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新冠病毒可从鼻腔进入脑部损害神经系统

2020-12-02 18:12
参考消息网
关键词:脑部帕金森病病例

参考消息网12月2日报道 印度报业托拉斯网站11月30日发表了题为《科学家认为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鼻腔进入脑部》的报道称,众所周知,新冠病毒会影响脑部,并导致神经系统严重受损。据研究人员说,新冠病毒可能通过鼻子就能进入人的脑部。全文摘编如下:

虽然最近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患者脑部和脑脊髓液中存在病毒核糖核酸,不过目前尚不清楚病毒是如何进入脑部以及如何在脑部分布的。

来自德国沙里泰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检查了死于新冠肺炎的33名患者——22名男性和11名女性——的鼻咽部位及脑部。鼻咽位于咽喉上部,连接鼻腔,很可能是感染并复制病毒的第一个区域。

研究人员说,他们在患者脑部和鼻咽发现了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和蛋白质,还在鼻咽发现了完整的病毒粒子。

他们说,在嗅区黏膜中发现的病毒核糖核酸水平最高。

研究人员表示,患者的病程与可检测出的病毒数量成反比,也就是说在发病时间较短的患者身上发现的新冠病毒核糖核酸水平较高。

研究人员说,在一些患者体内,在嗅区黏膜层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的细胞中发现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这表明嗅区感觉神经元可能受到了感染,此外脑部接收嗅觉和味觉信号的区域也受到感染。

他们说,在神经系统的其他区域也发现了新冠病毒,包括作为脑部重要的呼吸和心血管控制中心的延髓区域。

【延伸阅读】研究认为:自身免疫性病患“易感”新冠病毒

参考消息网11月30日报道 外媒称,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狼疮、自身免疫性肝炎、乳糜泻、多发性硬化症或1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目前生活在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恐惧当中。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11月24日报道,很多专家都认为,上述情况导致这些患者成为最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这首先是由于这些疾病本身导致机体对自身发动攻击,进而损伤肺部、肾脏、心血管系统等重要器官;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疾病的治疗大多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而增加了感染病毒的风险。

根据世卫组织有关疫情现状的数据,60岁以上且伴有基础病的患者死亡率最高。而最常见的疾病是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高血压、肾病等。

报道称,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免疫介导性疾病与新冠病毒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首先观察到,在那些患有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的患者中,新冠病毒疾病的“发病率”更高,普遍高于一般人群发病率,但系统性红斑狼疮除外。

在此项研究中,作者里卡多·布兰科、米格尔·安赫尔·冈萨雷斯-盖伊和戴维·马丁内斯-洛佩斯制定了研究目标,即确定风湿病患者如何受到新冠病毒威胁,以及感染概率和症状特点等,并验证在这些情况下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可能带来的影响。

研究人员警告称,对于免疫问题引起的风湿病患者,由于他们的病理是以免疫为基础的,而且他们所接受的免疫抑制治疗不同,因此遭受感染的风险更大。

在研究中,他们观察到这些患者的新冠肺炎“发病率更高”。此外,接受生物定向治疗的慢性关节炎患者也呈现出较高的发病率。

据报道,研究人员把研究重点放在新冠病毒对患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威胁上,结果发现,导致重症新冠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超过60岁、男性以及罹患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11月27日,几位老年人坐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一家贴有打折海报的商店前。新华社发

(2020-11-30 19:45:38)

【延伸阅读】外媒分析:新冠会否引发帕金森病大流行?

参考消息网12月1日报道 外媒称,争议焦点再次集中在新冠肺炎可能引发的后果上。这次,科学界将目光投向帕金森病,科学家想知道新冠肺炎是否与这种疾病有关。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11月29日报道,英国《柳叶刀》周刊最近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对此进行了分析。阿根廷神经病学研究员马塞洛·梅雷略、英国神经病学家凯拉什·巴蒂亚和西班牙相关领域科学家何塞·奥韦索是这篇研究论文的作者。论文称:“显然,新冠病毒不仅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还会影响多个组织和器官。”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病毒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这种影响与呼吸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说:“高达85%的患者——包括重症患者、轻症患者和无症状者——都出现了新冠肺炎急性和亚急性神经系统并发症。65%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现了嗅觉减退现象,而嗅觉减退是帕金森病的常见初期症状。由于此前有过患新冠肺炎后再患帕金森病的先例,因此这种症状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

论文指出:“截至目前,共通报了3例感染新冠病毒后患帕金森病的病例。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详细的临床数据对于判断帕金森病与新冠肺炎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至关重要。3名患者相对年轻,其中两名男性患者分别为45岁和58岁,女性患者为35岁。两名男性患者患高血压(45岁男性还患有哮喘),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女性患者在感染前身体健康。”

