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学生更“爱”老师

2020-12-05 01:57侯喜峰浙江江山中学
教书育人 2020年10期
关键词:班主任老师教师

侯喜峰 (浙江江山中学)

多年来,教师常说的一句话是“爱生如子”,这是一位教师较高的道德水准的体现,也是大部分教师想努力做到的追求,甚至是某些学校对老师“强制”要求的标准。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求“爱”学生更是已经普及化,其实,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班主任本就已经做到了,但是,有一点是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其实,学生更“爱”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生活环境因素

学生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亲人的陪伴和照顾,身边只有同学和老师,特别是他们的班主任,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更是他们的第二个“父母”,他们遇到困难只能找老师帮忙,这也是那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直接体现,因为他们很孤独无助,如果没有老师为他们遮风挡雨,他们就缺少安全感,就会很恐慌、不安,这个时候只有老师能够保护他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和他们相处的时间最长,他们不“爱”老师,爱谁!这里有个真实的例子,2018 届高三毕业的一个学生,父母在上海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小孩子和爷爷交流不多,所以每次周末放假,他都留校,甚至在中秋节和端午节这样大的传统节日,全校只有他一个人留校,作为班主任的我,主动邀请他到家里过节,让他体会到,即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也有家的感觉,从此以后,他就把我当做他的家长,就像孩子和爸妈的交往,有时还表现出任性,发点小脾气,这些行为应该是在父母亲面前的表现,高考前会和我说,“侯哥,我有点紧张,我能不能放弃......”这些都说明,他是绝对地信任你,把你当自己人,说心里话,这是爱我们的表现。这只是一个例子,当老师的,如果我们细细去想,是不是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爱”老师的行为和表现呢!很多学生毕业后都会回来看看曾经对他们关心过的老师,这也是爱。

二、“过度”交往的因素

学生一周有五天甚至六天或七天在学校,和老师相处生活的时间比和他们爸妈生活的时间长多了,每天各科老师都有见面,班主任老师那更是如影随形,时刻关注着他们,甚至还单独找他们谈话、聊天,这种真正意义的心与心的交流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生能体会到老师是实实在在的在帮他,长期的“过度”交往,就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爱上老师,逐渐地他们会关注你的日常,你生病了会问你吃药没有,你某天情绪低落会逗你开心,用他们觉得对的方式爱我们,这个时候的老师是不是会觉得幸福满满,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三、老师的无私“给予”因素

这个社会什么都在讲交换价值,付出与收获比对,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功利和自私,但是,作为老师,为学生付出的再多,而要求学生回报的就是他们的成长和成绩,只要是智力和心理正常的人,都会明白,老师的这种回报根本就不是回报,本质是学生自己的一种收获。如果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面对为自己辛辛苦苦、忙忙碌碌而又不求回报的老师,他能不爱吗?作为班主任,又是这些老师中更“过分”的人,有时还遭受学生的不理解、顶撞,却没有怨言,还是一如既往为他们付出,似乎班主任老师就是个不计别人过失,不理别人误解的“傻子”,不管学生犯多大的错,都会理解和包容,不管学生怎么惹他生气,过去之后就烟消云散,不管学生向他倾诉多少不快和烦恼,他都会及时排解。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么会继续忍心“伤害”,那么剩下的就只能是爱了。

四、学生心智发展因素

进入高中期间的学生,基本上已经15 岁左右了,到了高三大部分已经成年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度过了青春期的叛逆,心智也逐渐成熟,他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已经有了定式,对于是与非也可以分辨的很清,老师对他们的付出和关注也可以理解了,其实都是为学生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关注,最终都是为了学生好,都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老师的这种付出,心理开始接纳和感恩老师,慢慢的就和老师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其实,学生也就爱上老师了。

总而言之,老师“爱”学生已经是种作为教师的一项道德要求,在老师潜移默化、孜孜不倦的教诲下,其实,学生更“爱”老师,只有这样互相的付出和接纳,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班主任老师教师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
圆我教师梦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