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秦腔唱腔

2020-12-05 23:52郭嘉仪
北方音乐 2020年13期
关键词:秦腔唱腔

郭嘉仪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 100872)

引言

秦腔又称为梆子腔,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包括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和甘肃等地区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它的历史渊源留长,是经历了人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演变,经过时间长河的锤炼逐渐形成的相当古老的一种剧种形式。但是距今为止,它的起源众说纷纭,不一而论,有说秦代就有了秦腔的雏形,还有说是唐代长安是秦腔的演变之地,更有元朝,清代开始兴起的学说。这些学说,都有待考证,所以秦腔的起源还不可妄言,以下笔者只述秦腔唱腔。

一、秦腔的代表性唱腔欢音和苦音

秦腔的唱腔分为欢音腔和苦音腔两种。所谓的欢音,也叫花音、硬音,顾名思义就是表达欢快的情感,旋律线条明亮、轻快,而又不失力量,擅长表现各种欢乐、喜悦的心情。而苦音,也称作软音、哭音。它和欢音情绪表达截然相反,但却最能代表秦腔的特色,它把凄凄惨惨戚戚描绘得栩栩如生,深沉的曲调在哀婉、激昂的表现手法中切换自如,把悲愤、凄凉、哀痛、怀念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秦腔里的欢音腔和苦音腔是根据戏剧中的场景情节和人物需要来选择性地使用。但是它们之间却又有严格的区别,两种不同的音群组织虽然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关系,但是彼此在对方的音群区域内出现的机会比较少,或者仅仅出现在不重要的曲调里面。

秦腔里欢音和苦音的两大调式当中,很明显能看到,欢音是大调式清乐音阶的调式特性,但是它不仅仅表现角色欢快的情绪,而是能够表现得更加细致、和欢乐有关的情绪。而苦音的调式表现则更为明显,与燕乐音阶类同,融入了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增加了音乐的饱满度。相比欢音曲调来说,苦音曲调相对表现的阴郁低沉,而且具有小调的性质特征。

秦腔的演唱方式用的是陕西关中的方言,而秦腔的基本板式有慢板、垫板、滚板、二六板、二倒板、流水板等六大主要形式。而其中除了慢板和滚板没有欢音,只运用苦音之外,其余的各个板式中都可以区分开欢音和苦音这两种形式。

秦腔在欢音唱腔中,旋律的进行方式为旋法的五声音阶,上行和下行级进,波浪式的进行为主,而上行和下行的跳进也会出现。调式音阶和旋律的行进方式善于表达欢快热闹的音乐景象,在戏曲中用来刻画出场角色英武豪迈、大义凛然、刚正不阿的正面形象。秦腔在苦音唱腔中,旋律的进行方式为下行级进,上行跳进。它的调式音阶和旋律进行的方式,善于表达哀愁忧郁、悲愤凄苦的音乐场面,见者心酸,闻之落泪。如《断桥》中的词牌片段:“恨宫人丧良心不如禽兽,一心心听佛法永不回头,全不顾鱼水情胡行乱走,好夫妻(耶)倒做了临风的马牛。”从词牌上就能看出角色的悲苦无依和愤懑的心情,再加上演员的细腻演绎,整个鲜活、悲愤的角色跃然纸上,这就是秦腔苦音腔的魅力所在。

秦腔的艺术剧本多聚焦在历史故事中,贴近人民群众民风和民俗,内容题材广泛,最为突出的是悲剧色彩为其主要核心,大悲以后迎来大喜都是秦腔剧本一贯手法,具体表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家国仇恨、金戈铁马,或者是文臣武将用正义为国为民做出重大贡献的题材。在剧目上极尽渲染主要角色的苦难遭遇,音乐上用大篇幅的苦音唱腔来把悲剧的层次一层一层推向高潮,用苦音唱腔把剧中人物的悲剧形象烘托得无以复加。而剧情最终难免落于苦尽甘来、皆大欢喜的俗套之中,主要是因为受中国传统戏曲的思维方式和结构模式影响,不仅是传统戏曲的结构形式,也是人们心理的安全接受度,表现出了起笔平铺、结尾圆满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诟病。但是这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固有模式而造成的,需要有大胆突破的思想来进行新的创作。

二、秦腔的不同角色,所代表不同唱腔的演唱特点

秦腔逐年累月下来形成了一种极富有夸张的艺术形式,唱腔高亢质朴,高能引龙有悔,低能悲泣成声。表演真实细腻,入木三分,最易打动人心。演员要用不同的唱腔演绎不同的角色,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唱念做打,一板一眼,扣人心弦。唱腔根据每个出场人物形象和性格不同,按照剧情的发展贯穿全剧,立求为观众带来切身体会的情感氛围,融入其中,感受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剧情紧张的时候,演员唱腔喷口有力,字字珠玑;剧情舒缓之时,演员唱腔又会由快变慢,一寸一寸婉转吟唱,点点滴滴润心沁肺。

秦腔的每一个角色出场,都是一个人物的鲜活形象表达,角色中细分有四生(花生、须生、小生和幼生),六旦(老旦、正旦、小旦、花旦、五旦和媒旦),二净(大净和毛净),以及一丑,十三种角色。这些角色的逐一登场,表达的角色俨然不同,所以对演员的要求精益求精,立求将真实的情感带入其中,要有浑然天成的气势,才能将不同的角色演绎好,才能打动人心。一开口,一举手,一投足,嬉笑怒骂,哀乐爱恨,皆要声声入耳,扣人心弦,少不得演员的努力付出和钻研。

