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音乐情感表现

2020-12-06 15:19孙艾青岛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1期
关键词:慢板临安古筝

孙艾 (青岛大学)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在创作方面采取了中西合璧的理念,用西方的创作方式来表现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乐曲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通过对单一主题的不同变奏推动音乐发展。古筝与钢琴进行了融洽的结合,使得音乐的和声色彩立体丰富,从而展现出乐曲当中起伏多变的情绪。除此之外,乐曲独特的旋律线条,细腻地刻画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变化。

一、创作背景

《临安遗恨》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中的曲调作为创作基础改编而成,描写的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陷害,被囚禁在临安(今杭州)狱中,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社稷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挂念,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①

二、乐曲分析

《临安遗恨》是一首古筝与钢琴的协奏曲,全曲由单主题变奏写成的,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刻画了英雄岳飞从驰骋沙场的丰功伟绩到含冤受屈、壮志未酬的悲惨境地。

全曲共分为七个部分:引子、慢板(A)、快板(A1)、柔板(A2)、中板(A3)、华彩(A4)、再现(尾声)。②

三、音乐表现手段

(一)调式调性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并没有借助大量的转调、离调来进行,也没有运用庞大复杂的曲式,只是运用了单一主题变奏,仅使用了D大调与大调的G近关系调的转换。音乐结构简洁,塑造的音乐形象集中明确、生动鲜明。

乐曲《临安遗恨》的调性为D大调,慢板段落是乐曲的主题段,主题音乐是以传统古曲《满江红》的旋律发展、变化而来的。全曲只在以下几个段落中出现转调现象,分别是:慢板后半部分、中板段以及结尾段落。

乐曲进行到第67小节时转到G大调的音乐主题,第66小节处左手刮奏后衔接到“b”音,音乐旋律向上起伏,与之前部分作了一个情感上的推进,上扬的旋律线在前半部分凄凉的情绪上又平添了一股哀怨之情,音乐情感逐步增强,将极具张力的音乐推向顶峰。

第五段中板,整段都是在G调上演奏的,在从第四段转入第五段时,需要在钢琴间奏期间进行转调,将15弦的“f”音调高半音至“g”音。中板段落的整体情绪在与其他段落相比较为明朗,音乐从上一段的D大调向上四度转为G大调,与前面转调所不同的是,旋律的上移为情绪的转变做铺垫,第四段的深情与本段的明朗,在音乐上产生了极大的听觉对比。

再现段也就是结尾段,本段实际上所弹奏的还是主题段落的旋律,但不同的是,此段为主题段的转调变奏。再现段与之前主题段有着明显的不同,相比于之前的慢板和柔板中抒情、婉转、深情的感情,最后一段在心境和情绪上都发生了变化,突出的是一种苍凉的感觉,整体的情绪是平缓的,更多的表达的是后人对于岳飞的英雄事迹和复杂遭遇的感慨、追忆。

(二)旋律、和声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共有七段,而乐曲的主题旋律先后出现了三次再现,分别为第二段(慢板)、第四段(柔板)以及第七段(结尾)。三段再现通过变奏一个旋律性的主题音调来塑造出不同的状态和情感。

第二段慢板,主题旋律第一次出现,音乐优美动听、节奏规整、速度平稳。主旋律由古筝声部演奏,演奏时常加入颤音、花指、倚音和按滑音等装饰音,通过控制摇指的强弱变化,以及对装饰音的做细致的处理,突出加强旋律美感,以此表现出音乐凄美、哀怨的情感。进入到第67小节,主题旋律不变,乐曲旋律上移转到G大调上,速度较前半部分稍微提速,钢琴采用分解和弦的运用和长时值和弦的琶音演奏,突显出一种缓缓诉说的感觉,使整个慢板段的情绪、情感依次递进,越来越浓厚、深沉。

第四段柔板,古筝声部以再现主题乐段的形式进入,但相对于慢板主题段而言,此段所表达的情感则更加悲凉。与慢板部分相比,柔板段的古筝声部主题旋律在速度上稍慢了点。与第二段另一点不同在于,第四段在花指和倚音的演奏方面有所变化,将其音符的演奏时值拖长,以此来表现出一种如泣如诉的感觉。从234小节开始,出现了两小节的泛音,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将音乐从悲伤逐渐转向明朗,在悠扬的旋律中结束这一部分。除此之外,泛音也为乐曲增添表现力,推动音乐的发展进行。

