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及研究述评

2020-12-02 04:52高福进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红色上海文化

孔 亮 高福进

201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了上海文化品牌的三大主攻方向,其中包括上海红色文化品牌。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最有价值的红色文化基因。近年来,关于上海红色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如何将如此丰富、有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创造利用,还存在些许不足。为此,本文针对截止到目前的学术研究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一)红色文化、上海红色文化及其资源

红色文化是极具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集中点在于红色两字。学术界对于红色文化内涵的界定,主要有时间和空间的区别以及广义和狭义之分。

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积累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从时间点上看,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就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到1978年改革开放走出了与之前社会主义国家不一样的开放道路,至党的十九大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不断深化,道路越走越坚定。从地域上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随着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的拓展,上海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而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尤彰显其魅力之所在。

作为红色文化分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缘于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上海红色文化对于红色文化体系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上海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于上海所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以及改革开放后上海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就。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上重要的战略地点,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上海红色文化基因从中共诞生延展至改革开放,从革命旧址蔓延至经济腾飞地带。中国红是时代赋予中国的颜色,我们的党旗、国旗是红色的、我们的历史是红色、我们的革命热血是红色的……中国共产党给上海带来的色彩是红色的。上海是中共诞生地、中国革命的源头、改革开放的齐头兵,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最核心的红色文化基因,近一个世纪以来,红色文化一直是上海的城市底色,是上海鲜明的城市标识。

(二)特色与优势

1. 首创性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上海是中国红色文化资源的源头。上海具有不可磨灭的建党精神。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处于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之中,为革命志士们探究救国道路和进行革命斗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孙中山到后来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批早期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齐聚上海,在上海开展革命活动。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采纳了共产国际的意见,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一个名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正式建立。与此同时,他们创办了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的出版物——《共产党》月刊,李达任月刊的主编。同年,马克思主义先进分子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并创办了第一份青年团出版物。1920年,李启汉在上海西部的小沙渡工厂建立了第一所工人学校,因为那里工人更集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上海建党以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为价值取向,构造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创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血统。上海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并创造了第一个革命圣地。

2. 时代性

上海红色文化也体现了时代精神,即改革创新。上海红色文化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延续至今,仍熠熠生辉,影响着上海整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甚至是全国的红色文化传播与发展,这离不开上海红色文化的时代性。改革开放后,上海红色文化不仅仅流转于革命历史时期,还见证于上海不断腾飞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当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运用,上海红色文化载体已不仅仅拘泥于革命旧址、纪念馆等,而是通过图像、视频等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二次空间到三次空间多方位地展现上海红色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红色文化纪念地的认定从原本的600多处增至1000多处,未来将集结到《日出东方——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记录》一书出版,这极大地丰富了红色文化基因图谱,有利于上海红色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同时,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上海红色地图,大体上构建了上海红色文化地标网络,让上海市民乃至全国人民切实感受上海红色文化。

3. 政治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伴随着上海红色文化的起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也对上海红色文化有着深远的政治影响,可以说上海红色文化自兴起以来就带有政治性。在全球文化杂糅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已不仅仅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更是参与了全球文化的竞争行列。红色文化作为软实力,是国际竞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担负了向其他国家宣传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也担负了抵抗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思想侵蚀的艰巨任务。部分文艺作品缺乏文化理念,甚至是有误导青少年成长的可能性。部分年轻人缺乏政治意识和主流价值观,追求金钱主义。这就警示我们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性作用。

4. 兼融性

上海的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是鱼水交融的关系,上海红色文化正是有了众多的革命活动在此开展才那么具有深刻性和历史性。上海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在新时代下的话语转换,其实质性相同,不同的是红色文化更符合当代青年的话语体系,激励着时代青年去追寻革命先烈的脚步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时代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红色文化之所以那么鲜艳、灿烂、繁盛,是与海派文化中的独立、自由、务实、自强、好学、创新、法治、爱国等特点分不开的”。①熊月之:《红色文化形成于上海,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关系一如树木之于土壤》,《文汇报》2018年5月9日。上海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相结合的海派文化,中西方文化相融合是海派文化的最大特点。上海红色文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汲取革命文化和海派文化优秀的精神,继承文化的多元性,更加彰显上海的城市精神。

