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音乐学院民间音乐系本科教学的历史回望与评述

2020-12-02 01:15王惠芹
人民音乐 2020年9期
关键词:音乐系音乐学院皇家

■王惠芹

瑞典是一个传统而中立的国家,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态度相当地尊重与保守。带着这样的印象,笔者认为,民间音乐系在瑞典皇家音乐学院的设置与教学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当笔者真正进入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并对民间音乐系副主任密斯詹德·奥洛夫(Misgeld Olof)教授进行访谈与研读了一些关于民间音乐系建立与发展的相关文献之后,笔者才意识到,民间音乐在皇家音乐学院的生存曾经备受争议。本文通过对民间音乐进入皇家音乐学院历史背景的回望,阐释两种不同观点的对峙,评述民间音乐如何融入专业音乐教育体系,呈现瑞典民间音乐学界寻求自我文化独特性的理念与行动。

一、民间音乐进入皇家音乐学院的历史背景

皇家音乐学院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创建于18世纪,古斯塔夫三世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在他的倡议下建立了古典音乐系。自此,欧洲艺术音乐在瑞典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与发展。20 世纪50 年代之前,民间音乐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然而,它却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于瑞典民间。70 年代可以说是瑞典音乐发展的黄金时代,从那时起,瑞典音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向,欧洲艺术音乐不再是瑞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样式,流行音乐开始占主导地位,民间音乐也开始受到热捧,出现了一些专门表演民间音乐的酒吧和舞厅。在演奏民间音乐时,人们喜欢穿着传统服装,一边听音乐,一边饮酒狂欢,安东·耶恩贝里(Anton Jernberg)是红极一时的偶像级人物。在乌普兰(Uppland)地区人们常用小提琴演奏民间音乐,尽管那个时代的乐器不是很先进,或者说比较粗糙,但是民间音乐的氛围却非常浓厚,而且当时正值美越战争,具有民主思想的音乐家常在歌词中融入反美的情绪,在普通民众中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由此可见,20 世纪70 年代的民间音乐受到了普通民众的关注,在风格上比较纯朴现实,但是在内容上良莠不齐,大多数的民间音乐都用小提琴演奏,但会拉小提琴的人相对很少,随着普通民众对民间音乐的需求越来越大,演奏民间音乐的乐器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然而,民间音乐的发展势头与流行音乐相比,还不是很强劲,乐队演出时往往把流行音乐排在前面,将民间音乐放在最后,当时的一些音乐家,如博斯·汉斯(Pers Hans)、比约恩·斯托比(Bjorn Stabi)和奥莱·亨杰斯(Ole Hjorth)①等人都曾因演唱流行音乐而出名,后来转向民间音乐领域。

根据奥洛夫教授的访谈,还有两个事件对民间音乐进入皇家音乐学院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其一,是关乎诺贝尔颁奖仪式的一个细节。在诺贝尔的颁奖晚会上,皇家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一直担任演出任务,直到70 年代的一次颁奖晚会,主办方提出能不能演奏瑞典自己的音乐时,皇家音乐学院才意识到自己的学院并没有属于这个国家的音乐,于是便萌发了发展民间音乐的想法。其二,20 世纪70 年代初期,瑞典成立了组织委员会(Organisations—kommité,OMUS),其任务是对国内高等专业音乐教育进行改革。当时,皇家音乐学院已通过自己的内部改革,成了瑞典高等音乐教育的最高学府。但是,组织委员会认为,皇家音乐学院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专注于欧洲艺术音乐,过于陈旧保守而不符合音乐与社会的发展趋势,民间音乐教育应纳入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之中。因此,组织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专家组,决定对民间音乐进入皇家音乐学院这一事项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笔者认为,民间音乐进入皇家音乐学院是多重复杂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背后存在一系列必然或偶然的历史契机。“二战”之后,瑞典成了一个移民国家,是拥有多文化、多语言、多宗教和多民族的多元社会。不同族群交融形成的多元城市语境使不同族群之间的交往带有跨文化交际的性质,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同族群个人的文化认同和对他者文化的认同具有特殊的涵义。