有一个情况使科学家感到困惑:两例病例(1名男性和1名女性)的嗅觉都受到了影响。两名男性患者均没有单基因问题,也不具有帕金森病遗传易感性;女性患者未接受遗传检测。3例病例均为急性发作(经诊断患新冠肺炎后的10至32天)。58岁男性患者在复杂的神经系统表现与脑病共存的情况下出现了强直综合征,包括肌阵挛和眼肌阵挛;另外两名患者具备不对称强直的特征,伴有震颤和轻度呼吸系统疾病。

专家称:“一名患者出现自发性好转,未对阿扑吗啡的急性作用产生应答;女性患者在短期内对左旋多巴治疗有反应;45岁男性经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

报道指出,由于不确定这些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前的神经系统状况,很难判断这些病例是否患有潜在临床前帕金森病。在两例男性病例的报告中,研究论文作者们明确指出,患者感染前没有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或嗅觉减退病史。急性发作以及与新冠病毒感染存在关联表明,这些病例可能患上感染后帕金森病。上述3例病例提供的证据有限,不足以促使科学家将新冠病毒感染与帕金森病联系起来。

研究论文作者们称,患者感染病毒后患上短暂性或永久性帕金森病不足为奇。帕金森病可通过不同机制出现:1.基底神经节的结构性和功能性损伤,主要涉及黑质致密部和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投射;2.在患脑病的情况下出现大范围炎症甚至是缺氧性脑损伤;3.尚无症状的潜在帕金森病发作;4.病毒感染可能触发一系列进程,导致遗传易感性个体患上长期帕金森病。

(2020-12-01 11:52:30)

【延伸阅读】美媒:数百万美国人感恩节回家 新冠病毒或趁机“搭便车”

参考消息网12月1日报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11月30日发表了题为《随着感恩节后旅行者在全国四处散开,“一场自然灾害……正在所有50个州”展开》的报道称,随着数百万美国人感恩节后回家,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趁机“搭便车”——可能在全国各地播下感染的种子,当地时间周日美国单日新增病例连续第27天超过10万例。报道全文摘编如下: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当地时间周日到目前为止,美国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9671例,新增死亡病例731例。

与旅行有关的新增感染病例激增,可能会使医院不堪重负。根据冠状病毒跟踪项目的数据,当地时间周日美国有93238人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入院治疗,创下新纪录,超过了当地时间周六的91635人。

这是第三次单日感染新冠病毒入院治疗者超过9万人——第一次是在11月26日,有90481人入院治疗。27日这一数字降至89834人。这一数字下降可能是因为感恩节而导致报告有出入。

急诊医生梅甘·兰尼说:“医院根本不可能为应对我们当前面临的情况做好充分准备。”

兰尼说:“这就像是所有50个州同时发生一场自然灾害一样。现在没有足够的床位,也没有足够的医护人员。此外,由于缺乏国家准备,物资供应仍然不足。”

她说:“在罗得岛,我们目前正计划于当地时间周二开设一家方舱医院,因为我们现有的医院住满了新冠肺炎患者。然而,并非每个州都有这种选择。”

她说:“即便你开设一家方舱医院,如果你有几百名医护人员感染了病毒——全国许多州都面临着这种情况,如果没有足够的护士、医生和呼吸治疗师,那么,即便开设一家方舱医院,也救不了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医疗体系目前真的处于崩溃边缘。”

尽管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之前建议美国人感恩节期间不要外出旅行,但当地时间周日预计将成为这场疫情期间航空旅行最繁忙的日子。

在疾控中心感恩节前一周发布旅行警告后,大约有600万美国人乘坐飞机外出旅行。

但是,几周后,大家就会知道感恩节聚会和旅行到底造成多少新的感染病例甚至死亡病例。

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教授乔纳森·赖纳博士说:“你看看今天入院治疗的患者,他们可能是两周前被感染的,而且入院治疗的人可能会更多。因为通常亲属要再过一周才能确定被传染上了这种疾病。”

兰尼说,因此,感恩节期间被感染的,会在三周后显现症状,而这期间造成的死亡病例会出现在圣诞节和新年期间,而且将在各州蔓延。

此外,鉴于冠状病毒潜伏期长,而且感染者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检测出阳性结果,感恩节期间感染的病例可能最早在12月份的第一周之后,才可能出现在公开数据中。

甚至在那之前,新冠病毒就在以惊人的速度夺走美国人的生命。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仅本月28日那一天,美国新增死亡病例就有至少1189例。

自这场疫情暴发以来,美国累计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超过26.6万例。

资料图片:感恩节期间,美国机场迎来了3月份以来的最大客流量。(路透社)

(2020-12-01 17:09:43)

猜你喜欢
脑部帕金森病病例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病例”和“病历”
儿童做脑部CT会影响智力吗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压抑食欲使人笨
帕金森病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