二、上海红色文化研究综述

(一)关于上海红色文化之内涵

关于上海红色文化内涵的研究,主要包括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上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为背景的,狭义上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改革的历史为背景的。熊月之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可称为狭义的红色文化,而此前的“自鸦片战争以后一切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自由幸福的进步文化”,②熊月之:《红色文化形成于上海,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关系一如树木之于土壤》,《文汇报》2018年5月9日。则可称为广义的红色文化。也有学者将广义上的红色文化的概念定为革命战争时期,而造就的群体也由中国共产党人扩展至更多的人群。吕南勋就认为,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③吕南勋:《打造红色旅游精品 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福建党史月刊》2012年第21期。

红色文化资源包含两大内涵:有形与无形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也是红色文化专题的主题内容。首先是有形的红色文化资源。李康平认为,各种有形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其中包括“革命文物、革命文献、文艺作品、革命纪念地、战争遗址、革命领袖人物故居、革命根据地”④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等,这种红色资源恰恰是红色文化的一种提炼和提升。其次,是对于红色文化的内涵,有的学者将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来研究。譬如,朱鸿召认为红色文化是“思想理论、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一套符号体系”,⑤朱鸿召:《红色文化,提升上海城市精神的标高》,《解放日报》2018年3月27日。这种符号体系恰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全过程,也贯穿于上海的发展历程之中。

当然,无论是将红色文化范畴化,还是将其具体化、物化,都是研究红色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更能将红色文化的内涵加以提炼和升华。

(二)关于上海红色文化意义之研究

学界对于红色文化的功能探析最为丰富。不断强调上海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探究红色文化可以对国家、社会或个人发挥怎样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1. 红色文化的再造与转化对公众价值观的涵养

在价值观培育方面,红色文化的再造与转化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的涵养具有直接意义。

红色文化助推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思想来源。一方面,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续了红色文化的精神精髓,展现于现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在价值导向上高度统一。“红色文化把国家、民族、家庭、个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内在价值目标的统一。”①丁恒星:《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7期。有学者还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同构性,认为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因具有同根性”“内涵具有同质性”“价值具有同向性”。②刘晓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构性论析》,《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10期。所以,红色文化的继承、保护与传播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红色文化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增强主流价值观意识及氛围。“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可忽视的资源”,③徐永健、李盼:《试论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12期。高校大学生属于社会特殊人群,是我国未来社会主要贡献人群之一。高校是我国的人才库,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大学生只有处在一种很浓厚的校园氛围之中,才能深切感受和领悟红色文化的精髓和内涵。”④刘越、杜刚:《红色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但由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历史虚无主义通过网络等形式在社会上流行,一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不高,所以要通过红色教育,“来充实和完善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⑤刘越、杜刚:《红色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增强大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肯定并弘扬我国优秀红色历史。红色教育在我国也逐步落到实处,在课堂上、教材中、课外活动中将上海红色文化融入进去,“充实教学内容,创新红色文化教育”⑥余成玲:《红色文化视域下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文存阅刊》2018年第19期。“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直观、生动,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作用”,⑦赵雷、陈红敏:《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理结构》,《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身体力行感受上海红色文化的魅力。目前高校里以上海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讲座、素质拓展活动(“素拓”)等逐渐增多,校园里的宣传语等皆体现了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文化有利于党性教育之拓展。党员的红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入党之前要进行党性教育,入党之后更要加强党性教育。“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党性教育精品课程,对引导领导干部筑牢干事创业的思想基石,对提升上海红色文化品牌的标识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①薛峰、张文、吴浩波:《发挥上海红色资源优势 打造党性教育精品课程——以龙华烈士陵园为例》,《党政论坛》2018年第10期。从中央到地方党政机关,从国企、事业单位到私企,全面覆盖红色教育,定期开展党员会议,定期开展党员素拓。无论是会议还是素拓都离不开红色文化,如研读一部红色经典著作,或是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或是观看红色影片等。

红色文化有利于“小初高”基础教育的拓展。将党日活动与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相融合,能使“学生在校园内外近距离接受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熏陶”。②盛林、孙艳美:《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效果的三个着力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10期。上海市也已举办多次当日活动,如“走进党的诞生地”青少年手绘明信片创意大赛,选出优秀作品予以展出。“引入社会资源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党日活动”,③盛林、孙艳美:《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效果的三个着力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10期。充分发挥上海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