二、两种不同观点的对峙

尽管组织委员会和皇家音乐学院十分赞成与支持建立民间音乐系,但依然有一些专业人士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甚至还到学院的艺术发展委员会表示抗议,他们认为,在皇家音乐学院建立民间音乐系完全没有必要,专业的音乐学院不能教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业余的、不“严肃”的音乐,距离欧洲艺术音乐存在很大差距,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严肃”音乐只能与欧洲艺术音乐划等号,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也只能局限于艺术音乐,民间小提琴不能与古典小提琴相提并论等。然而,除了组织委员会和皇家音乐学院艺术发展委员会赞成与支持民间音乐进入皇家音乐学院之外,从事民间音乐表演与教育工作的同行对此事也非常赞同。于是,瑞典音乐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在两种观点对峙的过程中,奥莱教授考察了瑞典各地不同音乐学校的教育方式和专业活动,他发现当时音乐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无论是皇家音乐学院,还是其他音乐学校,大多数音乐教师都专注于教授欧洲艺术音乐。奥莱教授认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虽然可以接受正规的技能训练,但演奏中大多缺乏变通,久而久之,音乐学习变为了一种仅仅针对考试的应试教育。此外,在工资待遇方面,从事民间音乐演奏或教学的从业者,由于没有受过高等院校的专业培训,只能得到一份薪酬很低的工作,与艺术音乐的从业者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于是,奥莱教授决定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状况,他撰写了相关文件,有力地论证了将民间音乐纳入高等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如奥莱教授所回忆的那样:“我已记不清当初递交给组织委员会的信函内容,但仍然记得其中内容的主干。其中的主干之一就是致力于将传统民间音乐合法化,给予更多音乐人获得专业教育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这样可以促使许多没有经过专业学习或未获得正规资质的音乐人在获得专业教育后可以进入音乐学校从事教育工作。这些音乐人的音乐理念在授课过程中势必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一定影响,这也是促进瑞典音乐发展的一项宝贵财富。”②最后,组织委员会和皇家音乐学院艺术发展委员会经过层层表决与审批,民间音乐终于在1976 年进入了皇家音乐学院。

笔者认为,皇家音乐学院将不同族群以及相应的音乐文化汇聚在一起,如欧洲艺术音乐、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等。其中,民间音乐是瑞典文化独特性的重要体现,代表瑞典人的文化观念、社会风尚与生活方式。20 世纪中叶,瑞典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并将其定为基本国策,即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主张文化权利的平等,倡导多元文化共存,为民间音乐在皇家音乐学院合法身份的确立提供政策保障。

三、1976—1994:小提琴教师专业课程的初步探索

小提琴是最为常见的瑞典民间乐器之一,其演奏被尊为瑞典民间音乐的“经典”。与其他瑞典民间乐器相比,小提琴也最容易为音乐人提供工作机会。民间音乐进入皇家音乐学院以后,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招生,而是在1976 年秋季实施试点课程,从一门称之为“有理想音乐人的小提琴教师专业课程”入手,并将学习期限定为半年。然而此时,皇家音乐学院院长做出了更为大胆而明智的决定,将期限延长至一年。申请人在面试时须通过相关音乐理论和乐器演奏的考试才能开始专业学习,也就是说,申请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瑞典民间音乐基础,但不一定都是学小提琴的,而且对于申请人的年龄没有任何规定,这一点在民间音乐系的招生体系中沿用至今。1977 年春,根据学生的要求,小提琴教师专业课程的学习期限延长至两年,主要面向希望学习瑞典民间音乐的音乐人,其目标是通过教学,加强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同时,随着学制的延长,除了小提琴课程之外,还增加了西方音乐史,通过西方音乐史的教学,学生不但学会了以更加广阔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加深了对瑞典民间音乐的理解。此外,奥莱教授的器乐合奏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可以学习民间音乐各类乐器演奏法的宝贵机会。在教学中,奥莱教授与学生展开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他们以民间音乐教学为中心,共同设计出崭新的“小提琴教师专业课程培养方案”(其科目详情请参见下表)。

