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复杂下肢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0-12-02 12:07刘福尧董志军潘园王从涛安敏付桂红
医药前沿 2020年27期
关键词:半环固定架克氏

刘福尧 董志军 潘园 王从涛 安敏 付桂红

(贵州省骨科医院创伤骨科 贵州 贵阳 550007)

复杂下肢骨折近年的临床发病率显著增加,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施以及时治疗。临床上对下肢骨折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固定骨折部位以保证其稳定性,进而促进肌肉和骨骼功能恢复。目前固定技术主要包括髓内钉和钢板固定,通常能获得满意疗效。但是复杂下肢骨折较普通骨折而言,更加严重且患者多伴有感染、骨缺损等情况,若不给予妥善处理,则会引发各种并发症[1]。在对复杂下肢骨折进行治疗时,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可有效控制错位、保证骨折的对位对线,且其包括弹性固定技术,可刺激骨痂生长。为进一步探究其效果及安全性,本文纳入40 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创伤骨科40 例复杂下肢骨折患者。回归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40 例患者中,男性29 例,占72.5%,女性11 例,占27.5%,年龄19 岁~71 岁,平均(43.45±3.08)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8 例,高处跌落损伤12 例,重物砸伤10 例。

1.2 方法

对40 例患者均以组合式外固定架进行治疗。(1)术前准备。术前完善X 线及CT 检查,对骨骺损伤情况进行了解。所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由连接杆,针夹,半环、2,5 ~3.0mm 克氏针、4.0 ~5.0mm 半螺纹针、半环弓组成;(2)操作方法(以胫骨近端为例)。麻醉后取平卧体位,对术区行常规消毒铺巾,在C 型臂X 线机下行透视定位,在腓骨小头前侧、膝关节外侧,避开骺板的位置将1 枚2.5mm 或3.0mm 克氏针以横行方式穿入,尽量与骺板线平行。将半环组装至克氏针上,并将半螺纹钉置入半环,防止其摆动。之后在胫骨干前内侧、骨折远端各置入1 枚半螺纹钉,对平行骨干以连接杆连接,使骨折两侧各形成1 个独立单元,再以2 根连接杆、4 个杆杆夹连接2 个独立单元,暂时不需拧紧,将连接夹放在半环上时需1 个尽量靠外侧,2 个后移并靠内侧,形成多平面类三角,增加其稳定性。最后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利用骨折端两侧的独立单元行牵引复位,降低闭合难度;(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给予患者抗生素2 ~7d,麻醉药效退去后即可知道患者进行床上被动训练,术后1周可下地负重扶拐行走,术后4周可部分负重行走,并逐渐弃拐,做好对钉孔的清洁,保持其干燥,避免感染,定时换药。

1.3 观察指标

术后对患者随访10 ~22 个月,总结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出现情况。

以膝关节Evanich 评分标准评价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患者康复情况。以踝关节Kaikkonen 评分标准评价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患者的康复情况。以hecketts—Otterburn 钉道感染分型评价患者钉道感染情况。

2.结果

40 例患者术后随访10 ~22 个月,平均随访(15.33±2.18)个月,38 例患者骨折顺利间接愈合,2 例骨折骨折未愈合,经自体植骨后愈合。未发生畸形愈合情况,X 线检查提示无力线改变。3 例患者支架出现松动,外固定支架拆除时间为3 ~7 个月,平均为(4.25±1.02)个月。最后1 次随访时患者的膝关节、踝关节恢复均良好。10 例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和9 例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患者的恢复效果:6 例为优,11 例为良,2 例为可;21 例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的恢复效果:11 例为优,7 例为良,3 例为可,优良率总计为87.5%。40 例患者共有钉道217 个,钉道感染31 个,感染率为14.29%,均为轻度感染,换药治疗后好转。

3.讨论

复杂下肢骨折不仅会给患者造成明显的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给患者的身心健康、正常生活均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既往临床上多以传统手法复位、牵引、石膏固定等形式进行治疗,但经过临床应用得知,上述手段均存在固定不稳固、并发症多等缺点,且跨关节外固定会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造成限制,较长时间的固定会导致肢体运动功能的障碍,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要求,尤其是对于不稳定型骨折以及出现明显移位的复杂下肢骨折患者[2]。而常用的接骨板固定方法,需要行切开复位,进而会对患者的局部内环境造成破坏,还有较大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骺板的医源性损伤,因此推广受限。对于复杂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来说,微创治疗是首选方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就是常见的一种微创手段。虽然克氏针可以固定骺板,但是多次的穿刺,或是多枚克氏针穿过骺板进行固定,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骺板损伤,并且以克氏针进行固定,存在稳固性欠佳的缺点,特别是对于体重较大的复杂下肢骨折患者。其外,临床上也有学者报道称,以弹性髓内钉对复杂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固定治疗,对于下肢干骺端骨折患者来说,对其断端离骺板的距离有着较高的要求,若距离不足3cm,则很难将弹性髓内钉的固定作用发挥出来。

外固定支架目前在复杂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既可为骨折提供稳定性,保证固定的稳固性,还有着理想的弹性,可保证骨折部位正常的血流循环。骨折的愈合需要一定外界因素的支持,在固定后需塑形骨折部位,缩小固定位置间距,促进骨折愈合[3]。

组合式外固定架近年在复杂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有着较大概率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法有着较多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1)对于下肢损伤情况较为严重的骨折患者来说,需在组合式外固定架基础上联合运动显微外科技术对其进行治疗,以补充完整患者下肢损伤严重的部位。此方法可以促进患者下肢骨折部位的快速恢复,在患者骨折愈合、并发症减少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临床疗效显著;(2)组合式外固定架的操作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缩短患者病程,促进患者康复,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在目前临床的实践中,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下肢骨折的形式有多种,包括环形支架和单边外固定支架,对于受损部位,均有着较好的疗效,并且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下肢缺损部位,可达到理想的治愈效果。临床实践显示,环形外固定支架的优势更多、使用范围更广,对于缺损严重、复杂的患者,可通过X 线的拍摄,明确骨折部位及固定情况。临床应用经验提示,以环形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患者,其后期的愈合更快,愈合程度更高,并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4]。在以组合式外固定架对复杂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固定,并且该技术后期拆卸简单,为患者术后的恢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5]。

本文以回顾性分析的手段展开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0 例复杂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40 例患者均以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随访结果显示,38 例患者骨折顺利间接愈合,2 例骨折骨折未愈合,经自体植骨后愈合。未发生畸形愈合情况,X线检查提示无力线改变,可见疗效及安全性均十分理想。

综上所述,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操作简单、结构稳定、符合微创要求,治疗复杂下肢骨折的效果理想,固定时不需跨关节,患者术后可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半环固定架克氏
半环同态的若干性质
满足恒等式的Γ-半环
无天于上2035(一)
KD407:悬挂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某些完全正则半环的刻画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