2. 红色文化产业化

近年来红色文化功能转化与利用效益显著的就是红色文化产业化。

我国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经历了由“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向红色旅游产业化的转变”。④刘红梅:《红色旅游发展的历史阶段研究》,《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上海红色旅游也逐渐向产业化转变,“出现了‘二三四五’即两大格局、三大精品、四大系列、五大主题经典区”⑤刘中萍:《上海都市红色旅游资源评价及整合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的产业构架,纪念馆、革命旧居等就是红色旅游产业链重要内容。“红色文化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是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⑥吕南勋:《打造红色旅游精品 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福建党史月刊》2012年第2期。目前中共一大会址每天接待近5000人,包括团体和个人,从全国各地赶往上海参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跟随会址布置回顾建党历史。一大会址也已完成基本会址建设,包括形象还原建党场景、简介参加一大历史人物的生平、根据时间轴回顾建党历史、通过视频音频等展现历史背景。一大会址也已基本形成了预约接待、精炼讲解、人流分散的精细参观模式,建立了安保人员、讲解员、接待员等专业的团队。

同时,红色旅游也逐渐朝着体验式的方向发展,“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感悟中感受愉悦的高附加值的旅游方式”。⑦董健:《关于打造上海红色文化体验式旅游的建议》,《上海人大》2018年第8期。这种旅游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参观、考察模式,而是让个体切身体验红色文化带来的宝贵财富,比如穿军装、唱红歌、重走红色路、饮食忆苦思甜化等。正是红色文化的内涵如此丰富,才可以使红色旅游模式多样化。

(三)上海红色文化发展特点之研究

1. 上海红色文化的静态发展

上海红色文化的发展要依靠静态载体,包括纪念馆、旧居、文艺作品等。红色纪念地本身就是红色文化的固化,红色文化也依靠广播、报刊、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等各种途径进行传播。

在2017年,上海认定的革命历史遗址和遗迹有600多处,2018年又考订出400多处,所以目前为止上海的红色纪念地多达1000多处,包括中共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四大会址、毛泽东旧居、陈云纪念馆、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龙华烈士陵园、《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义勇军进行曲》编制旧址等,其中“革命纪念馆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①李媛:《浅议新形势下革命纪念馆与红色文化发展》,《文物鉴定与赏鉴》2018年第17期。是文化建设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革命纪念馆、纪念地使得上海的红色文化地图更加丰富,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红色文化基因图谱”。②颜维琦、曹继军:《上海:红色纪念地有望达千处 红色文化基因图谱更丰富》,《光明日报》2018年7月12日。在各式各样的博物馆、纪念馆中既有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也有活泼生动的历史细节,还有激进悲壮的革命情怀,这些都可以极大地鼓舞和激励广大群众学好红色历史,讲好红色故事。此外还有《回望》《开天辟地》《可爱的中国》等文学作品,它们“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起到促进作用,也激励着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后来人”。③丁恒星:《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7期。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两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和客户端)成为主要的新媒体平台,这些平台都可以使得红色文化“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让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④肖灵:《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探析》,《红色文化学刊》2017年第2期。

2. 上海红色文化的动态发展

红色文化不仅融合于纪念馆内,更存在我们生活学习的周围。从书本到头脑,从参观到印象,从学习到铭记,红色文化的动态学习一直在进行。对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群体来说,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述革命烈士的故事,梳理红色历史。在读本中学习红色文化,了解那些隐藏在历史背后的艰辛。同时在新媒体时代,“受众总是被动地接受红色文化的传播教育,呈现单向度的线性传播”,⑤肖灵:《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探析》,《红色文化学刊》2017年第2期。要充分利用媒体平台的交互性,让大众群体主动去从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接触和了解学习红色文化,让大众“不受地域限制”⑥徐芳、杨扬:《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特征、问题与对策》,《党史文苑》2009年第5期。自主选择想要获取的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的鲜明特色。

此外,红色文化的发展还推出动态的“旅游参观线路”“修身线路”“革命红色路线”等。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黄浦区打造了以“党的摇篮、光荣城市”为主题的“红色记忆墙”,展示上海在党的创建史上诸多的“第一”。⑦《黄浦区建街头记忆墙 讲述光荣“红色故事”》,《光明日报》2016年4月21日。2018年上海市民修身行动现场推进会在宝山区智慧湾创意产业园召开,会上正式启动了首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文化修身路线,同时强调要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为抓手,创新市民修身载体。要擦亮“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底色,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着力塑造具有海派文化特点的修身品牌。⑧贾彦:《上海推出首条红色文化修身路线》,《信息窗》2018年第7期。

