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的古代文献汇集

2020-12-04 06:24赵苏皖
医药前沿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木香腹痛脾胃

赵苏皖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古代文献对于小儿腹痛的论述很多,《诸病源候论》最早提出小儿腹痛的病机:“多由冷热不调,冷热之气与脏腑相击”[1],其后多以此为基础,《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由脏腑虚而寒冷之气所干,邪气与脏气相搏,上下冲击,上则为心痛,下则为腹痛,上下俱作,心腹皆痛”[2],《婴童百问》:“多因邪正交攻与脏气相击而作也”[3],《幼科证治准绳》:“心腹痛者,冷气与真气相击,或上攻心,下攻腹,故痛”[4],《幼科折衷·医验大成》:“脾经不睦胃家虚,邪正交争气不舒”[5]。

临床问诊、脉诊与触诊相结合,《幼科折衷·医验大成》:“阴弦则腹痛,弦急则小腹痛,尺脉紧则脐小腹痛,尺脉伏则小腹痛”[5]。《保婴撮要》:“中脘痛者,属脾。少腹痛者,属肾”[6],《幼幼集成》[7]:“心腹痛,部位有上中下三焦之别。上焦者痛在膈上,此即胃脘痛也;中焦者在中脘,脾胃间病也;下焦痛在脐下,肝肾病也”,“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病者多虚,暴病者多实;得食稍减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痛徐而缓,莫得其处者为虚,痛剧而坚,一定不移者为实;虚实既确,则治有准则矣”。具体证治:

1.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寒凝而滞,则腹痛喜温喜按;阳虚失温,则见面白或青、口中气冷;脾胃运化失司,则见不思饮食,呕吐下利。“当补脾,益黄散主之”[8],余多用理中丸温之。《幼科铁镜》配合推拿:“曲儿小指,重揉外劳宫,推上三关,揉脐五十”[9]。

2.实热

热郁于内,则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以及面赤壮热,四肢烦躁,手足心热,小便黄等热证表现,若热结肠腑,可兼有大便秘结。《婴童百问》:“四顺清凉饮加青皮枳壳”[3],《幼幼集成》:“宜四顺清凉散加青皮、枳壳,大便秘结者,木香槟榔丸;大便调者,芍药甘草汤”[7],《保婴撮要》用“泻黄散”[6]泻之。《幼科铁镜》“推:用下六腑,水底捞月”[9]。

3.积痛

腹痛,按之亦痛,面黄不食,口中气温,嗳气酸馊,大便馊臭,便后痛减,或目无精光,或白精多,多睡等。先下之,后调理脾胃,钱乙用“消积丸,甚者白饼子下之,后和胃”[8],《医宗金鉴》:“先以小承气汤下之,若下后仍痛者,以香砂平胃散酌量”[10],《幼幼集成》:“宜三棱丸,甚者消积丸;下后用六君子汤调之”[7],《万氏家传幼科指南心法》:“丁香脾积丸先下之,后以集圣丸调之”[11]。万全[12]认为“肠胃之阳不能行其变化转输之令,使谷肉果菜之物,留恋肠胃之中,故随其所在之处而作痛也……在胃中,在当心而痛,宜吐之,瓜蒂散主之。在小肠中,痛在心之下,脐之上,宜辛温之药利下之,丁香脾积丸。在大肠者,痛在脐之下,宜苦寒之药下之,木香槟榔丸”。《景岳全书·小儿则》根据食积的不同程度进行治疗:“若胃口偶有留滞,大痛而胀者,宜排气饮或益黄散。若宿食偶有不消而暂为胀满者,宜大、小和中饮,或保和丸、消食丸。若有坚积停滞,胀痛拒按,形气俱实者,宜赤金豆、白饼子、紫霜丸之类攻下之”[13]。

亦有内食外寒,《医宗金鉴》中:“小儿内伤乳食,外感寒邪,遂致食寒凝结,腹中作痛,其候发热恶寒,腹痛,更兼恶食呕吐,而多啼叫不已者,以藿香和中汤可急煎服”[10],《慈幼心书》:“有感寒夹食者,其痛多急,连绵少有停止,甚者或如刀刺,欲吐不吐,欲泻不泻,手足冷,面青或黑黯,宜前汤(指迷汤),或升消平胃散”[14]。

4.脾(胃)气虚

《幼科铁镜》:“脾虚痛治以补脾开胃为主,用六君子汤加橘皮”[9],《景岳全书·小儿则》:“若脾胃气虚而痛滞吐泻者,宜六味异功煎,或六君子汤加木香,或调中汤”[13]。

5.肝木乘脾

《幼科铁镜》:“肝木乘脾痛者,其候唇白口中色淡,面多青色,痛则腹连两胁,重按其腹则痛止,起手又痛是也”[9],治用四君子汤加柴胡白芍。

外治如《幼幼新书》“用生姜汁调面成糊贴脐心温暖腹部”[15],《幼幼集成》“花椒不拘多少,研细为末,和少面粉,醋和成饼,贴于痛处,上铺艾绒,用火灸之”[7]。曾世荣认为小儿腹痛分“脏寒痛,锁肚痛,盘肠内吊痛,积痛,癥瘕痛,痃痛,癖痛,吊肾偏坠痛,寒疝痛,蛔虫动痛”[16],以及痘(疮)疹腹痛、虫痛,未能涉及。借鉴古人对于中医的思考,掌握病机及辩证思维,临床灵活运用。

猜你喜欢
木香腹痛脾胃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阅读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