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中的醋食研究

2020-12-01 02:37王政军张莉
中国调味品 2020年11期
关键词:酸浆调味原料

王政军,张莉

(1.青岛农业大学 宣传部,山东 青岛 266109;2.青岛农业大学 海都学院,山东 烟台 265200)

中国有着悠久的酿醋和食醋历史,在历史文献中醋有“醯、酢、醋、苦酒、酰物、酸、醦、酮、酉韱”等不同的称呼[1],据《物源类考》所载,早在周代先人们就已经掌握了酿醋技术,并形成了食醋之风[2],从那时起醋就成为人们饮食中重要的调味品。到西汉时期,《史记·货殖列传》载:“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醯酱千瓨,浆千儋。”,说明醋(醯)已经成为重要的民众日常食用商品。《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素有“农业百科全书”之称,系统记载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情况,其中就记载了24种酿醋方法[3],也记载了大量醋食内容,全书10卷92篇中有23篇提到了醋的应用,其中涉及醋食的有17篇。

1 《要术》中的酿醋法

《要术》中的酿醋法共24种,《作酢法第七十一》中记载了23种,另有一种果醋“桃酢法”记录在《种桃第三十四》中。在酿醋原料上,包括粟、秫、黍、麦、菽以及面粉、烧饼、酒糟、蜂蜜、水果等,主要还是淀粉原料。在原料的处理上,米、麦等粮食原料要进行蒸煮,如“大醋法”要将粟米煮熟,少部分要煮粥和制饼如“卒成苦酒法”和“烧饼作醋法”。菽类由于豆皮厚密,所以要充分浸泡,如“作大豆千岁苦酒法”和“作小豆千岁苦酒法”都是如此对豆类进行加工。而酒糟等原料因已经糖化,可直接酿醋。

在醋曲的应用上,《要术》酿醋法中有半数用曲,其中3种“大醋法”、“秫米神醋法”、“大麦醋法”、“烧饼作醋法”、“回酒醋法”、“动酒醋法之二”、“水苦酒法”、“卒成苦酒法”10种用黄衣,“粟米、曲作醋法”用笨曲,“神醋法”用黄蒸。黄衣主要是米曲霉,含有糖化型淀粉酶与蛋白酶,能将粮食中的淀粉糖化,同时通过分解蛋白质产生有鲜味的氨基酸,因此成为最重要的醋曲,由于黄衣的重要性,《要术》中《黄衣、黄蒸及糵第六十八》中专门记载了黄衣的制备。

在酿醋日期上,《要术》认为农历七月为宜,因为七月高温高湿,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其他日期也可酿醋,但周期较长。如“大麦醋法”、“大醋法”、“烧饼作醋法”和“神醋法”都选择农历七月七日;“粟米、曲作酢法”则可选三、四、七、八月皆可,其中“七月、三月向末为上时”,“外国苦酒法”选正月,但发酵期漫长,“正月旦作,九月九日熟。”用酒、酒糟酿醋则任何日期都行。

从总体上看,《要术》将“作酢法”独立成章,系统总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酿醋的工艺,根据地域和原料的不同,采用适宜的发酵糖化剂和工艺。在酿醋的原料、酿造流程、环境温度、醋曲选用等方面,体现了当时酿醋技术的多样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基本上形成了酿醋行业的技术体系[4],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种类丰富醋食打下来基础。

2 《要术》中的蔬果醋食

《要术》中的蔬果醋食主要有菹菜、八和齏、竹笋、蘘荷、桃酢、桷子和楙果等,其中以菹菜为代表,这类酸菜在《要术》中已形成一个加工原料丰富、加工技术成熟、食用普遍的体系。