三、上海红色文化的评述

(一)上海红色文化研究成就

1. 关于红色文化概念的外延

近年来,关于红色文化的内涵有颇多学者提出不同的见解。研究红色文化首先要清楚红色文化是什么,在所界定的红色文化范围内进行深究。

从时间跨度上看,第一,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包含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整个历史进程的,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所积淀而成的”,①曾杰:《论红色文化传承中的当代话语转换》,《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是促进世界文明进步的总和。红色文化属于世界,有共产主义才有红色文化。如前苏联所进行的红色革命斗争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符号体系也属于红色文化范畴。前苏联的红场就是许多重要红色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它见证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这对整个世界历史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对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二,有学者认为研究红色文化,主要研究中国的红色文化,即从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近代以来,各阶级群体进行的革命斗争历史产生的红色文化。如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倡导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和民生”,这场运动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是亚洲觉醒的一部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第三,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的,是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发展”②喻畅、赵明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析》,《现代交际》2017年第24期。的先进文化。第四,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不仅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战争年代即“站起来”的时期,还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的阶段。红色文化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一直发展的。红色文化不仅需要在历史中挖掘,还要在现实中创造。

2. 上海红色文化研究的学术意义

上海红色文化是研究红色文化的一个分支,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与拓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红色文化的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上海红色文化属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不断相融合的产物,红色文化的历史进程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不同时期的红色文化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源泉”,③闫立光:《红色文化整体性研究推进的三个向度》,《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所以说红色文化的实质就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④刘润为:《红色文化:中国人的精神脊梁》,《红旗文稿》2013年第18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思想导向的,参加中共一大的共产党人都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早期在上海生活时完成了历史性的思想转变,从一个具有激进思想的人转变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上海近代的经济发展使上海的工人运动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主力军之一,大大推动了全国的革命斗争进程。再把视角从近代拉回到现代,上海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为开放的排头兵,也力图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的红色文化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融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有力证明。

上海红色文化的研究对于构建上海红色文化理论体系,打造上海红色文化基地有着重要意义。拥有丰厚红色文化资源的上海在讲好红色故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需要用好、用足上海的红色文化资源。上海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重要的一个分支,作为党梦想起飞的地方,从党诞生的那天起上海的红色文化没有间断,一直处于动态发展当中。应当运用上海的经济发展优势、人才优势和历史资源优势,构建具有上海特色的红色文化理论体系,建设上海红色文化思想库,打造上海红色文化示范区。将上海建设成为红色文化的高地。

上海红色文化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党史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上海红色文化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诞生,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而发展。上海红色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方面的体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红色文化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彰显了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取向。研究上海红色文化,可熟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增强大众的文化认同感。

3. 现实意义

上海红色文化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要让红色文化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一块瑰宝,就要研究上海红色文化,挖掘和创造上海红色文化。上海属于中国一线城市,上海的城市文化不仅仅要给国内各个城市做先进示范,还要向国外展现中国文化特色的独具魅力。上海红色文化蕴含着不屈不挠、勇敢奋斗、改革创新的上海精神,是上海城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红色文化的建设对上海市民的思想文化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更对上海向外展现的城市风貌有着巨大影响。

上海红色文化对于青少年的德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密切关系”。②付旭华:《浅析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交际》2017年第24期。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国教育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青少年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红色文化一直是青少年“政治理想信念、价值观和理论素养教育的重要资源”。③胡建兰:《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现状及提升路径》,《文化软实力研究》2018年第5期。上海红色文化研究的深入对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上海红色文化有助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建设,有助于培育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有助于生活在“富起来”“强起来”中国的青少年了解革命史实、熟知革命故事,有助于抵御外来糟粕文化对于青少年思想的腐蚀。

上海红色文化对上海红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红色文化的思想价值是实现其经济效益的基础”。④盛名:《红色文化开发需坚持经济效益与思想价值并举》,《人民论坛》2018年第27期。红色产业的形成有三大重要因素,一是上海城市经济的发展,资金的投入。二是上海政府的政策支持。三是上海红色文化的深厚基础。将上海红色文化的文化价值进行经济转化,一方面有利于在红色产业中传播红色文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大众学习红色文化。另一方面红色产业也带动了上海旅游经济的发展。红色产业的衍生链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红色产业也促进了就业率的提高,增添了上海城市的红色特色。

(二)上海红色文化研究之不足

1. 研究深度不足

关于上海红色文化的研究,最近5年来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在诸多方面如内涵、功能等还有待深入。

