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融媒体时代广播剧的可持续发展性

2020-12-06 17:52
视听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广播剧双语听众

马 莉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剧迎来了重大机遇。多媒体优势整合的进程对广播剧的研发、推广、扩大及再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近年来,一部分网络平台依托于付费收听模式变现的广播剧收获了大量利润,同时广播剧的发展也助力各大网络平台形成或扩大了自己的粉丝群体。然而,大部分广播电台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制作的广播剧仅仅用于评奖创优,一旦评奖创优结束,这些精心制作的广播剧便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了。电台广播剧如何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值得思考。

一、选题和内容立足“亲民”

广播剧最能打动人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内容。广播剧本身存在着“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特点,为了弥补视觉不足,广播剧在展现剧作内容时需要着力于突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使听众对剧中人物产生无限遐想。同时,广播剧的创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艺术工程,从剧本的创作, 到演员的“表演”再到音乐音响的配合, 还有后期的制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目前有些电台制作的广播剧主题宏大,但内容脱离群众;有的制作成本高昂,但表现手法陈旧。这些广播剧,听众会觉得“没意思”,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所以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应该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选题上需要摆脱远离群众、高高在上的面貌,让广播剧植根于广大受众,从选题到内容制作都应该贴近生活,让听众真正爱上这种戏剧形式。

其次,内容上需要大胆尝试, 勇于创新。广播剧应挖掘趣味性、教育性、贴近生活的内容,比如一些以描写小人物为切入点来映射大背景的小作品,选题贴近生活但不无聊,内容服务大众但不低俗。

再者,广播剧内容及制作方式急需创新性思维。2011 年,“微剧”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广播剧开始向微型广播剧转变。微型广播剧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具有一般广播剧所具有的要素,时长10 分钟以内,一般是3-5 分钟左右,适合在广播电台、手机终端、网络平台等各种媒体上播放,是一种在短时间休闲状态下收听的声音产品。相比传统长剧费时费力的弊端,微型广播剧的优势在于制作更简易、播出更快捷、互动更方便,更贴近生活,更注重趣味性,更加适应现代人的收听习惯,也满足现代人碎片化的收听需求。

二、寓教于乐,开发教学广播剧

具有教化功能的广播剧不仅能精准锁定目标人群,还可以使广播剧由伴随性收听转为专注必听。关于广播剧的教育功能的开发,可以在儿童广播剧和中英文双语教学广播剧等方面多做文章。

首先,儿童广播剧市场潜力巨大。孩子真正的阅读是从听故事开始,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会让他们喜欢“听故事”,儿童广播剧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探索欲、求知欲,能满足孩子们对新奇事物与世界的渴望, 也为孩子们带来了声音艺术美学的启蒙教育。另外,根据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全国0-14 岁少年儿童数量已经超过2 亿人次,近几年二胎政策的放开,加上每个孩子身后父母的陪同收听,听众数量将呈几何倍增长。由此可以相信,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制作精良的儿童广播剧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

其次,英语教学类型的广播剧的开发也十分具有市场潜力。南京广电集团音乐广播正在热播的《Obla Air 欧布拉航班》就是一档英语教学类型的中英文双语广播剧产品。这部英语系列广播剧采用电视肥皂剧的制作手法,分为7 季播出,每季20 集,每季5-10分钟,纯正的英语演播,节目主持人则采用中英文双语解说的方式,如同为广播剧配了画外音。该电台最新一次听众市场调研显示,1200 个样本用户中87%听众的每次平均收听时长20 分钟,即节目碎片化的收听时长控制在20 分钟以内将比较理想,因此,这部双语广播剧《Obla Air 欧布拉航班》采用5-10 分钟时长的微剧形态是符合当下听众的收听习惯的。另外,《Obla Air 欧布拉航班》的特点在于线索单纯清晰,人物集中,语言个性化、口语化,富于动作性,演员播演不仅吐字清晰而且发音纯正,表达准确生动,感情充沛真挚,音响配合富有特色,十分逼真,让收听者身临其境。加上主持人参与解说与设计互动环节,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打造出最佳的收听体验,让听众从中获得特殊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在地道的英语对话中有效地练习了听力,是一部寓教于乐的高质量广播剧。这部中英文双语广播剧自从播出之后收获了大量粉丝与市场好评,并迅速提升了粉丝黏合度。

因此,在开发广播剧的教育功能方面,只要精准锁定了目标人群,哪怕教学类型的广播剧都可以吸引广泛听众,为广播剧可持续发展开拓出更远大的发展前景。

三、渠道传播多样化

技术改变生活,在融媒体背景下不仅要重视技术手段的革新,还要重视传播渠道的突破,广播剧渠道多样化传播是融媒体时代所赋予的课题。在目前互联网平台、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听众对于广播剧的收听习惯逐渐形成了碎片化、自主性、即时性的特点。广播电台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利用独特的优势,重新抓住听众的心理, 采用多轨并进的传播推广机制,传统广播剧播出平台资源少,有效资源有限,可以借助其他平台,让受众接受广播剧的渠道变得更灵活多样。遵循现代人碎片化、自主性、即时性的收听习惯,广播剧人可以利用各种社交媒体为广播剧聚力。除了在传统的广播电台这一专业、长期、稳定的播出平台上播出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渠道进行推广,从而为广播剧争取更多更良好的粉丝群体效应。

四、探索市场化经营模式

广播剧运作离不开市场化经营模式的探索,这两年广播剧市场化运作较为成功的运营服务商,懒人听书、喜马拉雅、蜻蜓FM、猫耳FM 等等,已探索出有效的商业化模式。根据调查分析,这一类广播剧平台的市场化手段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依托于付费收听模式变现使广播剧获得可观的利润。以猫耳FM 平台为例,热播广播剧均由网文改编,且大多数粉丝聚合性极强。广播剧单季收费,费用在15-40 元之间,单部IP 甚至需要上百元,这种付费方式与视频平台的会员充值不同。尽管价格并不低,依然有大量粉丝为之买单。

第二,主题活动收费。越来越多的广播剧演播人员逐渐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粉丝群体,通过组织粉丝见面会、广播剧主题活动等形式的收费线下活动,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三,广播剧周边衍生品的推广营销。例如广播剧主题餐厅的落地使大量粉丝涌入餐厅消费,使之成为广播剧与市场成功接轨的结合点。

由此可见,生产优质的内容,吸引更广泛的听众,将听众转化为用户,进一步完善用户体验,才能挖掘更多广播剧的商业变现。积极延伸产业触角,让广播剧的市场化运作不仅局限于广告,还可以覆盖消费、时尚及日常文化的方方面面, 从而赢得巨大的市场利润。

融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电台广播剧从业者应该借助多媒体优势整合进程,对新时代广播剧的内容研发、渠道推广、市场扩大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全方位推进,有效打破之前广播剧市场化程度低的僵局,让广播剧生产真正与市场接轨。广播剧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需要立足于更新观念、更新结构、创新内容、稳定广播剧的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其市场价值。

猜你喜欢
广播剧双语听众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耳朵里的声音大戏:新中国广播剧风雨历程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听众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表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