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军队医疗机构面临的采供血和输血风险与安全防护

2020-12-05 03:26沈国栋谭伟龙
东南国防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采供血伤病员献血者

沈国栋,谭伟龙

0 引 言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此次疫情影响范围广,感染人数多,患者可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1-2]。特别是已有医疗机构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影响了医院正常的诊疗救治工作[3]。军队医疗机构是所在地区军地伤病员诊疗救治的重要场所,疫情期间,防止军队医疗机构因采供血和输血导致院内交叉感染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军队医疗机构分为采供血军队医疗机构和非采供血军队医疗机构,后者主要是由地方血液中心保障血液供应。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流行特征,梳理血液在进入非采供血军队医疗机构前后流转的各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使输血治疗全过程安全可靠。

1 COVID-19流行特征

随着COVID-19患者持续增多,公共卫生学家、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对COVID-19的认识不断加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4],COVID-19主要传染源为COVID-19患者,而无症状的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3],COVID-19中位潜伏期是4 d,但最长的1例达24 d;该研究还通过大样本量数据分析得知COVID-19病死率是1.4%。此外,2003年,在全球29个国家确诊的非典型肺炎患者(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共计8096例,死亡病例共计774例,病死率约为9.6%[5]。虽然病原学研究证实,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基因序列相似度高达79%[6],但不难看出,与SARS相比,COVID-19的病死率要低得多;但是由于COVID-19感染人数众多,因而COVID-19患者的死亡人数更多。而对于湖北省内外COVID-19死亡率有明显差异(湖北省2.9%其他省份0.4%)的事实[7],有专家认为这是地区间卫生保健资源的差异造成的[8]。

医务人员是抗击传染病的主力军,但也最先接触大批感染人员,尤其在疫情初期,病原不明确、防护意识不够以及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极易受到感染。COVID-19较明确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此外密闭空间内高浓度的气溶胶也可传播,而且人群普遍易感[4]。据中国疾控中心报告,至2020年2月11日,全国共有1716例医务人员确诊病例,感染率为3.8%;对1688例医务人员确诊病例的研究表明,重症和危重症病例为247例(14.6%),死亡人数为5例(0.3%)[7]。而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SARS暴发初期医务人员的感染率高达21%[9];与之相比较,COVID-19早期医务人员感染率(3.8%)明显较低,显示出SARS疫情后,国家在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2 军队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面临的风险

2.1 采供血过程空气或接触传播感染风险献血者一般是在各地血站所属固定献血场所、临时献血场所以及献血车内完成献血,这些献血场所通常是相对封闭的空间;献血者在献血前后还要经过健康征询、健康检查和血液采集等流程,不可避免地与献血服务人员接触。即使已经采取了严格的筛选和问询,初步合格的献血者是否为无症状感染者依然未知。来自中国南京的一项研究表明[10],一例11人感染COVID-19的家族聚集性事件揭示出无症状感染者极有可能是传染源。因而,在相对封闭空间内完成全部献血工作,使得献血者和血站工作人员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2.2 受血者经血感染的风险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所献血液是否安全还未完全明确。钟慧钰等[11]研究指出,不同类型样本的核酸阳性率并不一样,呼吸道样本最高,消化道样本次之,血液样本却鲜有报道。而施邵瑞等[12]的一项初步研究显示,7例普通型COVID-19确诊患者经治后在第7~15天期间采集的血液样本中均未检出病毒核酸。迄今为止,还未见到受血者通过输血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甚至也没有SARS等冠状病毒经血传播的案例。在制备成分血的过程中,血液只在密闭的血袋内流转,只要血袋没有开放,血袋内的血液都是安全的。基于此,美国血库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AABB)并没有建议采供血机构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但是,各地采供血机构可自愿做一些预防措施,保障受血者安全[13]。

2.3 接触血液制品感染的风险血液制品由采供血机构到医疗机构,一般是由冷藏运输车或盛装于血液运输箱内借助运输工具实施;医疗机构内部输血科(血库)到患者,则是由医务人员使用专用提血箱运送;国家对于上述血液制品的运输、存储流程以及温度、生物学监测都有着严格规定。但是,美国疾控中心近来发布预警[14],人有可能通过接触带有病毒的表面或物体,然后触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还有报道称,冠状病毒可以在无生命表面(如金属、塑料和玻璃等)存活长达9 d[15]。因此,血液制品运输、储存过程依然可能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媒介,其带来的潜在风险理应得到重视。

3 针对风险的防护措施

3.1 献血者防护在疫情期间,首先须做好献血场所的消毒工作,除常规消毒外,应加强疫情期间有针对性的消毒工作,尤其是容易忽略的金属、塑料和玻璃等固体物表面,如门窗把手等人手可接触到的位置[16]。其次,除常规献血问询外,应加强献血者流行病学调查,包括近期有无疫区旅行史、有无感染人员接触史以及自身有无发热症状等问询工作,以初步判断其献血资格。为避免人员过度集中在献血场所,笔者建议可利用网络、电话等预约方式,安排初步合格的献血者献血,优化献血流程,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分流献血者。

3.2 医务人员防护疫情期间,采供血单位医务人员须除常规防护外,还需佩戴护目镜和医用外科口罩、穿医用防护服等,对外送血液到医疗机构的人员和运输工具还应加强消杀。非采供血军队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医务人员根据具体工作,安全防护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科室实验室内检验人员可将收到的标本,划分为一般标本和感染标本分别进行防护[17-18];二是与患者直接接触治疗工作,需明确患者是否有传染性,并采取相应等级防护措施[16]。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可附着在塑料等物品表面长时间存活的特点,军队医疗机构须严格遵守《军队血液管理规定》要求,发放给临床使用的血液一律不得退回,以避免输血科(血库)人员感染和血液污染的风险。

3.3 伤病员防护疫情期间,军队人员如果受到感染,可能会迅速在军营内传播,极大影响军队战斗力,造成严重后果。我国军队医疗机构以收治所在地区军地伤病员为主要任务,因此疫情期间,非采供血军队医疗机构必须阻断COVID-19感染风险,切实保障输血安全。首先,输血科(血库)应常规对血液储存冰箱、操作台和提血箱等血液可能接触到的位置进行消杀。其次,虽然目前还没有经过输血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非采供血的军队医疗机构也应与供血单位保持密切沟通,必要时可对血液进行COVID-19核酸检测。对此,笔者认为在疫情期间,采供血单位、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应依靠大数据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成效。采供血机构可凭借大数据自动屏蔽有疫区旅行史、疫区人员接触史的献血人员,防止献血人员隐瞒或漏报;医疗机构可参考疫情和采供血实时动态,提前做好伤病员血液管理,确保输血安全;疾控中心也可通过大数据掌握采供血单位和医疗机构上报的献血者和伤病员的疫情相关信息。

4 结 语

军队医疗机构担负着军地伤病员收治的重要任务,防止因采供血和输血导致军队医疗机构院内交叉感染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19]。在COVID-19疫情流行期间,非采供血军队医疗机构应全面、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准确判断疫情对采供血及输血带来的风险。同时,针对COVID-19疫情带来的风险,非采供血军队医疗机构须与采供血单位和疾控中心密切沟通,可采用大数据共享疫情、采供血和伤病员相关信息,预防采供血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及军地伤病员感染,保障军地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

猜你喜欢
采供血伤病员献血者
无人机伤病员后送在未来灾害救援中的应用前景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处理方法分析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试论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