFUN自身积累了强大的运营、管理以及软硬件能力和数据能力,与合作伙伴合作,打造了一套汽车资产管理、共享以及使用权管理的有效闭环。集合所有的综合能力,无论个人车辆还是主机厂、经销商的车源,都能实现更大的增值。

我们推出这套系统的目的,是让每一辆放到GOFUN平台共享的汽车,都受到无死角的监管。

对于分时租赁“看不见”的运维成本,GC2.0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这些运营难题。比如,借助合作伙伴的算力,把GOFUN过去车辆数据及运营的经验输入到算法模型中,建立一套高效的算法,确保平台中的任何车辆处于最佳调度状态。

对于非本人驾驶、疲劳驾驶等管理上的难题,比如用户在醉酒情况下,车辆配备的酒精监测仪会检测到,车辆会自锁,无法成功开启;如果用户在使用车辆过程中发生碰撞,DMS(车辆安全管理系统)会进行有效识别并抓取相应内容,并利用区块链技术存储,方便后续确权。通过硬件、软件相互配合,GOFUN可以对车辆、驾驶员行为进行监控和管理,有效降低相应的运营成本。

对GOFUN而言,过去几年处在学习阶段,包括对车本身以及对不同城市用户出行习惯和车辆布局的学习。直到2018年,才开始在商业模式上探索,科技属性不断提升,公司朝着平台化、轻量化方向发展。

赋能商家

品牌升级后,GOFUN没有在商业模式上做太大颠覆性调整,只对原有模式进行改良,让分时租赁做得更轻更快更大。因为有了用户规模,别人才愿意跟你合作,包括主机厂、4S店等。

汽车消费方式,正处在从所有权向使用权转移过程中,趋势很明显。经济发展放缓,使得年轻人买车的意愿下降。在GOFUN平台上,超过70%的无车人群,都是85后。

从年初到现在,汽车不好卖了,注销的经销商上千家,不少投资人血本无归。如果GOFUN平台将他们与用户连接起来,也许投资就能收回。

新GOFUN是一个打通产业制造、销售,兼具出行、二手车使用权的平台,同时也是实现了个人、经销商、二手车商、租赁公司等自主运营管理的SaaS赋能平台。公司已经与一些汽车租赁公司签约,把他们变成商户在平台上运营了。事实上,早在2018年,公司就在尝试让经销商入网,带车加盟。

对经销商来说,一时难卖出的车辆,投到平台上运营,既可盘活库存等固定资产,通过提供出行服务带来稳定的收益,也能增加产品的曝光机会,延伸服务链条,带来更大客流量。平台能提供这样多维度的好处,经销商就愿意加入进来。

这相当于把原来的汽车经销商“4S”升级为“5S”,新增了一个出行服务。GOFUN上现有2000万注册用户,主要是刚毕业工作的年轻人,在使用共享出行服务,这些都可为后续车辆销售导流。

现在,主机厂合作意向也非常强烈。GOFUN的股东之一主机厂奇瑞汽车,正尝试找出替代传统汽车营销的方式,包括新车试乘试驾,与GOFUN合作投放车辆,目前这些业务都在起步阶段。

主机厂其实早就看到汽车市场“共享化”趋势,只不过他们掉头比较难。其决策和管理机制决定了这些厂家能意识到问题,但不一定能够做好准备去改变。后续在新平台下,汽车还是卖给消费者,只不过卖的方式从原来一锤子买卖,变成拉长周期,交易覆盖汽车全生命周期,需要平台在每一个阶段实施管理。

主机厂商不关心用什么样的系统,只关心车辆在平台上能不能消化掉,能否为公司导流,产生二次销售,对品牌有没有正向影响。时局变了,我们要借势,做对的事情,并前期尽早储备。

未来,GOFUN会逐步退出自营模式,现在仍有10余个城市业务来自自营车辆,用来学习打样。新模式下,无论是自营还是加盟车辆,都能很好地实现盈利。

我们有系统以及用户量,最关键的是还有线下运营网点的能力,可以告诉合作伙伴怎么做。GOFUN不是卖硬件,也不是卖软件的,是卖全套解决方案的公司,还能给合作商导流。

我们的重点任务,是要增加用户基数,后续会持续进行市场推广,平台上的车换成新的,再通过广告投放,用户量很快就能上来。

现在,新模式还没起量,80%以上的订单量还是来自自营车辆。估计到明年春节前后,第三方订单量将会反超。

GOFUN仍会继续做分时租赁,毕竟眼下近10亿元年营收中,50%以上的交易量还要来自汽车租赁业务。这部分业务挣钱确实太难,但是一个很重要的获客渠道,轻量化的出行服务,让平台不用烧钱去拉新用户。有了用户,主机厂才有机会去卖车。

出行市场

国内汽车租赁市场仍很大,各家企业覆盖到的城市有限,不是一两家就能服务完的。企业间存在相互竞争,更多是合作关系,在互相教育市场。如果把GOFUN的新模式,放到同行业中对比,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大家打法不一样,竞争不在一个维度上。

今年我们经历了平台化转型,尽管有疫情影响,但营收变化不会太大。未来GOFUN的商业模式会不一样,业务结构会发生改变,由原来的自营变成合营模式。预计2021年,平台上将有30万辆来自第三方的汽车,如果均按比例抽成,再加上广告等其他业务,公司整体毛利率不会低的。

以后个人租赁只是汽车租赁市场中的一个细分市场,终极模式就是无人驾驶,随借随取,随用随还。

当自动驾驶时代到来时,GOFUN将会是第一个更能拥抱新时代的公司,我们做的是车辆管理,不是做司机管理,平台上跑的车停放在哪儿,如何运营管理乃至维修,全与用户不相关。无论自有车辆,还是经销商、主机厂商以及个人用戶提供的汽车,通过一整套管理系统,能实现增值。

反观滴滴出行,匹配司机和订单的关系,后台的车辆调度系统不会关心车停哪儿,有没有车位等一系列关于车辆运维的问题,而是把这些转嫁到平台司机。当汽车达到自动驾驶水平后,GOFUN很有可能会比滴滴更擅长去运营这些车辆。

GOFUN的B轮融资,还偏战略型,因为模式正处在转型期,接下来应该会引入更多机构以及财务投资者。越往后,模式越成熟,融资就不再困难了。

如果公司模式不行,就是拿着钱也不会用。公司还会考虑通过并购,整合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资源,装进体系中,将汽车产业打通。

在消费品中,汽车价值仅次于房地产,交易频次比房产高,市场足够大。我们不碰制造业,仅是把消费端和汽车金融做起来,就是很大的市场了。

共享汽车亦不再是传统模式资产和资金的表层比拼,而是进化为科技实力和智能生态体系的深层较量。我们希望GOFUN通过扎实的线下运营提炼出来的平台能力,能够赋能整个汽车产业,用产业互联网方式盘活从销售到售后各个环节,以及用共享的形式改变未来出行。

在技术运营和车辆自驾管理等方面,GOFUN是相对领先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与时间赛跑。

猜你喜欢
主机厂经销商车辆
德国车辆来波兰加油
浅谈厨电企业的年终返利制度
主机厂销售返利运用及会计实务处理探讨
年度十佳经销商
主机厂憋出的技术
车辆
经销商管理系统发展的方向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1
五要素助配套厂赢得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