2.1 菹菜

“菹”是利用乳酸发酵的盐菜或酸菜[5],按口味可分为咸菹和淡菹,按保存时间可分为久藏型和即食型,无论哪种“菹”,在加工过程中都离不开醋。《齐民要术·作菹、藏生菜法第八十八》中记载了14种需用醋加工的菹,包括作汤菹法、作卒菹法、作酢菹法、瓜芥菹、汤菹法、苦笋紫菜菹法、竹菜菹法、蕺菹法、菘根榼菹法、胡芹小蒜菹法、紫菜菹法、木耳菹、梨菹法以及引《食经》记载的蕨菹。其中“梨菹法”并不加入成品醋,而是将梨先水渍并密封之加工成“漤汁”,即被乳酸发酵所成的酸浆,而获得“甜酢”口感。还有一种“梅瓜法”,用乌梅、酸石榴、生橘来加工,来达到醋的效果。“菹菜”原料来源广泛,有菘菜(菜叶、茎、根)、芜菁、葵菜、冬瓜、笋、紫菜、竹菜、蕺菜、辣米菜、胡芹、小蒜、木耳、蕨、梨,大致工艺都是将原料煮熟,然后加入醋等原料浸泡,使菹菜获得酸爽的口感。如“作汤菹法”,将菘菜或芜菁洗净后“即于热汤中煠出之……煠讫,冷水中濯之,盐、醋中。”口感香脆,保存期长,“香而且脆。多作者,亦得至春不败。”《种胡荽第二十四》中记载了“作胡荽菹法”,以胡荽为原料,做法相似。

2.2 八和齏

齏,为细切的腌菜、酱菜,或将蔬菜或肉类在臼捣碎,再加调料拌和成的一种菜肴。齏的历史悠久,郑玄注《周礼》“醢人”曰“凡醯酱所和,细切为齑[6]。”《八和齏第七十三》中记载了“八和齏”的制作方法,有8种原料“蒜一,姜二,橘三,白梅四,熟栗黄五,粳米饭六,盐七,酢八。”酢为其一。“八和齏”制作工艺复杂,每种原料都要精细加工,加工用的臼也有要求。醋主要用于最后的调味,但对醋的品质要求颇高,“醋必须好,恶则齑苦。大醋经年酽者,先以水调和,令得所,然后下之。慎勿着生水于中,令齑辣而苦。纯着大醋,不与水调醋,复不得美也。”醋的品质必须要好,不能太酽或太酸,需用水调稀,否则齏就会辣而苦,彻底破坏整体口味,所以醋的品质和用法、用量是制作八和齏的关键之一。同一章中,还记载了芥子齏和芥子酱的做法,芥子齏需用好醋在辛辣气散发一半时加入调味,芥子酱则可根据口味不同用淡醋或酽醋调味。

2.3 竹笋

《种竹第五十一》简略记载了“淡竹笋”、“苦竹笋”、“巴竹笋”,三者都可以煮熟后加醋浸食。淡竹笋、苦竹笋“蒸、煮、炰、酢,任人所好。”“巴竹笋”出自成都附近,冬天、夏天都出笋,刚长出几寸长时,就煮熟、浸醋,制成酸泡笋,可以下酒下饭,保质期也长,可食用一整个冬天。“以苦酒浸之,可就酒及食。又可米藏及干,以待冬月也。”

2.4 蘘荷

《要术》引《食经》中的一种“藏蘘荷法”,是一种腌制蘘荷法。蘘荷,为多年生草本,与姜同属。花穗和嫩芽可供食用,地下根茎亦供食用,并供药用。将蘘荷洗净,在小沸的苦酒中焯一下,冷却,再用苦酒、盐、干梅等进行密封腌制,20 d后便可食用。加工一石蘘荷,大约需要用九斗苦酒。

在传统业务方面,图书流通与采访是所有类型图书馆的基础业务。除了中小学图书馆以外,其余类型图书馆都对古籍整理有需求,但侧重点不同,院校图书馆侧重于已有古籍的整理以及再造善本的收集;公共图书馆更加注重地方古籍的整理与统计;科研院所图书馆侧重于对古籍的数字化开发。编目业务在图书馆的地位有所下降,除了外文语种与古籍单独设岗招聘编目人员外,大都将采访和编目人员放在一个岗位下进行招聘。

2.5 桃酢

桃酢是一种果醋饮料,《种桃第三十四》中记载了以“桃烂自零者”也就是自然熟透落地的桃为原料,放在大瓮内,自然发酵7 d后,过滤掉桃皮、桃核,进一步密封发酵21 d,就可制成果醋,“香美可食”。

2.6 桷子

《桶(四二)》中引《南方草物状》中记载的出自“交趾”的一种水果“桷”(书中写为“桶”应为形误),“(桷子)八九月熟。采取,盐酸沤之,其味酸酢;以蜜藏,滋味甜美。”

2.7 楙果

3 《要术》中的荤腥醋食

《要术》中的荤腥醋食主要包括羹臛、菹绿、炙肉、鱼肠酱、藏蟹、鳢鱼脯、缹猪肉、缹鱼和瀹鸡子等。醋作为重要的调味料在众多肉粥、肉糜、烤肉、肉脯、肉酱、蒸肉、鱼脯中应用。