许多学者都对上海红色文化的内涵加以阐述,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学术积淀,如熊月之区分了红色文化的狭义和广义内涵,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①熊月之:《红色文化形成于上海,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关系一如树木之于土壤》,《文汇报》2018年5月9日。称为狭义的红色文化,将鸦片战争后的进步文化称为广义上的红色文化。但红色文化在研究理论及跨学科研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上海红色文化的内涵有其政治基础、理论基础、思想基础、经济基础等,有其历史沿革,需要对其进行理论化探究。研究不足的表现为:一是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持,对红色文化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缺乏学术性和学理性研究。二是对于上海红色文化的研究大多仅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而在其他学科的运用上较少。应当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将上海红色文化的内涵延伸至更广的范畴,从不同学科层面理解和发展红色文化。

虽存在研究不足的现象,但也有学者在相关研究层面做过一些阐述,如陈尧认为红色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中不断形成的“进步文明的总和”。②陈尧:《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经济价值探究》,《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8年第5期。又如贾微晓从哲学和历史学结合的角度去研究红色文化,认为“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本源”。③贾微晓:《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理论解析》,《理论月刊》2018年第10期。

另外,关于上海红色文化的功能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化领域,而涉及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等的研究较少。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上海红色文化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是我国主流价值意识形态,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有力思想支撑。在新时代上海红色文化的创造转化中,其经济价值越来越明显,是我国传统文化转化中发展势头显著的文化分支。所以,时代在变化,时代在发展,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也要与时俱进,要树立新时代的问题意识,深度研究上海红色文化。

2. 功能性研究及开发之不足

上海红色文化的功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重要体现。近年来上海红色文化的功能在城市文化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对于上海红色文化功能的挖掘和拓展仍需进行。

在红色文化教育方面一直存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存在毁坏历史遗迹、篡改历史史实、崇拜外来文化等现象,这就需要完善红色文化教育读本的编写与出版,加强红色文化的生活教育,强化主流价值观意识。需要弘扬红色文化精神,让当代大学生“牢记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史,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④王佳宁、葛茂奎:《大学生红色精神教育重要性与实践》,《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3期。做新时代青年。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对于党员党性教育在利用红色资源上未能完全发挥到实处,一些红色资源相对来说也未能为党性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设施基础。一些红色旅游缺乏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仅靠红色纪念地的“一张桌子一条凳,两块床板一盏灯,游客进门就转身”,就无法打破传统的观赏式旅游,不能使参观的人群身临其境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所留下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不能对红色文化产生主观综合的意识。一些红色艺术作品方面更是存在错误解读革命历史、脱离主流价值观的现象。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不透彻,对于红色文化的价值不精通,这样就无法“将红色文化教育转化为自己的行为”,①王薇薇、姚书志:《高校辅导员服务职能实现路径研究》,《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浪费。所以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功能,将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发挥到实处。

3. 传承与利用方式缺乏创新性

上海的红色文化纪念地已从600多处增至1000多处,成为纪念馆或陵园遗址等的并不多。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上海红色文化纪念地分散各处,有的甚至处于居民区内,不易建成规模性的纪念馆形式,只能以小型围栏或标识性纪念牌的形式来保护红色文化纪念地。二是上海红色文化纪念地的研究不够深入,需要深入探析,拓展学术层面,最大可能地保护和发展上海的红色文化纪念地。三是有些场地并没有被认定为红色文化纪念地,如上海世博园旧址即中华艺术宫和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等,这些改革开放后的红色成果,也应该被认定为红色文化纪念地。上海见证了我国工人运动的历史与辉煌,参观承载着工人阶级故事的纺织厂、纱厂等,也可以更加了解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阶级背景。

上海红色文化的传承要跳出“围栏”保护,要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就需要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承方式。“优秀传统和现代价值取向之间建立必要的张力”,从上海城市的价值取向出发,对上海红色文化做出“创造性的诠释和转化”。②俞吾金:《上海城市精神探讨之我见》,《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4期。不固步自封,也不形式主义,真正使得红色文化“接地气”。创新红色文化对内对外宣传方式,将打造中外接受的新概念、新表述作为着力点,讲好上海城市故事,传播好文化精神。策划红色文化实景演出、利用高科技上演红色文化主题的灯光秀等就可以是一种方向。

猜你喜欢
红色上海文化
上海电力大学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欢乐上海迪士尼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