秦腔中的老旦出场,演唱的角色一般是具有多种身份地位的老年妇女,有尊贵和卑贱之分。老旦所走的台步,唱腔和道白都有自己角色的独特之处。秦腔老旦台步走大八字步。唱腔上用低沉的道白唱念音调起始,旋律简洁直白。和正旦的唱念完全不同,正旦在秦腔中多具有正直无私的性格,角色是举止端庄大气的中年妇女,演唱唱腔稳重而又不失含蓄,将欲语还休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秦腔中的其他旦角在演唱中唱腔多为年轻姑娘所具有的明朗清脆,不失活泼的声音特点。

秦腔中的老生,一般在秦腔曲目中扮演老年人的角色,人物形象多为老年官员和社会底层人物,人生经历丰富并饱受岁月沧桑。唱腔表现稳重、宽厚而不失质朴。而秦腔中的小生角色多表现为青年男子,演唱时要将男子的潇洒、豪爽而又不失儒雅英俊的风度逐一表现出来。秦腔中的须生唱腔多为高昂奔放的方式,嗓音高亢嘹亮。

秦腔中的净角,是剧目当中最具有特色的角色。演唱唱腔多粗犷、豪放不羁,是秦腔行当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净,大花脸,唱功和念功俱佳,腔腔生情,把旋律演唱放在前面,而后才是角色表演,但是表演的动作幅度很小。

秦腔中的丑角,剧情角色唱腔承担诙谐、打趣的方式来演绎。他们出场插科打诨,幽默风趣,滑稽逗乐。他们在舞台上展现的是和其他角色完全不同的形象,完全颠覆了其他角色独有的特点。他们需要唱念做打全部融会贯通,并且把韵味、神情、独有的谐谑个性和特色完全发挥到极致。

三、秦腔的另一大特点“吼”和现实社会环境紧密相连

秦腔唱腔“吼”字当头,并被很多人认可。为何有如此一说?因为秦腔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地理环境恶劣,造就的人物形象和其他优渥地区形成截然不同的对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北地区人民拥有着豪爽耿直、勤劳淳朴、勇敢敦厚的民风。西北高原的艰苦的生存环境,造就了秦腔用“吼”的形式出现,“吼”出人们对艰苦岁月的不妥协,“吼”出人们相信只要心存希望,就一定会有幸福生活来敲门!一出戏,一出人生生存的意义,用“吼”来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

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的文学作品《白鹿原》里,用大段的陕西地方方言,一方面描写这片土地上的人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环境中的各色人等的百味人生,用语言文学描写得错落有致,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还将地方传统戏曲秦腔引入其中,将《白鹿原》这部小说的语言句式和秦腔板腔音乐相互结合在一起。文学中的苍凉厚重,用秦腔中的散板——慢板——急板——结束这一过程,演唱者用这种循序渐进的节奏推进方式将故事层层展开,把语言张力和秦腔的大气磅礴、“天地一声吼”的气势互相融合交汇,成为这片佳作的一大特色。

“吼”产生的原因,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关中地区也就是最早的秦文化产生的地方,述说称为八百里秦川,在这片土地上因为朝代不断更迭,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场景不断上演。而秦地在历史文献记载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各种战乱和天灾聚集之地。可想而知,这里生活的人民是处在怎样一种环境之中?如杜甫的《兵车行》中描写的片段:“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剑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种古时征收兵役和徭役的诗句中,道尽人世间的生离死别,哀嚎悲苦之音,悲吼之声,令人心悸,悲愤的怒吼能够插入云霄。现观之今天的大秦之腔调,包括了秦腔、眉户、碗碗腔等,俱是表现出了粗狂豪放、苍凉悲壮的唱腔声调。这些大秦之音都是秦人的历史写照,是用天灾人祸堆砌而成的结果。

秦腔的“吼”字,这种嘶吼式的发音,并不单纯是一种感情宣泄,也不是一种简单的发音方式,它是一种长久浸淫在历史文化中层层积淀的活化石,是鲜活文化中富有原生态表演的文化形式之一,也用“吼”字表现出秦腔的强烈浓郁的抒情特点。“吼”是秦腔的本色,不能轻易改变,因为它代表的是这种戏剧繁衍生息的、代代相承并赖以生存的根系。

四、秦腔的未来发展前景

秦腔唱腔的发展从20世纪以来,推陈出新,在保留原有的艺术基础之上,又在调式、板式、乐队编配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改变,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对秦腔演员的演唱更是要求精益求精,对他们演唱秦腔的气、韵、声、字等都需要更加精湛的表演艺术功底来作为铺垫。秦腔不但要保留传统,还要顺应时代的变革,适应时代审美标准,贴合人民群众,更要采取百家之长,接受不同的观点,才能让秦腔这一传统戏剧经久不衰。

时代的快速发展,秦腔虽然作为古老的戏曲剧种独树一帜,现在也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是现在的秦腔艺术保护和发展,成长的文化环境堪忧,大秦文化的支持和影响力日益减少,不复往昔。而秦腔作为秦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缺失了秦文化的支撑,势必会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再加上秦腔的群众基础薄弱,以老年人居多,青年人却相继缺失传承。秦腔的发展势头堪忧,笔者希望国家能够大力提倡传统戏剧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去,鼓励普通民众接触中国传统戏剧,感受中国古老戏曲的魅力,从而使这一中国传统戏剧瑰宝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也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和支持。

猜你喜欢
秦腔唱腔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浅谈藏族唱腔美学在合唱作品中的应用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宁夏现代秦腔“三部曲”的实践意义
“反思”中的自由践行——我排秦腔《狗儿爷涅槃》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论滇剧生角唱腔中的彭派声腔艺术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