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020-12-02 06:04王耀宗
数码设计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课堂教学

王耀宗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2-0250-01

1 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需要在具体的研究背景下,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保证学生能科学、合理地分析出信息的价值,以促使其满足具体需求,同时,也能对信息的变化情况做出有效探索,并利用合理方式给予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获得更为可靠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能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实现信息的有效获取,也能对信息实现量化分析,这样结合问题的本质,能给出有效的解决思路和对策,也能促使问题的充分解决。在对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团队之间对信息的共享也能使信息的价值充分发挥。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生活案例将课堂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相互联系起来,使学生身边实例成为主要的学习途径,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比如,在信息与特征教学中,需要随时为学生提供身边案例,引导学生对上下课铃声传播的目的进行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面部表情分析观察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在学生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信息了解后,其形成的信息意识就得到提高。

2 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行培养,是学科日常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在对高中生进行引导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进入到计算科学领域掌握有效的思维方法,充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具体执行期间,行为活动的出现是将科学作为引导和方向,利用计算机能促使问题的解决,也能基于学科问题,对其整个问题详细解决,以彰显其自动化和数据化发展,形成人机相互。在当前社会发展中,计算机被广泛应用,计算思维需要每个人形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特点,给予教学情境的有效创建保证他们能解决问题。同时,在该执行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思维也会不断增强。当教师掌握动画和视频后,经过对信息的加工能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 使学生了解视频中物体的运动变化,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给予知识信息的自主探讨,促使其结果的掌握。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思考,以实现思维的扩展和训练。

3 优化搜索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应强调出数字化技术的搜索特性,在必要的引导、教学、培训中让学生明白该技术的特色。其中,学生们需及时吸取先进的、积极的网络资源内容,将不同理论内容融入至实际探索中,及时满足学生对学习、探索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发性的进行探索理解,根据不同信息所表述的信息内容进行分类、汇总、整合,并得到问题的解決答案。例如在关于搜索引擎方面知识点的讲解中,可要求学生利用数字化的学习方法及时学习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引擎的排版及使用方法,通过明确全文搜索及目录索引的区别及联系掌握关键词、FTP传输协议的特色,从而让学生在网络空间实践操作中掌握搜索方法。总之,通过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操作中收集相关学术经验,并根据不同的资料内容进行自主汇总,从而及时得到问题解决的答案。同时,学生也应快速适应于数字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理论教学的区别,即搜索频率、搜索方法等方面的技术的不同,在使用搜索平台的过程中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辨析。通过梳理整合,得到相应的创新结论。

4 社交协作教学,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交流环境,在数字化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对不同操作问题、搜索引擎的使用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水平。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自行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讨论形式可利用线下交流讨论及线上综合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掌握不同学习方法及信息课程的理论内容。另外学生们可在线上平台中进行思维交流如可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相应的理论内容有利于让学生突破传统课堂对时间、空间的要求也能让性格内向的学生利用模拟环境积极抒发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展现出特色的平台形象。此外, 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倾听其他学生的思想观点,在特定的文化交流中融入自己对领域内容的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采用多元化的理念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分析 ,形成完善的思想价值观。

5 创新作品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对某一知识点体系进行扩 充,在扩充的同时进行作品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不同的实践场景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针对性的设计意见及设计方案在比较各方案的特征及优缺点的同时对某一理论内容进行创新。另外创新与创造是息息相关的学生需要树立创新的观念,根据现阶段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趋势和发展趋势进行理念创新,在使用数字化技术的同时进行技术创新,提出适应于高中阶段的学习观念及创新观念有利于让学生更快速的接受不同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总之,通过帮助学生对现有的思维、作品进行创新,提出新的见解、新的意见,有利于让学生自发性的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复实验,得到产出的内容,进而扩充学生在信息技术理论及实操性内容的知识储备量。

结论: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学生要掌握专业知识,需要结合学科背景促使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和学生都要结合新时期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对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充分掌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保证学生学习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基础上,给予主观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信息技术不仅具有较强的认同感,也能提高信息技术的学科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晶.基于地理媒介素养教育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以“板块运动”教学为例[J].地理教学,2020(08):51-53+57.

[2]杨毛才让.浅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策略[J].考试周刊,2020(30):53-54.

[3]马学红.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科普童话,2020(15):104.

[4]赵杨. 高中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构成及提升途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