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传统文化,构建活力课堂

2020-12-05 01:57汤晓蓓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大丰港实验学校
教书育人 2020年10期
关键词:精卫赵王魅力

汤晓蓓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大丰港实验学校)

小学阶段,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黄金时期。传统文化对当下小学生精神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更有利于深化其人文内涵。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亦是重任。

一、既学且思,批判继承

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即使穷尽人的一生也很难窥其全部。同时,传统文化并非都是精粹,需要通过思考才能批判性继承。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既学且思,帮助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宝库。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对于其中提到的“渑池之会”,就是一个启发学生思考的基点。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智慧过人、唇枪舌剑,但是赵国和秦国究竟孰胜孰负?还是打成平手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很多学生抢着举手表态,他们都认为赵国和秦国不分上下,赵王也为秦王鼓瑟了,而秦王同样为赵王击缶,可见谁也没占到谁的便宜。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很多学生却并没有领略到故事的内涵,所以给出了错误的答案,此时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最佳时机。教师让学生再次阅读原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你们都认为赵国、秦国平分秋色,那么重新读课文第1~8 自然段,两国真的不分上下吗?”于是,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在融入了细致的思考后,学生意识到秦王输给了赵王,因为瑟属于雅乐,而缶只是一种茶余饭后、用来饮酒助兴的伴奏乐器,一般是老百姓所用,所以从这点看是赵王略胜一筹。由此可见,思考是传承文化的助力。

学与思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促进的。在小学阶段融入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注重识记积累,还需要培养其思考习惯,这样才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让传统文化充满魅力。

二、利用故事,阐述文化

教材中的故事不仅情节有趣,而且包含丰富的哲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借助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故事中思考,从故事中感知,此举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赋予课堂新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运用故事导入;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无比神奇的小鸟,它昼夜不息地衔着树枝与石头填入东海,仿佛永远不会停歇……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接着,要求学生通读一遍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然后鼓励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朗读,看看哪个学生的情绪最饱满,朗读得最动人,最能体现出精卫的不甘与愤怒。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分别饰演大海以及精卫等角色,通过课堂表演的形式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情景中感受到精卫的锲而不舍,从而体会到故事的深刻内涵,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深入的理解。

许多神话故事彰显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思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开展活动,传承文化

传统文化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而且文学价值同样不可忽视。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办一些主题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借助这些主题实施教学,多管齐下,让学生全方位、系统化地深入接触传统文化精髓,拉近学生和传统文化的距离。

例如,在教学《古诗三首》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诗词文化的认知,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由于这一单元主要描绘的是秋景的魅力,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以“秋”为核心主旨的诗词朗诵会,或者诗词飞花令比赛。首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准备,然后要求课代表组织报名事宜,通过班会讨论确定主持人选以及活动内容。具体的安排如下:首先,由教师阐述活动的价值以及古诗传承的意义;其次,举办“诵秋·知秋·赞秋”诗词朗诵会;再次,开展诗词抢答赛,决出的人选进入飞花令环节;最后,用诗词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情……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诗词文化的魅力,从而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认同,教师需要积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用朗诵、飞花令、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熏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想要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需要注重让学生思考,运用故事激趣,同时借助活动传承文化。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彩,让学生真正爱上传统文化,构建充满魅力的课堂。

猜你喜欢
精卫赵王魅力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首届“赵王杯”全国小小说征文启事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掬一捧光阴,握一份当下
赵王骨折
精卫填海
精卫的烦恼
诗词鉴赏论述题答题技巧实例分析
《将相和》缩写
魅力展示
“撕名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