第七段尾声,本段实际上弹奏的还是主题段落的旋律,但却是主题段的转调变奏——G调。第三次主题再现音乐整体的情绪相对而言较平缓,与之前的慢板段和柔板段相比,旋律线更加平稳,不再运用装饰音等演奏技法,钢琴伴奏旋律更加的简单,更多的表达的是对于岳飞的英雄事迹和复杂遭遇的感慨、追忆。

(三)节奏、速度

乐曲《临安遗恨》充分利用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成功地将一个单一变奏的主题旋律发展延伸为跌宕起伏、富有层次感的音乐场景。

乐曲引子部分,最开始是由钢琴奏出调性功能不清晰、内部结构不协和的柱式和弦,附点音符演奏塑造出一种充满戏剧性张力、悲壮激愤的情感特征。接着古筝声部进入,采用强有力的和弦与左手大幅度刮奏相结合,继续渲染悲愤的情绪,确定了音乐内容表现的基调。之后的古筝独奏,速度渐快后渐慢,乐曲进入舒缓的慢板。

第三段快板,开始是钢琴用沉稳有力的附点节奏演奏进行的,来模仿由弱到强、由远及近的马蹄声,古筝十六分音符的扫摇烘托了紧张激烈气氛。随后出现了震音的连续运用,和三连音与震音结合的运用,以此来表现乐曲中的悲壮情绪。同时时值采取了长时值与短时值结合的方式,并留下了一个小节的长休止,造成一种情绪的积蓄,等待最终的情绪爆发的情节的到来。这段在速度、节奏变化多,音乐声一浪推过一浪,独奏乐器古筝演奏法的变化也增多,例如:扫摇和快速秩序等,展现的紧张效果非常强烈。

第五段中板,这一段的曲调相比于上一段稍显轻快活泼一些,与前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在音乐上产生了极大的听觉对比,开头的第一句是一个慢起渐快的处理方式,进入时速度为一拍88,经过7小节的过度处理,推进到一拍108的速度。钢琴则是以短促、轻巧的节奏,表现轻松、欢快的气氛。

第六段华彩乐段,是由散拍子构成的,无明显节奏,钢琴伴奏声部则以震音的技法进行演奏,从而将主人公从美好的回忆中拉回残酷的现实画面,将音乐从欢快的中板段落推向全曲的高潮华彩段。古筝声部从316小节开始,右手摇指短促有力,紧跟左手的扫弦,后4组右手大撮加左手扫弦,力度由弱到强,速度由慢到快,突出内心悲愤的情绪。317小节在原句的上方四度进行模进,音区变高,音乐情绪也要向上推进,更为激烈。最后一句为大量的摇指伴随左手颤音,分为4组向上四度模进,速度慢起渐快,最后一组渐慢;音乐情绪、强弱以组为单位逐渐加强,华彩段作为乐曲的高潮,表达了全曲矛盾、复杂、激烈的情感。

全曲的结束句,用连续的双摇、多音摇指,运用力度渐强变化将音乐推向高潮,最后几个刚劲有力的和弦在速度的依次减慢下结束乐曲,演奏时磅礴大气,以奋进的情绪收尾,来突出乐曲题目“遗恨”的主题,预示着无尽的遗憾。

结 语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是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和现代化风格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纵观全曲主题旋律动人深刻、贯穿始终,三次主题再现推动音乐的情感走向高潮,并通过变奏的形式塑造不同的情绪状态。音乐中节奏、速度的变化,形象地描绘出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向,烘托音乐气氛。除此之外,乐曲运用简洁的近关系转调,使得乐曲结构明朗清晰,音乐形象生动鲜明。

注释:

① 引自百度百科中的“临安遗恨”词条。

② 夏鹏芳.浅析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演奏技法[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

猜你喜欢
慢板临安古筝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赠我如你一般的骄傲
杭州,下一个一线城市?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基于田野调查的澧水船工号子研究
西皮慢板
第一次弹古筝
临安37吨电镀污泥倾倒者被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