3.1 羹臛

3.2 菹绿

“菹”有二义即菜菹和肉菹。菜菹为腌泡菜,肉菹是加酸味的肴馔。“绿”为“绿肉”,为加上醋等作料的片状肉[7]。《菹绿第七十九》中共记载了白菹、菹肖法、蝉脯菹法、绿肉法、白瀹豚(未断奶的仔猪)法、酸豚法。这些菹法中都要加入醋、酢、菹汁,如白菹以“鹅、鸭、鸡白煮者”为原料,“盐、醋和肉汁沃之”来调味。菹肖法以猪肉、羊肉、鹿肉为原料,以菹汁调味。蝉脯菹,“蝉脯”即蝉干,“捶之,火炙令熟。细擘,下酢。”以酢调味。绿肉法以猪、鸡、鸭肉为原料,用“盐、豉汁煮之”,以醋调味。酸豚法,以未断奶的仔猪为原料,以“细切葱白,豉汁炒之”为佐料,烂煮后,下粳米为糁。用醋调味,其味“大美”。以上方法都是用将食料煮熟后用醋调味,而白瀹豚法则不同,瀹,煮也,也以仔猪为原料,“绢袋盛豚,酢浆水煮之”,直接用酸浆水煮熟,不必用醋调味,成品“皮如玉色,滑而且美”,色香味俱全。

3.3 炙肉

炙就是烤,为最古老的肉食加工方法。《要术》中《炙法第八十》中主要记载的醋食炙法有捣炙法、衔炙(月臽炙)法、作饼炙法、酿炙白鱼法、炙蚶、炙蛎、炙车熬、炙鱼8种。与今天的烤肉串不同,捣炙法、衔炙(月臽炙)法都是以“子鹅”肉为原料,将肉斫为肉糜加上调味料来炙烤,不同之处是捣炙法以醋、瓜菹调味后直接裹在竹串上烤,“裹着充竹串上”为防止不相粘,要抹上蛋清或调上面粉。衔炙(月臽炙)法以大豆酢、瓜菹调味,在碎肉外包裹白鱼肉再烤,是一种“裹炙”。饼炙法是用白鱼肉、肥猪肉加上醋等调料加工成盏口大小的肉饼,“熟油微火煎之,色赤便熟”,不是用火烤熟而是一种油炸肉饼。以上3种方法都是将醋用于调味烤炙前的肉糜、肉块。酿炙白鱼法则是在白鱼肚中放入鸭肉糜,然后烤炙,鸭糜用醋、瓜菹调味,在烤炙过程中用苦酒等调料刷到鱼身上。烤熟后,从鱼肉到裹在鱼肚中的鸭糜都有不同的酸味口感。炙蚶、炙蛎、炙车熬3种带壳类海鲜的吃法与今天的基本一致,都是烤熟后蘸醋食用,“奠酢随之”。炙鱼以“小鳊、白鱼”为原料,小鱼在鱼身上划口,大鱼直接切成寸许大的块,用酢等腌制,腌制一晚之后就可以烤炙了,“盐、豉、酢和,以渍鱼。可经宿。”此外,《炙法第八十》中还记载了一种“猪肉鲊法”,以“好肥猪肉作脔,盐令咸淡适口。以饭作糁”,等发酵到有“酸气”,就可食用。尽管未加入酸味料,但通过发酵获得酸味,也可算作醋食的一种。

3.4 鱼肠酱、藏蟹

《齐民要术·作酱等法第七十》中记载了“作鱁鮧法、藏蟹法”两种醋食,“鱁鮧”为鱼肠酱,相传为汉武帝逐夷至于海滨时发现的一种美食,以“石首鱼、魦鱼、鲻鱼三种肠、肚、胞”为原料,加盐放入小的容器中,在太阳下晾晒制成,食用时加姜醋调味。“藏蟹”以九月的母蟹为原料,用稀饴糖水、极咸的蓼汤在瓮中腌制20 d,成熟后食用时加姜醋。

