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2020-12-04 21:52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二中学李春兰
青年心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浮力气球趣味性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二中学 李春兰

趣味性应该是有策略性的。没有策略的提问无疑是失败的提问。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威廉·威伦阐述了趣味性教学的技巧,并从:趣味性是否清晰,学术趣味性,低认知水平的趣味性,学生的回答,等待时间,对学生反应的鼓励,志愿者和非志愿者的平衡,正确的回答,趣味性探索延伸,感谢和表扬这十个方面具体加以说明。我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调研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也进行了课堂实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有资历的教师,最后经过总结、反思,初步形成初中物理课堂进行趣味性教学的几条教学策略。

一、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学现状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通过个人和外界之间的互动实现的建构行为。初中生学习物理学的主要兴趣之一是直接兴趣,所以他们在大多数示范实验中表现强烈。特别是激烈的直接兴趣,更有意识地注意到课堂上成功和有趣的实验,并且可以自觉地注重示范现象。皮亚杰把初中生所处在的认知发展阶段称为形式运算阶段,初中生的思维容易动摇,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这一心理特征。学生必须保持热情,不要将他们的物理兴趣压制在萌芽状态。为了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并在示范实验的观察示范中培养他们。同时,要注意控制学生的情绪,保持课堂气氛的活跃和畅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趣味性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物理学习能力。

二、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学策略

1.针对性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而设计,同时,趣味性教学内容应当结合关键点、容易出错点,以及容易混淆的点。例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知识点时,我们知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然而,对于这个概念,很多初中生缺乏直观的感受,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如何让学生能够观察到这个现象?教师的提问设计就要围绕这样的一个目的着手。这里教师可以拿两个吹好气的气球,并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分析一下,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两个气球观察到力是相互作用的呢?有的学生会说,可以将两个气球进行相互挤压。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次提问“同学们,如果两个气球相互挤压,该部分会出现怎样的现象?”然后同学会达到挤压,使这一部分气球瘪进去。教师再次追问“同学们,你们能设计出一个小实验,测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吗?”这时候让学生们进行思考讨论。通过依据学习目标,并针对学习的重难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精心设计,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与提问,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教师所吸引,才会紧密围绕趣味性学习有效拓展,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合理性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勇于探究,可以运用个人语言进行叙述。合理性策略源自于斯托利亚尔在《教学教育学》一书中。教师在讲解“温度、内能、热量”等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问“什么是热量?温度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是该种提问方法,并不适合理性提问,学生能够从课本上自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所以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提问,这几个概念间的关联性是什么?虽然学生不能从课本上找到直接答案,但是通过逐个分析理解,加强所学知识点的重组与对比才能够获得答案,这也就是合理提问。

3.启发性策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确保课堂提问具有趣味性,启发并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浮力”这个知识点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在。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将会阻碍学生对浮力这个概念的学习,他们或许会误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密度、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物体空心还是实心以及物体的形状等等有关。为了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浮力的概念,再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由已有认知水平入手,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进而提出趣味性:为什么有些时候浮力可以托起一艘豪华巨轮?然而有些时候却连一个铁片都托不起?再如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它的浮力大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接下来就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如往一个烧杯清水中放入一个鸡蛋,并不断往烧杯内加盐。我们会发现鸡蛋上浮了。这时的学生注意力完全会被现象吸引,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产生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教学内容。正是创设了一个这样的趣味性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由此可见,有效的提问,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切实夯实学生所学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

猜你喜欢
浮力气球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找气球
第十章浮力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
气球
国际足坛108将
一样多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