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村级监督“最后一公里”

2020-12-04 08:17王新亭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工作站村级

王新亭

今年以来,大竹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推行村级监督“人员统派、工作统管”新模式,在不增加机构编制和人员经费前提下,充分发挥派出村级纪检监察员“探头”作用,有力推动纪检监察职能向村(社区)延伸,有效破解 “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样监督”难题,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激发干部监督合力,解决“谁来监督”难题

统派人员,优化队伍。从乡镇第一书记、驻村(社区)干部、户籍在村(社区)的乡镇机关人员中,统一选派符合条件的优秀年轻党员到村(社区)担任纪检监察员,并依法推选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实现“一肩挑”,着力改变对村级监督力量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层次较低、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局面。

搭建机构,整合力量。在各村(社区)设立村(社区)纪检监察工作站,按照有队伍、有职能、有场所、有作为,能受理、能监督、能反馈、能宣传等“四有四能”标准,整合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议事会力量,建设规范、务实、有力、高效的村级监督队伍,让村级监督机构搭起来、队伍强起来、职责专起来,有效解决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人手少、監督力量薄弱问题。

强化培训,提升能力。采取以会代训、专家讲座、案例剖析、跟班学习等方式,围绕村级纪检监察工作站运行模式,以及村级监督重点、如何监督等内容和相关纪律要求,对派出村级纪检监察员开展任前集中培训,提高监督水平和能力。

完善职责体系,解决“监督什么”难题

职能权力明晰化。明确村级纪检监察工作站在乡镇纪委和村级党组织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履行宣传党规政策、监督村级事务、排查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和报告问题线索5项职能,赋予重要会议参与权、重大事项知情权、村组干部质询权、村级财务审核权、党纪政务处分建议权、村组干部及农村党员违纪违规的监督权等6项权力,实现监督与权力运行同轨同向。

监督内容清单化。围绕村级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民主决策、工程项目、三资管理、三务公开、村干部履职、民情民意、乡风文明等8个领域,聚焦督好村班子的责、控好村组织的权、管好村集体的钱、办好村居民的事、守好村干部的廉等5方面重点内容,编制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又动态调整的监督责任清单,推动村级监督工作规范、高效。

村权监督公开化。梳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公开各项政务服务申请条件、办理流程、时限要求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使监督内容更加明晰、重点更加突出。明确村支部、村委会、村监委等村级组织的权力和责任,绘制村级权力清单、风险清单、防控清单、责任清单和运行流程图,让干部照单控权、纪检监察员照单监督,推动村级小微权力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建立村级统管机制,解决“怎样监督”难题

探索协作监督机制。由乡镇纪委统筹,将村(社区)分成3至5个协作区,1名乡镇纪委委员包片联系1个协作区,每月派发监督清单,以协作区为单位定期统筹开展交叉指导、联合驻点、抽查核查,对监督中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问题线索及时移交乡镇纪委,变同级监督为提级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静态监督为动态监督,切实解决部分村(社区)监督乏力、虚化问题。

创新督廉晒廉机制。聚焦“三务”公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群众反映突出问题,通过“院坝倡廉”和“公开晒廉”等方式,定期收集廉情民意,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向群众做出答复或承诺,不能解决的提交村“两委”班子集体研究解决,促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升群众参与率和满意度。推行“统派统管”以来,28个试点村(社区)信访量同比下降70%。

完善管理考核机制。细化村级纪检监察员工作量化指标,实行乡镇统一考核管理,出台《村级纪检监察工作站日常运行办法》《村级纪检监察员监督清单》等规章,建立述职述廉和责任追究制度,倒逼村级监督干部主动履职。试点以来,派出村级纪检监察员累计参与监督101次,发现并整改问题57个,移送各类问题线索11个,发出监督提醒函8份,监督督办函4份,组织处理3人。(作者系大竹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代理主任)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工作站村级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二○一九年发行工作先进单位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
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化”的朝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