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六经辩证分析

2020-12-04 06:24赵常清
医药前沿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肝阳阳上亢厥阴

赵常清

(包头市排水公司医务室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伤寒论》的伤寒,指的是经络不通,即伤寒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不通。还要明白是什么在治病,即是什么通六经,这个就是你自身的元气。只有元气相对邪足,才会通络治病。元气不足,无力抗邪,任何方剂或方法(针灸等)都无用,只会越治越虚。还要明白伤寒六经本是一经,即五运六气学说,六气本是一气。《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是《黄帝内经》与《伤寒论》联结的纽带,即伤寒六经开合枢原理,六经间是相互关联的,不是孤立隔绝的。开合枢原理是中医的根本,后世黄元御的脏腑升降学和彭子益的圆运动学都是其产物。

1.太阳证

足太阳膀胱经证。《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由于太阳主表,阳气是最足的,只有真阳充足,才能充分发挥封固作用,以使津液不致妄泄(津液藏焉);只有真阳充足,才能发挥温煦作用,以使脏腑产生液,津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出来(气化才能出焉)[1]。太阳宜开,开则阳气敷布体表;开之太过属太阳伤风,自汗恶风;太阳不开,少阴气化不升,小便难下。不开为麻黄汤证,开之太过为桂枝汤证。桂枝汤调和阴阳,阴阳指的是阴气与阳气,阴气是脏腑收敛功能(芍药酸收),阳气是脏腑生发功能(桂枝辛温升发),而不是酸甘化阴,辛甘化阳之意。

2.阳明证

足阳明胃经证。阳明宜合,合则腐谷化食;合之太过,津液被灼,谷食干结胃家实;开

则太阴阳明合病,下利清谷。胃为腑,以通降为顺[2]。阳明实热证仲景以白虎汤、承气汤治之。后世有温病派,有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辩证,有吴鞠通的三焦辩证,它们实际就是《伤寒论》的阳明证。

3.少阳证

足少阳胆经证。少阳为枢,枢转阳明、太阳,枢机不利则清阳不升,浊阴难降。少阳为相火(对应少阴君火),相火为真火,即肾中之阳。少阳胆经主降,《伤寒论》中少阳证,主方是小柴胡汤,症状主要是往来寒热与口苦。实践中,绝大多数的往来寒热是因为邪正相争,治法是扶正祛邪,正解应是四逆法;口苦绝大多数是阳不入阴证,正解是附子理中汤使阳入阴(太阴开)。实践中,真正的少阳证罕见,个人认为这与战乱、疫情、环境卫生差有关。还有一问题,柴胡药性到底是主升还是主降。《伤寒论》少阳证中,胆经是主降(腑以通降为顺),而后世都说主升,有升阳举陷之功。焦树德认为柴胡先降后升,有推陈出新之功。但要明白伤寒六经是一个整体(系统),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3]。因为只有先推陈(降胆经)才能后出新(肝阳升),但肝阳升发是靠人自身的元气,而不是柴胡。

下面说少阳阳明合病证,即大柴胡汤证。看李可等人医案中,均用大柴胡治胰腺炎、阑尾炎等病,特征是腹痛、胁痛甚。本人实践中,患者腹痛、胁痛等症,摸其脉左关均弦劲有力,这是典型的厥阴肝寒证,用四逆汤加吴茱萸、桂枝、细辛,均治愈无任何不良后果。服药后,疼痛更甚,待破寒后治愈。

4.太阴证

足太阴脾经证。太阴宜开,开则升清降浊,合则腹满食不下,大便秘结。若开之太过,必自下利,大便稀溏。《伤寒论》太阴证主方理中汤,意在扶脾阳升清降浊。若太阴不开,中焦否塞使上下二焦不通,阳不入阴,就会有上热下寒(真寒假热),入睡难等证。实践中,多用附子理中开太阴,引阳入阴,从右路降,使相火安位,各种症状自能消除[4]。

5.少阴证

足少阴肾经证。少阴为枢,枢转太阴厥阴。少阴宜气化,气化则膀胱开合有度,小便自如,气化不利则枢机不转。少阳证主方四逆汤,有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药。很多书上均说姜草主要作用是解附子之毒乌头碱,但要明白为什么。姜草归脾土,意在培土伏火。这好比做饭用锅,锅是脾土,锅内食物为胃中饮食,火为坎中一阳相火。若锅太薄,则会壮火食气,虚阳外越,姜草则能培土伏火使相火安位。

6.厥阴证

足厥阴肝经证。厥阴宜合,合则肝血足清阳升,四肢暖。《伤寒论》厥阴证寒实证立方吴茱萸汤,虚寒证立方当归四逆汤,寒热错杂(真寒假热)证乌梅丸。后世对肝的论述,极为混乱,主要有肝热(火)说,肝阳上亢说,疏肝解郁说,现辩之。

肝热说:肝贮血,并主升发,有刚强之性,故本脉有弦象,但不急。只有寒邪,才会使肝阳不升。肝热用药有龙胆泻肝汤等,这些都会使肝向肝硬化发展,并慢慢肝中毒。还有西医所谓肝炎,其实都是肝寒肝虚之证,只有破寒养肝血(扶正祛邪)才是正道。

肝阳上亢说:肝阳上亢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为迎合西医之说,后世流毒至深。张氏认为,肝主升发,升发太过而致肝阳上亢。但肝阳升发是元气使然,即正气,正气足才会肝升发通畅,正气只有虚证,邪才会盛。所谓肝阳上亢,是因寒邪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头晕目眩,只有破寒升清降浊才是正解[5]。

疏肝解郁说:疏肝之说,本无错,即肝升发。但所用之药如柴胡、元胡、鳖甲等药,均是破肝气之药,怎么疏肝,只能使肝气虚升发不利。元气虚后,自然无力抗邪,发热、疼痛等症状自然消除。正治法就是当归四逆汤,温肝血升肝阳。

猜你喜欢
肝阳阳上亢厥阴
附子联合MPTP诱导肝阳上亢型PD小鼠亚急性模型与慢性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基于“肝阳虚”浅析肝癌发病机制※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从“欲解时”论乌梅丸治厥阴病
浅论厥阴病之实质❋
春季养肝发怒别超三分钟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形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