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应急预案优化建设与方法

2020-12-05 03:26林添寿丁益强王凌峰
东南国防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预案传染病应急

林添寿,丁益强,王凌峰,胡 炜

0 引 言

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特别是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禽流感等传染病层出不穷,易出现暴发性发病,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经济损失[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近期发现的,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的发热、干咳、乏力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性疾病,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2]。随着疫情的蔓延,呈现出全球爆发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将该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该病作为急性传染病已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本文主要就我院通过此次新冠肺炎防治应急预案的编制、实践和修订提升应急能力,并提出优化路径和策略。

1 应急预案设计原则

1.1 逐项分解 紧贴指南标准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的建设必须贯彻以国家诊疗方案为基础[3],充分考虑临床诊疗全过程各环节的现实需求,制定应急预案前,认真分析传染病流行三个基本环节,区分轻重缓急,在人员抽组和搭配、预诊分诊、病区设置、技术方案、药品器材和物资准备等各方面有针对性地做好安排。此次新冠肺炎防控过程中,国家连续出台了七版诊疗规范,对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诊断标准、临床分型、治疗等方面逐渐细化,医院逐项分解处置措施,让全院医务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据可依。

1.2 统一领导 落实分级负责预案建设必须执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好体系规范和标准的统一[4]。医院专门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机关各处、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综合计划组、医疗专家组、人员排查组、防疫组、营区管控组、宣传教育组、后勤保障组;按照内紧外松、分层分类、科学防治、依法施管的原则,突出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时段,前移防控关口,加强联防联控,努力实现零漏诊、零感染[4]。

1.3 建章立制 突出协调配合预案建设必须做到要素齐、内容全和职责清,既要充分考虑诊疗流程各环节分工,又要突出协调配合[5]。医院2020年1月中旬启动预案建设以来,先后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应急处置预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场消毒和个人防护培训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处置联系表》、《加强医用口罩等防护用品合理请领方案》、《收治新型冠状肺炎留观或疑似病人处置流程》、《疫情排查登记表》、《陪护探视管理规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期间手术管理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对传染病应急处置流程和常规伤员救助流程有所差异[6],建立起更完善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应急预防及诊疗机制,更好地应对传染病爆发事件。

1.4 三级预警 逐级应急响应医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展趋势设置三个等级进行预警,实行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疫情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措施[7]。

1.4.1 预警条件三级预警:我国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二级预警:我省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一级预警:我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医院发现或收治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预警条件根据国家和省市要求随时调整。

1.4.2 应急响应①三级响应:医院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在日常防控的基础上,公共场所实行通风消毒,减少大型集会;对疫区返回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应立即报告人员排查组备案,按规定检疫并进行医学观察;各部门控制外地亲属、朋友来院,控制人员到外地出差;门急诊负责对进入门急诊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热门诊启动发热患者筛查,所有入院患者应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方可收治入院。②二级响应:完成三级响应相关工作,严格控制人员、车辆流动,禁止到人员密集区活动;工作人员外出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定时测量体温,如有异常立即向人员排查组报告并到发热诊室就诊;根据上级要求,24小时疏散拟设隔离病房所在病房楼内所有住院患者,做好接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准备;接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后,转入一级响应。③一级响应:完成二级响应相关工作,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区域实施封闭隔离,隔离病房做好批量病例来院救治准备;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发热门诊对工作人员中有“发热、畏寒、乏力、干咳、头痛、肌痛、咽痛”等症状者实施隔离和进行检疫排查,如不能排除,立即按要求隔离;发生疫情部门的人员应每日自测体温2次,并记录,部门领导负责监督检查;一旦发现有发热、头痛等症状,要立即监督其到发热门诊进行检查治疗;对缺勤人员,各部门领导负责查明缺勤原因。

1.4.3 预警与响应的启动和结束接到省、市启动相应等级的通知时,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变更与结束应急响应的程序与启动应急响应的程序相同。

1.5 分区布控 强化专业施控区分办公区、医疗区、生活区进行区域管控,关闭通道,加强保安岗哨,设立体温检测点,对进出人员逐人进行体温检测,各病区限制陪护/探视,由护士开具陪护/探视证,凭证进入病区;生活区设置体温检测点和消毒液喷淋系统,由保安对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登记,营区管控组不定时进行检查巡查,建立疫情监测零报告、日报告制度。

2 讨 论

2.1 有效组织与多部门协作是前提针对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医院应急预案建设应该是由预防、计划、准备、响应、改进等5个过程组成[8],必须实施统一指挥、紧急部署,各小组同时启动应急流程,多部门协作,将现有区域重新划分,规划路线,明确各区域任务分工,确保秩序井然。应急组织调度、病例报告、流调、样本采样、实验室检测与生物安全管理、病例救治、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追踪隔离、与地方部门协调等内容需明确标准和流程,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2 信息畅通与舆情管控是关键分级负责下防控领导小组与各分工小组之间、分工小组与现场应急处置人员之间、不同小组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有效沟通是关键环节。何时沟通、何人沟通、何种方式沟通,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减少人员接触,需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强化值班日报、信息报告、信息汇总、指挥协调、专家研判、辅助决策和视频会商等功能,实现一线救治直至防控领导小组之间指令畅通、信息共享、统一调度、整体联动、协调一致。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及时发布信息,稳定人员思想、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推动工作有序展开有助推作用。

2.3 人员合理调配是核心医务人员作为一线临床救治的具体执行者,工作强度与频度需合理调配,实际工作时间如果过高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状态,甚至导致患者救治效果不佳、医护人员感染等。此次新冠肺炎防治中从呼吸、重症、急诊等科室抽调人手临时组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实行集中诊疗,并设立隔离住宿区,以避免院内及与家属交叉感染。对于被抽调科室人员如何补充、隔离病房人员如何轮休等在应急预案中须制定相应规范,减少工作阻力,实现日常诊疗和集中诊疗两不误。

2.4 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与应急能力是保证在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与应急能力直接决定着救治的最终效果[9-10]。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应急能力提高,主要体现在日常工作培训与日常应急演练中。近年来医院注重细化完善成批伤病员处置应急预案、群体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相关制度与流程,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预诊分诊、洗消、急救配合、急救转运、专家评估等仿真情景模拟演练,为此次新冠肺炎突发事件安全有序处理奠定了基础。

2.5 物资储备与合理调配是基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口罩、防护服、面屏等卫生防疫物资储备不足,春节工厂停产、物流中断加剧物资采购、调拨难度,医院建立卫生物资储备管理调用信息系统,并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通联。卫生防疫物资对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一线工作人员倾斜,按层次、分梯队由专人负责整理、分发,提高审批权限。

3 结 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活动和人口流动显著增强,发生各种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性也在逐步增加[11]。医院作为传染病集中收治定点区域,加强卫生应急预案建设,不断总结应急管理经验,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才能达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预案传染病应急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高校课程教学活动应急预案的思考与设计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紧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岂能“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