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新教研思想从哪里来

2020-12-04 21:52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七中学张小伟
青年心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研育人思想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七中学 张小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到来,各中小学传统的教研模式遇到了新的挑战,如何将教师教研工作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在教学实践研究中让教师永葆教育教研的热情,得到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是教科研管理者思考的问题。同时,为改变学校教研活动被动举行的局面,让中小学教研活动富有活力富有实效,真正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和素养,我们还应该将眼光放到校外,放到教育教学的前沿去看。

一、从历史与经典中来

多数学校教研活动多年一成不变,从第一届的“同课异构”开展到第十届,老师的参与兴趣逐年降低。有的学校长年进行校本研讨,形式单一,没有实效。我们可以借助前人教育思想,通过演讲比赛、教育经典案例学习等改变教研形式。例如:在师德的培训教育中,我们可以开展“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交流会。从中深刻领悟孔子的教育观、学生观。即: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孔子教育最动人而显著的特点。爱,对学生无私的爱,构成了孔子的学生观的基础。孔子曾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自己要想站起来,就要想到别人的利益,使别人也站起来;自己要想事事通达,就要想到别人的处境,使别人也事事通达。凡学之道,师严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我们熟知的国学大师南怀谨,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到七十多岁时还在写文章,洋洋洒洒引经据典,随手拈来,主要因为他从小打好的扎实的文学基础。从《礼记》上领略中国古代的教育场面和读书之乐:以此让现代的教师体悟到:要想成为有思想、有较高教学水平的名师,一定是学习型的老师。

中国的孔孟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20 世纪70 年代就指出:现代,乃至未来,能够拯救和构建人类精神生活的,惟有中国的孔孟教育…… 但凡知名的教师,站在讲台上,中华经典唐诗宋词经典诗句,随口而来,为课堂增辉添彩。对学生做思想工作,口若悬河,恰如其分。这样的表现都是教师日常的学习和积累。为此,教师不能只将自己教学研究的范围放在一本教科书上,还应该多研究先哲教学思想来提升自身教育理念。

二、从党的指导思想中来

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找准育人的方向非常重要,明确育人目标更加重要。教师的教育科研内容不能只放在教科书上,教研的形式也不能只局限于教室和办公室,我们可以在教师和学校以外的场所进行教研。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规范育人方式的同时,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情怀,要有育人的大格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育人的大胸怀呢?首先就是对国家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要研究透彻,研究明白。例如:作为普通中小学教师的管理人员,首先在学校我们应该深入学习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全文对照国家政策,反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部署是不是与国家政策相适应,明确教师育人的指导思想,即国家政策。如:在《意见》提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育规律,政府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国家明确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领导要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基础上,再总体规划学校的各项事务。作为普通教师,要在研究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的基础上,再去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现状和不足,这就是校本外的教研内容。相对于教材,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与国家发展教育的目标相一致。教师在备课中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各项育人活动中更快更扎实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中的每一方面目标的落实和实施策略都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学人员研究的内容。

三、从不同教学流派中来

研究不同教学流派和教育思想,也是教师新教研思想产生的来源。当前,国内有很多有影响力的教学流派值得中小学教师学习和研究,从中得到启示和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俗称“三本教学”。从中可以找到解决促进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问题。方邱华“尝试教学”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需要,在如何发展学生学力上提出了可行策略。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围绕三种思想,即:学材重构建、学法三结合、学程重管理,在初中数学学科中展现出优势。语文教育界的四大名师:于漪、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是广大语文教师学习研究的典范,我们可以从研究大家的教育思想开始,开启自身对教育的思考。接着我们可以进而去研究每位大家的教育教学的独到之处。如:研究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为冲破讲读教学模式的藩篱,钱梦龙首创的“三主”“四式”导读法。 研究这些名教育家的思想和成就都会给我们普通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引导作用。

四、从教育的问题中来

大集体备课是很多学校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但都是常规的研讨教材和教法,没有深入进行教学研讨。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在研修常规教学内容外,我们可以研究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由学科组长提出学科教学中共性的教学问题,由教研组成员共同研讨,共同形成课题研究内容。在后期的教研活动中,每人就自己的经验、做法、成效等做交流,对较好的做法及经验学科组可以推广使用。同时,就这个教学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内容,让组内每位成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意见,记录研究过程。如:英语学科组在大集体备课中提出:通过对听力材料进行再构建促进初中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研究。最初,是根据一位老师提出的教学问题:“自己平时教学中,每单元的听力部分,教学效果总是不太好,有没有好的办法?”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请有经验的老师做了经验介绍。在后期每个英语老师都积极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又进行改进。有的老师提出改进的意见是“听前扫除词汇语言障碍法”,有的提出,“听力训练前重构关键语言对话训练对提高听力效果的促进作用”,有的提出“根据听力材料编排听后对话练习提高听力能力”等。对这些建设性意见,我们确定为教学问题的子课题。为了更加深入研究这些教学中的问题,组长还可以安排组内老师,向学生发调查问卷,分阶段进行学科问题测试、统计、分析等方式来开展研究这些教学方法,工作,同时要求将过程性资料归纳整理形成各种成果,例如:教学反思、论文、课例分析、成绩分析等。最终形成课题材料。学科组发挥集体优势,共同申报课题,研究问题,总结成果,形成集体研究成果。

通过集体备课,渗透有效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引导教师在比较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得到提升。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而针对研究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课题,对自己的教学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开展课题研究式集体备课,能为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提供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教研育人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思想与“剑”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