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

2020-12-05 03:49■文/成
幸福家庭 2020年4期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儿童

■文/成 梅

环境创设中的主要问题

首先,活动空间的布置不合理。一些教师在布置区域环境的过程中,存在着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将角色区域和阅读区域设置在一起,使幼儿无法在阅读区域专心阅读,从而影响阅读区域活动目标的实现。一些活动区域的面积比较小,致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存在拥挤或者碰撞的现象,使活动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其次,活动环境的设置太过单调。一些教师在对活动空间进行布置的时候,虽然能够保障合理性,但环境设置却太过单调。这并不利于活动环境创建质量的提升。

再次,缺乏良好的环境创设评价。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良好环境创设评价的现象。虽然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环境创建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最终能否创建出良好的环境却并未可知。因此,需要构建一个针对性的环境创建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最后,存在一定的安全及卫生问题。与成人相比,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都比较弱,倘若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及卫生问题,将会对幼儿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些幼儿教师在创建区域环境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活动主题的创新,而忽略了其安全及卫生问题。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方法

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启迪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与学前教育课堂教学科学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课余生活,同时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使儿童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一)将儿童作为学前课程游戏化的活动主体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学前课堂教授内容也多为单调无趣的大纲性理论知识,为提高儿童在小学的表现能力,幼儿园的教授课程曾经一度倾向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因此,在进行课程游戏时,幼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正视儿童在教学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以促进儿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其充分自由的发挥空间。合理安排幼儿园一日活动,做好自主游戏与学习的分配,并将此规划细化到每一个活动当中,保证每项游戏规划的科学性,为其营造轻松自然的游戏课程环境。

(二)促进学前课程游戏化中的教学目标与游戏特点的有效结合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不断优化,以满足社会时代发展对今后人才的需求。与游戏性相结合的课程目标需要定制合理清晰的教学思路,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情况,以儿童自然天性设计游戏项目,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为其创造游戏课程的机会,使其无论是在课外活动中,还是课堂学习中,都能够在游戏中学得相应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素质教学目标。以训练儿童跑步能力为例,传统教育下教育工作者通常采用的方式都是单一的跑步训练、跳远等锻炼肌肉能力的体育项目,但是此类方法趣味性不足,模式单一乏味,难以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最简易有效的游戏活动就是“狼来了”与“打地鼠”游戏。就“狼来了”而言,游戏一,老师可组织幼儿做羊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就地坐在彩虹伞周围,选一个幼儿做狼在彩虹伞中,当狼来捉羊时,小羊用力蹬彩虹伞,不给狼靠近。游戏二、让孩子自己选择材料做羊的房屋,当狼来了,羊跑进房子躲狼。在游戏环节中,小朋友不仅可以体会到游戏的快乐,还可以在游戏中锻炼腿部力量或跑步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三)将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游戏化的主要目的

虽然课程游戏化强调用游戏的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游戏过度化而忽视教学课程的开展,教育工作者需要分清游戏课程与课程游戏化之间的区别。在现实学前教育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育工作者片面强调游戏活动而缺少对课程目标的解读。不可否认,单纯的游戏是可以让儿童感到身心的放松,适度的游戏是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与教学目标结合的游戏性活动对身心价值观正处在形成阶段的儿童起到更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从素质教育理念出发,充分考虑幼儿自然天性,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儿童学习兴趣与身心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创新游戏化课程的测评体系、通过优化教师队伍素养提高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质量、将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游戏化的主要目的、促进学前课程游戏化中的教学目标与游戏特点的有效结合、将儿童作为学前课程游戏化的活动主体等五个方法,需要管理者积极转化教育理念,为幼儿园长久性发展和儿童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幼儿园区域儿童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