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的必要性与方法

2020-12-03 17:39罗丽廖昭松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教学方法

罗丽 廖昭松

【摘要】学生学习生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但学生的发展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前一学习阶段结束和新的学习阶段开始之间必然存在一个衔接的问题。本文阐述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教学的必要性,并依据经验就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教学提出具体方法。

【关键词】衔接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151-01

一、引言

近年来数学学科在前沿领域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当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后,学生数学成绩的个体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甚至小学数学不错的孩子在升到七年级以后突然出现断崖式下滑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衔接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

依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本阶段学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为能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分类和理解逻辑关系。到了初中,学生的认知进入到形式运算阶段,需要学生能运用符号进行命题演算,能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在这发展过程中,个体差异较为普遍。从教学的内容看,小学数学更加注重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对抽象和逻辑思维培养的要求较低,因此,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如果在认知方面没有做好准备,很难跟得上教师课堂教学的进度。

(二)学习任务加重,学习精力分散

小学阶段,学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其他为考查科目,进入到中学以后,考试的科目变为九门,是原来的三倍,学习精力不可避免地有所分散。特别是对于专注力不太强、行为习惯有待加强的学生,既无法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讲解过程,又没有太多精力课后自主学习或巩固知识,学习的结果自然事倍功半。

(三)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的方法多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案例也比较的多,呈现给学生的多是具体的、感性的思维方式。到初中阶段之后,由于学习内容的加深,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理性的、抽象的、辩证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方法也必须有别于小学数学教学。正因为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如果学生不能够及时地转变学习方法,那么就不能理解直观与抽象之间的关系,不能将直接经验通过推理、同化上升为间接经验,从而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学习结果。

三、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方法

(一)整合教材,运用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与中学阶段的教材編写思路存在明显的差别。小学阶段教材编写者以数与计算为主线,将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等内容随数与计算教学内容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而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受制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知识更多的停留在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层面。

而初中数学教材编写者主要的思路在于通过特殊的案例抽象出类似情况下的一般数学规则,更多的是对数学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对认知能力的要求要更高,因此教师在内容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然后在此基础上整合教材的内容,并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数学意义。例如在学习初中“负数”这一概念时需要教师结合小学数学的内容,并通过多个情境和具体案例然后再得出负数这一数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忽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仅仅依靠教材上的几个例题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如人意的。

(二)梯度要小,合理设问

由于初中数学的理性思维要求更高,而学生在学习方法与认知水平上短时间内的不适应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采取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措施。减小问题的梯度显然是最合理的方法之一。如果设问不合理,难度太大就会挫伤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挫败感。

例如教师在教授“函数”内容时,如果先从小学所学的等式的性质为出发点,首先解决ax=b形式再到ax+b=c形式,然后过度到ax+b=c+d形式,最后讲解a(b+x)+c=d+e形式,则更加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设问,诱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增加学生问题解决的成就感。

(三)做好评价,顺利过渡

教学评价是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将知识抽象化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中学教师的课堂时事评价中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利用生成性资源进行教学。同时,中小学在考试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小学高年级教师在考试内容上应适当渗透初中考试的常见题型和考试要求,初中低年级教师在初期则应尽量使用小学常见的内容和题型,做到平稳衔接。

四、结语

学生的学习生涯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认知特征注定了培养的目标有所差异,但是学生的发展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一个学习的阶段并不是孤立的,因此需要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共同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熊佳绍.在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9(20)

[2]顾新民.如何进行中小学数学知识点衔接[J].学周刊,2017(16)

[3]周俊,刘翠.以渗透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浅析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9)

作者单位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湖南省岳阳市师大附属南湖学校;湖南;岳阳;414000)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论新课改下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中小学数学教学数字模拟化研究
例谈如何进行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