3.5 鳢鱼脯

郑玄注《周礼·天官·腊人》认为,大物薄析叫做“脯”,小物全干叫做“腊”。《齐民要术·脯腊第七十五》记载的“作鳢鱼脯法”以鳢鱼又名鲖鱼为原料,不去鳞,不破开,用小木棒从口中刺进,一直刺到尾巴。然后用加入生姜、花椒末的咸汤,从鱼口灌满。用小竹竿从鱼眼中穿过去,十条鱼穿成一串,口朝上,阴干成鱼脯。再剖开鱼腹,去除五脏,浸着酸醋食用。这种鱼脯比“鱁鮧”还要鲜美。

3.6 缹猪肉、缹鱼

《齐民要术·蒸缹法第七十七》记载了“缹猪肉法”。“缹”,微火炖煮为“缹”,类似今天的焖。将猪肉先加工成“四方寸脔”,以酢浆煮去肉中的腥臊气,然后捞出,切片在铜锅中“缹”,一层肉加一层葱白、豆豉、生姜、花椒等调料,将肉缹至琥珀色即可。该缹猪肉肥而不腻,可“恣意饱食”。

《齐民要术·月正、腤、煎、消法第七十八》中记载的“纯月正鱼法”又名“缹鱼”,“月正”意为用水液烩煮,该法用鳊鱼,去腮不去鳞,用酢、咸豉、葱、姜等煮熟即可。还记载了“蜜纯煎鱼法”,用鲫鱼,同样去腮不去鳞,用苦酒和蜜腌制大约一顿饭的时间,然后“膏油熬之,令赤”,就成了一道酒席上的佳肴。

3.7 瀹鸡子

是一种煮蛋方法,在《养鸡第五十九》中记载。将鸡蛋壳敲裂而不打破,将鸡蛋整个放入沸水,等鸡蛋一浮上来就捞出,这时鸡蛋“生熟正得,即加盐醋也。”

4 《要术》中的粮油醋食

相对于果蔬、荤腥醋食,粮油醋食相对单薄,主要包括寒食浆、粟飧、油豉和酵饼等少数几种,但在民众的日用中却有重要的地位,如“酵饼”就是当时人们制作发酵面食的重要醋食。

4.1 饼酵

《饼法第八十二》中记载了的“作饼酵法”,为一种发面酵,俗称“老酵”,作为酵母用来发酵面食,用“酸浆一斗,煎取七升;用粳米一升着浆,迟下火,如作粥。”其中“酸浆”就是一种醋。二升饼酵在夏天能发面一石,在提高民众面食质量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4.2 寒食浆

寒食浆是类似今天凉豆浆的酸味饮料,《飧饭第八十六》中记载清明节前以熟热米饭为原料,放到干净的瓮中,加入清水,几天后就会发酵变酸,酸汁就是寒食浆,这种酸浆可长期制作作为日常饮料,可以不断朝瓮中添加米饭和清水,能喝一个夏天,口感酸爽“水冷清俊,有殊于凡”。

4.3 粟飧

“飧”即水浇饭、水泡饭,《飧饭第八十六》中记载的“粟飧法”是以上文中的酸浆泡粟米而成的食物,即酸浆粟米泡饭。将优质粟米淘洗十余遍,炊作饙饭,用香酸浆水浸渍,上甑蒸熟。然后向粟米饭中加入调和好的酸浆,“先调浆令甜酢适口”,“然后捞盛,飧便滑美”。

4.4 油豉

《素食第八十七》中记载了“油豉”的做法,用豉为原料,以酢、油为辅料,加姜、橘皮、葱、胡芹、盐等调料蒸熟即可。

魏晋南北朝时期,醋已成为黄河下游地区另一种主要的调味品,除饮食外还渗透到生产、生活、医药等方面,如《漆第四十九》记载了用“盐醋浸润”的方法来保存漆器的方法;《种红蓝花、栀子第五十二》记载了醋在“作燕脂法”中的重要功用,要用“以好醋和饭浆”来调和红花汁;《养牛马驴骡第五十六》中记载的“治驴漏蹄方”,用“盐、酒、醋,令沸浸之”来治疗驴漏蹄,“即愈。入水、远行,悉不发。”

猜你喜欢
酸浆调味原料
A review of the ethnobotanical value,phytochemistry,and pharmacology of Physalis pubescens L.
动物巨无霸之大王酸浆鱿
《江苏调味副食品》稿约
中国调味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三)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二)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一)
严把原料采购关,才是对养殖负责
烹饪调味的三大步骤与五大诀窍
酸浆苦味素B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