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殷殷嘱托 书写精彩答卷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两周年之际

2020-12-01 23:41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6期
关键词:民生山东总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对齐鲁大地满怀深情,对山东工作十分关心。在山东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总书记都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后视察山东。两年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总要求和“四个扎实”指示精神,乘着东风再出发,牢记嘱托攻坚克难,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深刻变化,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山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高质量发展谋新篇

在山东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两年来,山东牢记嘱托,把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重点战略动能转换提质加速。

2020年3月19日上午,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融资战略合作协议视频签约仪式在济南、深圳、上海、烟台四地同时进行。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国家调整优化石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部署,是山东石化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志性工程。山东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和一流技术、管理人才,高标准组织项目实施,着力打造的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高质量发展,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只有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才能在攻坚克难中推动发展进步。两年来,山东聚焦“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持续发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淘汰落后产能,在全国率先建立“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推进机制。这两年,山东GDP分别增长6.3%和5.5%,但全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9年,全省“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44.8%,新旧动能转换逐步呈现“新强旧弱”发展态势。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之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山东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山东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谋划推出符合新旧动能转换方向和“十强”产业领域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233个省重大建设类项目。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已连续举行了7次重大项目开工或签约仪式,释放了双招双引“不断线”、项目开工不止步的信心决心,也彰显了山东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活力。

用心用情用力惠民生

在山东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牢记总书记嘱托,两年来,山东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面对民生所需、民生所求,把细致入微的民生工作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

“要以更加深厚的为民情怀,把各项民生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在2019年召开的民生政策专题会议上,省委书记刘家义的话语掷地有声。这次会议聚焦解决山东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梳理总结,研究务实举措。一年多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山东各项民生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20项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惠及千万群众;全省攻坚化解信访积案,10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80%左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山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做好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从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到下发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40多亿元,再到当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出台就业“24条”……无论战“疫”推进到哪个阶段,省委、省政府都优先考虑民生安排,接连用实招、出重拳。

全力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聚焦聚力人民群众最迫切、最急需、最强烈的领域,山东民生“答卷”精彩纷呈。教育方面,实现失学辍学、大班额和配套园整治“三个清零”;医疗方面,加快分级诊疗,县域内就诊率达90%,居民基本医保报销比例达7成,大病保险最低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就业方面,全力加大减负、稳岗、扩就业力度,特别今年以来山东紧盯复工复产,加大用工保障,顶格实施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落实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198.1亿元,向21.17万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22.57亿元,稳定就业岗位757.56万个……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提出的明确要求。此前,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作出重要指示。

两年来,围绕如何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山东扛牢农业大省责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不断深化认识、强化措施、勇探新路,努力在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规划先行,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率先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同步制定“五个振兴”工作方案,出台系列专项文件,搭建起推进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做好统筹文章,把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七改”、脱贫攻坚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谋划、一体推进。突出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目前,已完成1300多个试点村庄规划编制。

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视察时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如今的三涧溪村,又有了不少新变化:划建生态花卉苗木区、生态养殖示范区,发展高效农业、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引办了72家企业,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上班”;巾帼商贸、古村旅游等合作社都已实现分红……村党委书记高淑贞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村里这两年来通过各种政策支持破解人、地、钱的难题,产业振兴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三涧溪村这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是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真实写照。两年来,山东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搭建了一批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平台,做好“点、线、片、面”结合文章,带动实现整体提升。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三农”篇章,正徐徐铺展在齐鲁大地的沃野上。

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在山东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山东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切工作的统领,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两个维护”铸入灵魂、化为行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速形成。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从2019年5月底开始,山东先后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把主题教育焕发出的热情,转化为迎难而上、为民服务的奋进力量,推动9362个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完成整改。

基层是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关键,也是干部经风雨、长才干、作贡献的沃土。从2018年的“千名干部下基层”到2019年的“万名干部下基层”,从第一书记到派驻服务队,山东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服务乡村振兴、服务企业发展的力度,让广大干部在服务发展中施展才干、收获成长。

这两年,山东在选人用人上更加突出实践、实干、实绩导向,先后出台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和落实力考察评价、应对风险能力评估、政治素质正负面清单“1+3”文件,大力发现使用“李云龙”“老黄牛”式干部,对扛重活敢担当的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精神上关怀。一套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组合拳,让广大党员干部心更齐、气更顺,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无论是面对超强台风“利奇马”,还是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都能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冲锋在前,用自己的血汗乃至生命,凝聚起一往无前的力量和担当,让党旗在最艰险的地方高高飘扬。一批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被发现、被表彰、被重用。

初夏的齐鲁大地,万物勃兴,生机盎然。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征程中,山东广大党员干部补钙壮骨、永葆初心,勇挑重担、真抓实干,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历史答卷!

猜你喜欢
民生山东总书记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陈颖 巾帼之花绽放在民生一线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