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诵读文学经典的积弊与纠偏

2020-12-04 21:52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冉庙乡兰堂小学张李志
青年心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学内容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冉庙乡兰堂小学 张李志

文学经典是指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并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受考验而获得公认地位的伟大文本。在农村小学的教学中,相对于城市来说,我们缺乏丰富的信息来源以及良好的教学设备,但是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却仍然可以不断地进行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提倡通过诵读文学经典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更多的文学表达内容,以及让学生拥有更多元的思考方式。但是在过往的教学中,农村小学中的文学经典诵读教学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在今天我们应该进一步地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审视过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农村小学中的学生通过诵读文学经典获得更多的提升,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地体会到文学经典对于自己的价值。

一、农村小学诵读文学经典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止于诵读

今天我们在农村开展小学文学经典诵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打开视野,同时对文学经典内容有所了解,通过经典的文学作品体会到更多的人生真谛,获得更多元的思考方法。但是同时我们还要了解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我们的教学叫做文学经典诵读,但是我们的教学不应该停止于对文学经典的诵读。要想让学生真正地从文学经典作品中获得相应的知识,体会到更深邃的情感,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辅导。

小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上,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果没有教师的悉心辅导,那么文学经典的诵读就只是口头的朗读,并不能够起到更多的作用。然而很多时候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更多的课程安排放在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引导上,一般来说学生能够在学校中进行集体诵读,就已经基本完成了这一部分的学习。从成效上来讲,这样的学习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二)在诵读之外少有延伸

我们要知道文学经典作品,单纯地放在人的面前就只是文本,而文本是需要阅读且分析才能够成为打动人心的作品。此外,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很多时候对于文本中所描绘的场景以及通过文字所描绘出的抽象内容,并没有十分具体的感受,因此单纯地通过文本阅读,让学生去想象作品中所指的事件,其实是比较困难的。

比如说,很多文学经典作品都已经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可是在农村的小学文学经典阅读中,我们一般不会选择时间为学生播放这些影视作品。这种教学意识上的相对落后,使得小学生的文学经典诵读过程变得比较单薄。

(三)诵读内容缺乏多样性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经典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除了上述所说到的外界条件以外,最重要的一个核心问题还是我们所选择的经典文学作品内容缺乏多样性。一般来说,我们所选择的内容基本上都来自于中小学生必读篇目手册,其中选取的篇目虽然都十分优质,但是所涉及到的范围也有所局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的不断传播,在今天我们所能够接触到的经典文学作品,已经远远不止中小学生必读篇目手册中所提到的内容,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中有更多的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更适合学生进行阅读。我们常常强调农村小学的学生在毕业以后与城市学校中的学生在见闻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其实如果能够从文学经典的阅读上去开拓学生的视野,那么学生获得的提升将会更大。

二、优化农村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经典阅读教学的课程内容

要想真正优化农村小学生经典阅读教学的体系,我们就必须要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优化阅读的内容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举例来说,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让学生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的目的是让学生去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同时在文学作品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另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一步地去理解文学作品中比较深刻的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文学经典诵读课程中要将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归纳到其中。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将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当做正式课程一样进行讲解,将文学作品当做课文进行反复分析。而是说教师要能够配合经典文学作品诵读这个活动,在学生诵读过作品内容以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同时如果阅读本身具有一定的困难,那么我们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帮助理解的资料。只有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才能不断丰富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

(二)丰富经典阅读教学的课程形式

上文中提到在今天帮助学生去理解文学作品,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特点安排课程内容,同时也应该加入不同的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去感受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情感。因此经典诵读的课程形式需要进行丰富和完善,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在农村小学中,虽然我们的教学硬件设施与城市中的小学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上课中的教学形式来弥补硬件设备上的不足。比如说,在城市小学的教学中,教师为了配合学生阅读经典的一些作品,可能会为学生播放由文学作品所改编的影视剧作品,而在我们农村的小学课堂中不具备相应的设备,但可以帮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表演文学作品中的情节。

具体来说,在阅读一本文学作品之前,我们可以先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组,为每一个小组任命一个组长。在阅读过程中,每一个小组都有目的地去寻找作品中不同人物的性格以及情节上的冲突。阅读完成之后,我们再要求每一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选择作品中的一两个情节进行表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在作品所描绘的场景中,同时还能够通过亲身的演绎去将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展现出来。这样我们就通过调整上课的方式,弥补了教学硬件设施上的不足。

(三)拓宽经典阅读教学的阅读内容

关于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不仅是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好的经典文学作品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一方面在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选择适应学生当下状态的作品,为学生进行阅读的安排,另一方面也要时刻关注外界的信息,通过自己搜集的信息以及外界的推荐为学生挑选更加丰富的经典文学作品内容。

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不必拘泥于中小学生阅读篇目手册中所规定的内容,只要适合学生进行阅读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良好的帮助,我们都可以拿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如果能够逐步地将这种阅读的边界拓宽,那么学生所收获的知识也会更加丰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天的农村小学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优化经典文学作品诵读的教学就应该帮助学生深化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体会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同时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搜集与文学经典作品有关的信息,为学生拓宽阅读的边界,打开学生的眼界。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的成长。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文学内容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文学作品与数学
主要内容
文学作品与数学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