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瘟热继发口炎病的诊治

2020-12-01 13:17司晓楠
中国工作犬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口炎犬瘟热养犬

司晓楠

犬瘟热属接触传染性疾病,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与呼吸道,并带有极强的周期性,同一区域中2~3年就会发生1次大流行,若该疾病不被重视,极易危害犬的健康。本文将详细介绍犬瘟热继发口炎病的具体症状,并根据该疾病的传染程度,提出加大防疫力度、开展药物治疗及及时实行监管工作3 种防治犬瘟热继发口炎病的治疗方式,从而保障犬的健康生长。

一、犬瘟热继发口炎病的具体症状

当犬发生继发性口炎病时,其体温会处于39.5℃~41.0℃间,且表现出双眼无神、精神沉郁等状态,部分病犬在张口呼吸时,会出现口腔溃疡、舌头潮红,其嘴里甚至会流出浑浊的黏液,眼结膜附近会看到黄色分泌物,且内部肿胀、充血。病犬多爱打喷嚏,流出脓性鼻涕。若病情严重,粪便的颜色将呈现酱色或红褐色,出现后肢瘫痪、卧地不起、无精神等症状。

二、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

有患病犬死亡后,经过解剖发现:病犬的脚底表皮角质层逐渐变硬,且舌头潮红、口腔糜烂,呼吸道黏膜中出现脓性渗出物,脑部呈现出炎性反应,肠道内部发生出血性炎症,膀胱黏膜、膀胱颈与肾脏都找到了出血点,肺部与胸膜都带有些许点状出血。在实验室中,兽医人员在开展检测或诊断工作时,需视病犬的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当病犬病变严重时,可借助刀片刮取其膀胱内膜中的碎片,并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工作,在完成染色步骤以后,进行水洗、镜检,可观测到其细胞核颜色的变化,逐步呈现出蓝紫色,而细胞质的颜色则是淡玫瑰色,且内部附有红色、圆形的包涵体。通过病犬尸体的解剖、临床症状与实验室诊断后,可以确诊为犬瘟热继发口炎病。

三、犬瘟热继发口炎病的预防及治疗

(一)加强防疫工作

为保证犬的身体健康,养犬人员应对其定期开展防疫工作,而按时接种疫苗则成了防疫工作的必要步骤。一方面,在幼犬出生的2 个月内,其体内的母源抗体能力较强,免疫能力较强。此后该抗体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下降趋势,因而当幼犬出生61 天后需进行首次的疫苗接种,要连续注射3 次疫苗,每次间隔2 周左右。成年犬疫苗接种的时间有所延长,每隔半年接种1 次即可。养犬人员需加大疫苗接种的重视程度,避免发生犬瘟大流行现象,若未能按时为犬接种疫苗,则不但影响其之前疫苗接种的效果,还会降低其本身抗体,使其难以抵抗外界病毒的侵入。由于犬瘟热病会损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等,在开展病犬的治疗工作时需适时提升其免疫能力,再借助抗菌类药物进行消炎工作。继而补充液体、中和病毒。另一方面,犬必须严格圈养。防止病犬排泄物污染环境。健康犬若与病犬直接或间接接触则极易传染此病。对于犬瘟热的疫区,由于该病的出现带有较强的即时性,且间隔时间较短,因而养犬人员需为犬及时注射防疫疫苗,主动办理免疫证,其资料信息需进入动物防疫机构的数据信息库,并做到有档可查,提升整体防疫水平。

(二)药物治疗

当病犬出现瘟热继发口炎症状时,需实行药物治疗,可以在病犬的肌肉或皮下注射抗犬瘟热的高免血清,幼犬每头只需5 ~10mL,要每日1 次,连续注射4 日。而每头成年犬的用量则增加到10 ~15mL,其注射时间与使用次数与幼犬相同。在进行肌肉注射时需采用4mL 的利巴韦林与B2维生素,0.9%的生理盐水250mL,止血敏4mL、地塞米松3mL。青霉素钠的使用量,若病犬症状严重,其数量约为80 万单位。养犬人员还需每日为其注射20mL的双黄连、4mL的维生素C及500mL的5%葡萄糖等,经过5 日后,病犬的症状可发生明显消退,主要体现在其舌头与口腔的颜色开始恢复正常,进食量也逐渐增多,脓性鼻涕逐步消失。

(三)适时监管

由于病犬的发病症状主要集中在体温变化与口腔黏液的出现,此类症状较为明显,养犬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应加强监管工作,若遇病犬可及时开展救治工作。首先,需要对犬实行科学圈养,若将其散养则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养犬人员应定期检测其体温,并观察其是否存有病症。其次,当工作人员发现病犬后应立即将其隔离,避免发生群体性传染,专业人员应及时检测并观察其症状,当其症状较轻时可自行采用药物治疗,病情加重后则需转移到动物医疗站治疗。最后,当病犬身体痊愈后仍需对其隔离与观察,只有其症状完全消失后,养犬人员才可将其与正常的犬关在一处饲养。例如,某养犬大户在进行日常检测时发现一头母犬出现瘟热口炎病症状,由于症状较轻,其采用氨基比林,并借助药物冲洗其口腔,再涂上布碘甘油,在连续使用3 日后,该病犬痊愈。

犬瘟热是极强的传染性疾病,会严重影响犬的身体健康,应加强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口炎犬瘟热养犬
一类犬瘟热病毒的诊断与治疗
肉牛口炎咋防治
文明养犬倡议书
一例犬瘟热的诊断、预防与控制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犬瘟热的诊断和防治
各地养犬规定解读
小儿口炎的护理
浅谈犬瘟热的诊断与治疗
抗癌药物与口腔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