小提琴教师专业课程培养方案中的科目

在该培养方案中,共有12 门课程,其中,《共同课/民间音乐》仍然教授学生小提琴演奏;《句法的传统》主要教授瑞典民间音乐中常见的技术与形态;《句法的变异》主要讲授瑞典民间音乐中特殊的技术与形态;《民间舞蹈与民间音乐史》教授学生瑞典民间传统的舞蹈方式,并使之掌握瑞典民间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民间音乐合奏的方法论》旨在提供各种不同民间乐器的合奏指导;《民间音乐的项目运行》主要教授学生音乐商业与艺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使之具备民间音乐管理、策划、运作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促进民间音乐的商业化;《民间音乐/古典音乐(个别课)》是指学生除学习小提琴之外,民间音乐系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与需要,邀请歌手或演奏家教授他们其他的音乐技能,让从事其他乐器演奏的音乐人才也能获得专业训练的机会,从而不断扩大民间音乐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民间音乐教学法》主要教授民间音乐教学中的原则、内容与方法等,为学生日后到少年宫、音乐学校等培训机构就业奠定基础;《项目活动/市级音乐学校》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市级音乐学校,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并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其他选修课》是指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如爵士乐、室内乐、现代音乐、阿拉伯艺术音乐等;《合奏方面的方法论》旨在提供不同乐器的合奏指导,乐器不仅局限于瑞典的民间乐器,还可以包括其他民族的乐器;《民间音乐合奏排练》旨在加强各种民间乐器的合奏练习,丰富瑞典民间音乐的演奏风格,增加音乐表现的多样性。由此而论,这个新的培养方案较之前以小提琴课程为主的培养方案丰富了很多,这些课程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并将民间音乐的学习融入到当地的社会环境或文化氛围中,使学生对民间音乐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加深了他们对民间音乐内涵的理解。尽管这个方案不是以培养民间音乐家为目标,但这个方案为民间音乐系本科招生与教学工作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范本。

四、1994 年至今:本科教学模式的逐步完善

随着小提琴教师专业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产生了相当广泛的社会影响,许多音乐学校也相继开设民间音乐课程。1980 年,专门教授瑞典民间舞蹈的学校已风靡全国,在拉尔斯·法拉戈(Lars Farago)的倡导下,组建了民间音乐与舞蹈协会,简称RFoD,该协会将整理瑞典民间音乐文献资料作为首要任务。1985 年,RFoD 协会在欣斯卡特贝里市(Skinnskateberg)音乐学校举办了一场面向未来的研讨会,探讨瑞典民间音乐的发展状况以及音乐的输出和输入问题,官方与民间音乐家达成许多共识。他们认为,瑞典民间音乐形式繁多、发展前景广阔,既有职业民间音乐表演,也有业余民间音乐活动,既有传统形式的演出,又有现代方式的演绎,每年瑞典的民间音乐都会远赴世界各地演出,他们希望瑞典民间音乐能够得到全世界的关注、认可与投资。1986 年,在本次研讨会的启发下,瑞典举办了具有国际水准的民间音乐艺术节,在这个艺术节中,民间音乐与现代音乐混合碰撞、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1988 年,瑞典举办包括民间歌曲、器乐、舞蹈的盛会,其中,苏珊娜·罗森贝里(Susanne Rosenberg)将瑞典古老的乐器与摇滚乐融合起来,并伴随着说唱这种流行音乐元素。雷夫·斯廷纳博姆斯(Leif Stinnerbom)也开创了一种新的民间音乐表现形式,他将民间舞蹈融入到音乐剧中,使音乐、歌曲和舞蹈等融合在一起。1990 年,由瑞典全国民间音乐协会启动民间音乐年——民间音乐的咨询活动。同年,伊娃·塞特(Eva Saether,她是《活着的民间音乐》杂志的编辑)与马茨·伊登(Mats Edén )在马尔默音乐学院举办民间音乐的周末论坛,该论坛在当时引发强烈反响。1994 年,皇家音乐学院也举办了民间音乐论坛与讲座,引起皇家音乐学院院方对此事的高度重视。奥莱教授提出,随着瑞典民间音乐的迅速发展,民间音乐的动态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皇家音乐学院不能只培养小提琴专业教师,而要培养民间音乐表演方面的高级人才。因此,皇家音乐学院在奥莱教授的建议下,于1994 年正式成立民间音乐系,开始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这标志着民间音乐系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

