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梅:飞机“心脏”的“主刀医师”

2020-12-07 09:04惠之
莫愁 2020年31期
关键词:焊枪机匣红梅

文/惠之

一名女焊工的报国梦

孙红梅1976 年10 月出生于山东沂蒙山,从小听爷爷奶奶讲抗日故事,从军报国成了她一生的志向。高中毕业后,孙红梅想参军,但因为眼睛近视被淘汰。“参不了军虽有遗憾,但我报国的梦想并没有熄灭。”当得知材料专业毕业后可以到军工企业上班,孙红梅便毫不犹豫地报考了。1999 年,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后,孙红梅了解到解放军某厂是专门维修航空飞机发动机时,便怀着对航修事业的憧憬,来到了湖北襄阳。

工作后,孙红梅发现,修理工厂远离城市,交通不便,而且每天跟发动机零件打交道,压根看不到战斗机。相比在大城市里落脚的同学,孙红梅心里有了失落感。同学和朋友劝她离开,说:“焊工专业不适合女性,还是干点别的好。”困顿于深山中的孙红梅一片迷茫,甚至想退缩。细心的车间主任察觉到孙红梅不对劲,就给她打气:“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耐得住寂寞,才成得了气候。”想到选择航修事业时的初心,孙红梅辗转反侧。几经思考,她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飞机发动机维修需要学焊接。在一般人看来,焊接不过是用焊枪把两种金属材料连接起来罢了。但是,要做到不虚焊、漏焊、连焊,焊接速度及焊接热量的控制至关重要。想要做到无缝焊接,更要有一手绝活。上大学时,孙红梅选择了金属材料与科学专业。进工厂后便与焊接结下了不解之缘。白天,她在维修现场熟悉产品性能,练焊接技术,掌握各部件的维修技巧,向前辈学经验。晚上,她捧起书本“啃”知识,钻研产品原理。很快,孙红梅从学徒成长为技术骨干。航空产品精度要求高,不允许存在任何缝隙。为了练就精准焊接零件上每一道裂缝的绝活,孙红梅可没少下功夫,手上常常被烫出水泡,握焊枪的手臂也是酸痛难忍,甚至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稳……

给飞机“心脏”做手术

2002年,作为焊接专业骨干,孙红梅被调到当时的襄樊航空发动机修理公司,开始了修理新技术的研究。刚到新岗位,孙红梅就赶上了某型发动机试修,如果焊接失败,不仅造成每枚叶片3000多元的损失,还可能耽误生产进度。正当专业总师摇头叹息、一筹莫展时,孙红梅鼓起勇气说:“师父,我来试试吧。”

孙红梅不慌不忙,重新审视该叶片的技术状态,查阅相关资料,请教专家,再动手试验不同材料的十几个焊接参数对焊接过程的影响。整个夏天,她都闷在蒸笼似的厂房里,面对焊接产生的高温,每焊完一道焊缝都大汗淋漓。为避免手抖烧损钨极,造成溶池夹钨缺陷,孙红梅握焊枪的食指因长时间用力都变形了,不小心裸露的皮肤经常被弧光炙烤得蜕皮,眼睛常常被弧光打得泪流不止。经过上百次反复试验,孙红梅最终找到了合适的焊接方式,首件涡轮叶片终于焊接成功。“哇,孙红梅,你太棒了!”车间内一片欢呼,一群人把她抬起来抛向空中……专业总师紧紧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红梅,你了不起!”

进厂后的第八年,孙红梅再次毛遂自荐承接了某新型号教练机复杂薄壁零件的焊接任务。当时机上有一个复杂薄壁零件损坏,在这样的零件上焊接特别容易引起变形。她没有退缩,仔细研判焊接零件的结构、性能后,果断决定创新引进激光焊接技术。可该技术在国内尚处于空白,焊接部位“对中性”要求高,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零件报废。那段日子,孙红梅将“家”搬进了工作室,带领技术骨干对几十个方案逐一展开验证、进行激光焊接试验和掌控好焊接填丝的速度。对每次试验的脉冲宽度、频率和填丝速度都小心把控。凭着一股韧劲,连续奋战二十多天后,孙红梅终于完成了焊接任务,经测试完全达标。在尝试激光焊接成功后,她又进行了一系列焊接的创新,所编写的《激光焊接工艺标准与质量检验标准》获得了全军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孙红梅主持的某型发动机燃烧室机匣裂纹“零热量、零变形”快速修复技术,达到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

巧用镜面解决维修难题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把‘战鹰’的心脏维护好,让它们能够强劲有力地跳动。”这是孙红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3 年,一批军用飞机发动机机匣损坏,国内没有成功修复这种机匣的案例。如果无法修复,将意味着三十多架飞机变为废铁。“决不能让这批飞机报废!”孙红梅主动提出维修这批机匣,接下这个棘手的任务。机匣内部构造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又一层,故障点多发生在腔内,查找困难。孙红梅在机匣外壳上切割出半个手掌大小的窗口,通过仿真建模和封闭检测搞清内部结构,查找故障点,而这个窗口不能开大,否则就会引发机匣变形,只能报废。有些故障点在切口的视线盲区,微型焊枪也无法准确完成焊接。看不到,就焊不着,“感觉好像维修不了了,当时我很焦虑。”那两个月,孙红梅苦苦思索着解决方案,体重一下子减了十多斤,一次甚至累得晕倒在车间里。

一天早上洗脸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孙红梅想:为什么我们不把镜子放在底下去找合适的位置,通过镜面的反射操作?通过镜子反射找寻死角焊点,实现精准仰焊。这一道工序后来被命名为“镜面反光仰焊法”,孙红梅终于成功解决了这款机匣死角故障的修复难题。最后的关键,就是把打开的窗口复原。通过精确的工艺参数,孙红梅把修复的变形误差控制在0.003 毫米。“产品修理精度得到提升,再一次实现了技术的跨越。”修复后的机匣,从性能到使用寿命,与原配件没有任何差别。国内几位顶尖专家啧啧称奇:“孙红梅,你很不简单呐!”

2017年厂里成立了以孙红梅名字命名的“红梅工作室”,重点开展焊接专业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工作室还发挥着“孵化器”的作用,加速了青年技术人才成长,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团队成员逐步成长为技术能手和工厂一级、二级技术专家。工作室成立以来,每年能为国家节省1000 万元的维修成本。

二十多年来,孙红梅先后维修了六百多台航空发动机,不仅保障了飞行安全,有些改进还让航空发动机性能超过了原有的设计。她研发了十余项核心修理技术,夺下五十多项技术难题攻关,获得五项专利,成为中国空军航空修理系统焊接专业首席专家,被同行誉为给飞机“心脏”做手术的“主刀医师”。

猜你喜欢
焊枪机匣红梅
美国Brownells公司BRN180卡宾枪
水下螺柱焊枪的研制与应用
基于Robot Studio焊接项目的编程与优化
智能化焊接制造设备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Behaviourism i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角度动力头在五坐标加工中心的应用
俄罗斯AK12步枪历次改进及最新进展
波兰MSBS Radon步枪