1995 年,斯文·欧贝克(Sven Ahlbäck)③教授担任民间音乐系主任工作,他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调整教学策略,使民间音乐系的教学实践迈向新的阶段。首先,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他与奥莱教授一起精选了八位在民间音乐表演与教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成绩斐然的领军人物。他们在瑞典民间乐坛拥有双重身份,既是民间音乐的传承者,又是民间音乐的创新者,不但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将真正的、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传授给学生,也拥有非凡的创新能力,不断地为民间音乐注入新的灵感与活力,为学生与听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作品。第二,确定民间音乐系的教学目标,增加民间音乐系入学的考试难度。要求学生在入学前,掌握纯熟的音乐表演技能和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入学后,学生能在较高的起点上,继续拓展民间音乐表演领域的广度与深度,进而塑造优秀的民间音乐人才。第三,优化课程设置,斯文教授认为,民间音乐系的培养模式应该是全方位的,不光是唱、奏,还要会跳。因此,民间舞蹈课不可或缺,而且高等级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一对一的上课模式。第四,加强音乐实践,民间音乐系积极为学生开拓与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鼓励民间音乐与爵士乐、非洲音乐、印度音乐、西方艺术音乐等其他元素的交流与碰撞,以促进民间音乐与当地环境、社会氛围的进一步融合。笔者认为,民间音乐在皇家音乐学院的教学既符合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体系化原则,又尊重民间音乐自身的传承规律。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体系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起点进行教学,但当民间音乐进入到专业音乐教育体系之后,便与前者有了很大的区别,专业音乐教育体系通常会考虑相同的起点,这样就产生了入学考试或申请的相关要求。也就是说,民间音乐系的教学对于人才的选拔具有其专业化的标准,而这种标准化的人才选拔机制构成了民间音乐系教学体系化的开端。在瑞典,民间音乐更像欧洲艺术音乐中室内乐的一些模式,音乐家经常在一起排练与演奏,他们通过技术上的磨合,进一步创作出具有欣赏价值的作品。但是,瑞典的民间音乐与欧洲艺术音乐中的室内乐也存在差异性,民间音乐更多地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大多没有乐谱可供参考。

综上所述,民间音乐系经过数十年的教学探索,已建构起不断完善的本科教学体系,在传承瑞典民间音乐悠久传统的基础上,培养与塑造了一批面向世界的顶级民间音乐家,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民间音乐的生存方式,使之进入到专业化、艺术化的发展轨迹中,对瑞典民间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奥莱·亨杰斯(Ole Hjorth):瑞典民间音乐家,皇家音乐学院民间音乐系的奠基人之一。

②Ole Hjorth, Hur det började med den svenska folkmusiken på KMH, 1976—2006 30 År Med Folkmusik PÅ Kmh,Kungl.Musikhögskolan,2006,p10.

③ 斯文·欧贝克(Sven Ahlbäck):瑞典民间音乐家、音乐学博士。1995—1998 年,担任皇家音乐学院民间音乐系主任;1998 年至今,担任民间音乐系兼职教授。

猜你喜欢
音乐系音乐学院皇家
音乐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简介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谁说皇家无真情
加拿大皇家空军
延安“鲁艺”音乐系里的“广东仔”
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公告
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音乐系教授怀特纳博士访谈录(下)
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音乐系教授怀特纳博士访谈录(上)
丹麦皇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